李杰華 林卓輝 鐘鵬標 趙崇偉 譚華滄


【摘要】 目的:探討顱骨缺損患者應用數字化成形鈦網修補的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顱骨缺損患者5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接受預塑球形鈦網修補術治療,觀察組接受數字化成形鈦網修補術治療。比較兩組手術時間、應用鈦釘數、并發癥及患者對外觀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應用鈦釘數少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外觀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顱骨缺損患者采取數字化成形鈦網修補術治療,相比預塑球形鈦網修補術治療,應用的手術時間更短、鈦釘數目更少,并發癥發生率更低,患者對外觀更滿意,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顱骨缺損; 數字化成形鈦網; 預塑球形鈦網; 修補術; 外觀滿意度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gital titanium mesh in repairing skull defect.Method:A total of 50 patients with skull defect who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8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2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refabricated spherical titanium mesh repair,whil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digital titanium mesh repair.The operation time,the number of titanium nails used,complications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appearance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operation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number of titanium nails used was less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score of appearance satisfa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Compared with the prefabricated spherical titanium mesh repair,the digital titanium mesh repair for skull defect has shorter operation time,fewer titanium nails and lower complication rate,which makes the patients more satisfied with the appearance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Skull defect; Digital titanium mesh; Prefabricated spherical titanium mesh; Repair;Appearance satisfa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Xinhui Peoples Hospital,Jiangmen 5291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03.015
顱骨缺損屬于神經外科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大部分是急性腦血管病、顱腦外傷、腦腫瘤術后所遺留,少數可能是生長性骨折所致[1]。顱骨缺損往往會造成腦組織失去保護與顱內壓力不穩及頭顱顯著畸形等,除了會給患者身心帶來危害,還會誘發繼發癥狀,加重身心負擔[2],為此需及時治療。手術治療屬于相對有效的方案,從近幾年相關文獻報道看出,鈦網修補術成為顱骨缺損修補相對有效的方案,但鈦網類型較多[3-5],比如傳統手工塑型鈦網與數字化成形鈦網,前者費時耗力,外觀滿意度不高,且并發癥較多,后者則可改變這一現狀,所用時間短,術后并發癥少,可提高外觀滿意程度[6-8]。為了進一步探討顱骨缺損患者應用數字化成形鈦網修補治療及其預后效果,本院選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顱骨缺損患者50例實施了分組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顱骨缺損患者5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有完整資料;經臨床表現、螺旋CT等影像學檢查確診滿足顱骨缺損診斷標準[9];有手術指征接受手術方案治療;簽署知情同意書愿意配合研究;無嚴重并發癥。排除標準:手術禁忌證;合并嚴重疾病或惡性腫瘤;預計生存時間不超過3個月;妊娠期或哺乳期。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符合倫理學要求。
1.2 方法 (1)觀察組接受數字化成形鈦網修補術治療:術前予以顱腦CT檢查,排除腦積水與術區感染等手術禁忌證;予以64排螺旋CT實施頭部薄層掃查,三維重建后將數據信息以Dicom數據模式交給Medtronic公司,經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實施三維重建成像處理,傳輸至無模多點成形設備上制作成形鈦板,經CAT系統對成形鈦板進行檢測,直到顱骨缺損修補體和顱骨缺損處整合滿意;同時周邊應多出0.5~1 cm進行剪裁,成形后方可交付使用,一般2 d左右完成。先將生理鹽水注入帽狀腱膜下,將皮瓣人為增厚,按照原手術切口逐層將頭皮切開,必要情況下可適當將切口延長,于帽狀腱膜與顳肌下將硬腦膜粘連仔細分離,留存假性硬腦膜,當硬腦膜破損則嚴密縫合,顳肌單獨分離到顳肌根部,充分暴露顳底骨緣。顱骨缺損部位采取鈦網覆蓋式修補,并適當剪裁,一般應比骨窗邊緣多0.5~1.0 cm,并予以配套鈦釘進行固定。將鈦網予以多點懸吊假性硬腦膜,顳肌則復位固定在鈦網,皮瓣下留置引流管。關閉顱骨前用3%過氧化氫與生理鹽水對創面進行沖洗,然后將帽狀腱膜層與頭皮縫合,術后則予以加壓包扎處理。(2)對照組接受預塑球形鈦網修補術治療:術中根據缺損面積與形態,手術醫師裁剪出合適的二維鈦網,予以塑型、打磨,其余操作和觀察組相同。但手工塑型鈦網應反復手工剪裁周邊,使其適應骨窗與顱骨形狀。兩組患者術后均予以常規抗感染措施處理,對引流量與性狀進行嚴密觀察,術后3 d將引流管拔除。此外,定期觀察患者有無發熱、顱內遲發出血與皮瓣下積液等并發癥,發現后積極處理,術后7~12 d根據患者恢復情況拆線。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記錄兩組手術時間、應用鈦釘數、并發癥,調查患者對外觀滿意度。其中外觀滿意度采取本院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測評,治療結束后對患者進行現場調查,問卷評分最高100分,評分越高則表明患者對外觀越滿意。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2.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對照組男17例、女8例;年齡18~70歲,平均(47.6±2.6)歲;顱骨缺損時間3~12個月,平均(4.3±0.6)個月;缺損部位:額部4例、額顳部5例、額顳頂部10例、顳頂部6例。觀察組男16例、女9例;年齡17~73歲,平均(47.9±2.3)歲;顱骨缺損時間3~9個月,平均(4.7±0.7)個月;缺損部位:額部5例、額顳部5例、額顳頂部11例、顳頂部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手術時間、應用鈦釘數、并發癥及外觀滿意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應用鈦釘數少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外觀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患者手術前、后CT圖見
3 討論
顱骨缺損部分是由于開放性顱腦創傷或火器性穿通傷所致,部分是由于手術減壓、顱骨病變所致的穿鑿性破壞或切除顱骨病損所致,可由下列原因引起:(1)開放性顱腦創傷或火器性穿通傷;(2)不能復位的粉碎或凹陷性顱骨骨折擴創術后;(3)嚴重顱腦損傷或其他類型的顱腦手術因病情所需進行去骨瓣減壓術;(4)小兒生長性顱骨骨折;(5)顱骨骨髓炎等顱骨本身病變所致穿鑿性顱骨破壞或切除顱骨病損的手術所致。顱骨缺損屬于神經外科開顱手術后比較常見的一種后遺癥,除了會造成患者頭顱畸形,影響患者的美觀,還可能會導致顱內壓平衡與腦脊液動力學紊亂[10],腦血管的儲備能力、血流量調節能力等降低,甚至有腦葡萄糖代謝異常等,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1]。顱骨缺損若未能診斷與治療,還可能出現繼發性癥狀,比如嚴重的眩暈、頭痛,以及易激惹、易疲勞、記憶力降低等[12]。顱骨缺損采取手術治療比較常見,其中顱骨缺損修補術屬于相對有效的方案之一,但手術治療需要滿足手術指征,結合有關研究,如符合如下幾點,基本上可選擇手術方案治療:(1)顱骨缺損直徑不低于3 cm;(2)合并顱骨缺損綜合征,頭位改變時患者的癥狀會明顯加重;(3)損傷腦部組織波動,在缺損邊緣與頭皮處存在壓痛;(4)患者有缺損區被碰撞的恐懼或不安感,導致工作受到影響;(5)出現影響外觀的前額部與眼眶部缺損;(6)造成癲癇的缺損[13-15]。從修補材料來看,最為理想的材料為自體骨瓣,但來源有限,且保存難度較大,術后容易吸收與縮小,臨床應用較少,為此需要借助人工修補材料處理,比如有機玻璃、骨水泥、硅橡膠板等[16]。目前出現了鈦合金被認為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對X線、CT等影像技術無明顯影響,組織相容性好,特別是鈦網,植入后,鈦網和組織極易融合,成為相對理想的人工修補材料。
在本次研究中就本院收治的50例顱骨缺損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對照組患者接受預塑球形鈦網修補術治療,而觀察組患者則接受數字化成形鈦網修補術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應用鈦釘數少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外觀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傳統鈦網修補采取的手術塑型方式,硬度較大,操作時間長,鈦網形態不確定,難以保障術后美觀。數字化成形鈦網更易塑型,對鈦板翹起等問題可有效避免,還能減少固定螺絲視野,外觀更自然,特別是眼眶周圍、顳窩處及顳骨角突等處,有良好的修補效果[17]。數字化成形鈦網修補術治療顱骨缺損不僅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而且患者外觀滿意度更好。分析原因可能在于,數字化成形鈦網治療,借助三維技術處理,術前三維CT重建顱骨自然形態,結合顱骨自然曲面繪制,以及三維重建與數據處理,計算機輔助技術等,可為患者設計合適的鈦合金頭骨,確保顱骨缺損部位的匹配更精準[18]。數字化成形鈦網使得修補材料最大化滿足人體顱骨生理解剖形態,并且可避免顳肌和顱骨生理曲度變化干擾,對缺損處的修補更完美[19]。此外,這種修補術還能減少操作人員的工作強度,使得修復效果更好,緩解了患者的痛苦,提高術后生活質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