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歡 文躍強 魏江平 付穎



【摘要】 目的:基于中醫傳承輔助平臺(V2.5)軟件分析期刊與專利文獻中治療血管性癡呆(VD)方劑的組方用藥規律。方法:篩選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維普期刊資源整合服務平臺(VIP)、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Wangfang)和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與分析數據庫(Patent Search and Analysis of SIPO)中近5年治療VD的方劑,通過中醫傳承輔助平臺(V2.5)軟件構建方劑數據庫,利用該軟件集成的關聯規則及熵聚類等數據挖掘算法,總結治療VD方劑中的用藥頻次、常用藥對、潛在藥對及發現新方。結果:通過對155首治療VD方劑所含藥物的頻次統計分析,得到治療VD的常用藥物19味,其中遠志、黃芪、丹參、川芎和石菖蒲五味藥物的使用頻次最高;使用頻次較高的藥對有19個,其中川芎與石菖蒲、遠志與石菖蒲、黃芪與石菖蒲配伍位居前3位;通過熵層次聚類分析算法發現關聯系數較高的潛在藥對26個及潛在新方13個。結論:CNKI、VIP、Wanfang、Patent Search and Analysis of SIPO中收錄治療VD的方劑多以活血化瘀、化痰開竅的藥物為主,以益氣安神、補肝益腎的藥物為輔,挖掘得到的新方具有潛在的臨床應用和新藥開發價值。
【關鍵詞】 中醫傳承輔助平臺; 血管性癡呆; 方劑; 配伍規律
【Abstract】 Objective:Based on the softwa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Assistance Platform(V2.5),to analyze the regularity of prescription medication for vascular dementia(VD)in periodicals and patent literature.Method:Screening of 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CNKI),VIP journals resource integration service platform(VIP),Wanfang Data Knowledge Service Platform(Wanfang)and Patent Search and Analysis of SIPO in nearly five years prescriptions for treatment of VD.Throug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Assistance Platform(V2.5)to build prescription database,using the software integration and entropy clustering data mining association rules algorithm,summarizes the treatment of vascular dementia drug use frequency of the prescriptions,commonly used medicines,potential drugs,and found the new prescriptions.Result: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frequencies of 155 prescriptions for VD,19 commonly used drugs for VD were obtained,among which Polygala tenuifolia,Astragalus membranaceus,Salvia miltiorrhiza,Ligusticum Chuanxiong and Acorus tatarinowii had the highest frequencies.19 pairs of medicines were used more frequently,among which Chuanxiong and Acorus tatarinowii,Polygala tenuifolia and Acorus tatarinowii,Astragalus membranaceus and Acorus tatarinowii were the top three.Entropy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 was used to find 26 potential drugs with hig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13 potential new drugs.Conclusion:The prescriptions for VD were included in CNKI,VIP,Wanfang,Patent Search and Analysis of SIPO,most of them are drugs for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dissipate blood stasis and dissipating phlegm for resuscitation,supplemented by drugs for benefiting qi for tranquillization and tonify the liver and kidney,the new discoveries have potential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new drug development values.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Assistant Platform; Vascular dementia; Prescription; Compatibility rule
First-authors address:Ziy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iyang 6413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03.038
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腦血管病變引起或與腦血管病變有關的一種獲得性的慢性進行性智力損害綜合征,臨床主要表現為智能障礙,包括認知能力、記憶力、判斷、思維能力和社會生活能力的減退,伴隨著情感、性格的改變[1]。現有研究發現VD是僅次于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第二大癡呆疾病,據統計我國55歲以上人口中VD占癡呆比例為30.6%[2-3]。本病的發生已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構成了嚴重威脅,給患者家庭和社會造成嚴重的精神和經濟負擔。因此,如何有效防治VD則具有重大健康戰略意義[4]。目前西藥常選用膽堿酯酶抑制劑、興奮性氨基酸受體拮抗劑、腦循環改善劑及腦保護劑進行對癥治療,尚無特效的治療藥物。現有研究表明中醫藥能顯著改善VD患者的認知功能和行為能力,且具有不良反應相對較少的優勢[5]。近年來,隨著中醫藥治療VD的研究不斷深入,相關文獻報道已逐漸增加。基于此,本文收集近5年來治療VD的期刊與專利文獻,挖掘出治療VD方劑的組方用藥規律,為VD的新藥研發與臨床治療提供研究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文獻來源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維普期刊資源整合服務平臺(VIP)、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萬方)中收載治療VD的期刊文獻,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與分析數據庫(Patent Search and Analysis of SIPO)中收載治療VD的專利文獻。
1.2 處方篩選
1.2.1 文獻檢索 進入CNKI、VIP、萬方中檢索頁面,選擇“主題詞檢索”項,檢索條件:檢索詞為“血管性癡呆”,檢索項為“主題”,匹配為“模糊”;檢索控制條件:發表時間為2013年1月1日-2018年5月1日。檢索到與“血管性癡呆”相關文獻記錄4 968條。進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與分析數據庫檢索頁面,選擇“高級檢索”項,檢索條件:檢索詞為“血管性癡呆”,檢索項為“專利名稱”“摘要”“權利要求”,檢索控制條件:專利申請日為2013年1月1日-2018年5月1日。檢索到與“血管性癡呆”相關文獻記錄272條。逐一閱讀上述文獻,根據文獻納入和排除標準篩選,最終共有155首方劑納入研究,涉及202味中藥。
1.2.2 納入標準 選擇治療VD的臨床研究文獻,專家學術思想研究、藥理實驗研究中含有治療VD方劑的期刊文獻和專利文獻。
1.2.3 排除標準 (1)個案報道和文獻綜述中記載的治療VD的文獻;(2)臨床病例數低于30例的文獻;(3)實驗研究中重復出現相同方劑的文獻;(4)臨床總有效率低于85%的文獻;(5)診斷為VD,但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文獻;(6)民族醫藥治療VD的文獻;(7)未記載方劑組成的文獻;(8)VD的理論研究文獻。
1.3 處方錄入與審核 將篩選后的方劑錄入到中醫傳承輔助平臺軟件(V2.5),由第二人審核錄入方劑的數據源,對于漏錄的補錄,錯錄的給予修正,以保證錄入數據源的準確性。
1.4 數據分析 利用軟件集成的關聯規則及熵聚類算法進行數據挖掘,對相關數據進行系統性分析,具體包括:藥物頻次統計、提取組合、網絡化展示、潛在藥對及新方分析。
2 結果
2.1 用藥頻次統計 在入選的155首治療VD的方劑中,共包含有202味中藥,通過“頻次統計”得到各味中藥的使用頻次,其中使用頻次達到20次以上的藥物有19味,見表1。
2.2 治療VD的常用藥物組合 采用軟件集成的關聯規則算法,將支持度設為“20”(表示至少在20首方劑中出現),置信度設為0.6,得到常用藥對19個,見表2。
2.3 基于熵層次聚類分析的抗VD方劑中的潛在藥對及新方 根據采集的方劑數量,將相關度設置為8,懲罰度設置為2,通過軟件集成的熵層次聚類算法提取相關組合,挖掘得到能夠配伍治療VD的潛在藥對和潛在新方,其中潛在藥對26個、潛在新方13個,見表3、4。
3 討論
“癡呆”一詞首見于《華佗神醫秘傳》,隨后在《雜病源流犀燭》中記載有“中風后善忘”,這一記載對VD有了初步認識。祖國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是由于年邁久病,積損正衰,或臟腑功能失調,風、火、痰、瘀諸邪內生,蒙蔽清竅,或飲食勞倦,七情失調,致人體精、氣、血虧虛,髓減腦消,神明失養,神機失用而發病[6-8]。同時認為本病的發生與人體五臟六腑均有密切的關系,其中與肝、腎、脾、心等臟腑尤為密切,根據其臨床表現將VD歸屬于“呆病”“癡證”“文癡”“健忘”“善忘”“郁證”等范疇[9-10]。
本研究借助中醫傳承輔助平臺(V2.5)軟件,對155首治療VD的方劑進行藥物使用頻次統計,通過常用藥物功效分類可看出,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藥物最多,其次是益氣健脾化痰和補肝益腎的藥物。從藥物的功效可以推測這種藥物配伍模式主要是針對痰和瘀的基本病機,該病機剛好與多數醫家認為“痰瘀互結、腦絡痹阻為VD的主要致病因素”的認識相一致[11-14]。另外,從這些常用藥物的性味及歸經統計來看,方中所選藥物以溫性、甘味及歸肝經的藥物最多,從治法角度講,這類方劑治療VD多從肝而治,以甘溫的藥物去溫化痰瘀。
通過本軟件系統集成的關聯規則、復雜系統熵聚類及無監督的熵層次聚類等算法[15-16],不僅挖掘出現有臨床醫家治療VD方劑的常用藥對19個,還挖掘出隱藏于方劑配伍之中的而沒有被醫家所重視的潛在藥對26個。通過藥物配伍分析可見,現有臨床醫家選用的藥對主要發揮活血化瘀、化痰開竅和益氣健脾的功效。對于潛在藥對,部分藥對與現有臨床醫家選用的藥對功效基本一致,均具有活血化瘀、化痰開竅和益氣健脾的功效。但是也有部分潛在藥對具有完全不同的新功效,比如藥對(山藥,山茱萸,肉蓯蓉,懷牛膝)和(山藥,山茱萸,巴戟天,杜仲)具有補益肝腎的功效,藥對(柴胡,香附,大腹皮)和(柴胡,陳皮,大腹皮)具有疏肝理氣利水的功效。
另外,本次研究通過數據挖掘發現了13首新方,其中方2、4、5、7、8、9、13均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且每首方劑兼有其他功效,這種配伍模式與現有治療VD的方劑配伍基本類似。然而,方1、6則偏于補益肝脾腎,方3偏于清肝明目、息風定驚,方10、11則偏于疏肝理氣化痰,上述5首方劑與現有治療VD方劑的組方思路存在較大差異。
綜上所述,通過中醫傳承輔助平臺軟件的數據挖掘可以獲得新的潛在藥對和發現新的治療方劑,而這些新的潛在藥對和方劑為臨床治療VD的選方用藥提供了新的技術啟示和新的組方思路,但其實用價值還需在臨床上進一步評價。
參考文獻
[1]鐘汝佳,陶定波,樂衛東.血管性癡呆病因及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轉化醫學雜志,2015,4(4):193-198.
[2] Iadecola C.The pathobiology of vascular dementia[J].Neuron,2013,80(4):844-866.
[3]曲艷吉,卓琳,王華麗,等.1980-2011年中國社區55歲及以上人群中血管性癡呆流行病學的Meta分析[J].中國卒中雜志,2013,8(7):533-543.
[4]趙艷青,滕晶.基于中醫傳承輔助平臺系統的血管性癡呆組方用藥規律分析[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5,21(6):739-741.
[5]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癡呆與認知障礙學組寫作組.血管性認知障礙診治指南[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1,44(2):142-147.
[6]朱崇瑞.“益氣調血、扶本培元”針法結合黃地散治療血管性癡呆的臨床觀察[D].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2012.
[7]馬青,唐民科,孫文燕.血管性癡呆中醫發病機制現代研究述要[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8,33(1):212-215.
[8]郭清,宮洪濤.從中醫五臟論血管性癡呆的病機[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8,16(1):71-72.
[9]王新志,韓群英.中風腦病診療全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0:267-337.
[10]任浩,陳杰.補陽還五湯加味治療血管性癡呆臨床觀察[J].山西中醫,2014,30(9):13-14.
[11]王靜,熱孜萬.痰瘀同治治療血管性癡呆[J].新疆中醫藥,2005,23(5):3-5.
[12]周強.痰瘀同治治療血管性癡呆的機理探析[J].福建中醫藥,2011,42(5):63-64.
[13]吳春嵐,王駿,劉云,等.痰瘀同治法治療血管性癡呆的理論探討[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2):225-226.
[14]傅會娟.宮洪濤教授治療血管性癡呆的學術經驗總結[D].鄭州:河南中醫藥大學,2015.
[15]唐仕歡,陳建新,楊洪軍,等.基于復雜系統熵聚類方法的中藥新藥處方發現研究思路[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09,11(2):225-228.
[16]陳建新.中醫證候的復雜系統建模及其與疾病的相關性研究[D].北京: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2008.
(收稿日期:2018-08-01) (本文編輯: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