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近年來我國高血壓病發病率逐漸升高,且患病人群越來越趨近于中青年人。為了有效降低高血壓疾病的患病率,該文提出有關高血壓疾病綜合預防措施的健康指導措施和做法,以提升人們對于高血壓病的預防意識,引導人們用正確的方式預防高血壓病,以降低發病率,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 高血壓病;預防保健;健康指導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5(a)-0039-02
高血壓病是目前臨床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系統綜合征,該病發病后以全身動脈血壓持續性升高為臨床特點。我國近些年來高血壓疾病的患病率呈逐年遞增且發病年齡減低的趨勢[1]。21世紀初開展的全國范圍高血壓病社會調查資料顯示,我國成年人高血壓病發病率大于18%,全國范圍內高血壓疾病患者人數在2億人左右。據研究發現,高血壓疾病的發病率有3個普遍、明顯的人群特征,即南方低于北方,農村低于城市,體力勞動者低于腦力勞動者。且高血壓患者普遍存在“三高”“三低”現象,“三高”即高患病率、高危害性、高增長趨勢,“三低”即知曉率低、治療率低、控制率低。需注意的是,高血壓病的病因至今未明,目前公認為是在一定的遺傳易感性基礎上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為降低發病率,提高人們對高血壓病防治的重視程度,進行預防高血壓病綜合措施的健康指導和宣傳活動刻不容緩。
1? 疾病概述
1.1? 高血壓病基本介紹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高血壓病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其病因有諸多致病因素,包括遺傳因素、精神壓力及環境因素、年齡因素、不良生活習慣、藥物作用和其他疾病影響所致。
根據目前公認的臨床診斷指南中的定義,高血壓病為:大于18歲的成年人在未服用降壓藥物的條件下,連續3次(不同日)檢查,發現有收縮壓≥13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者即認為高血壓病患者。
高血壓病癥狀表現因人而異,早期可能無明顯癥狀或表現不甚明顯。高血壓病除血壓升高外常伴有多種并發癥,可能出現糖和脂肪的代謝紊亂,以及心、腦、腎等臟器功能的障礙。此外,情緒激動、體力活動時會引起一時性的血壓升高,因高血壓病患者血壓波動范圍偏大,易出現頭痛頭暈、心悸胸悶、頸項部疼痛,或可有某些神經癥狀,嚴重損害患者身體健康,影響正常生活。
1.2? 診斷標準
①大于18歲的成年人在未服用降壓藥物的條件下,連續3次(不同日)檢查,發現有收縮壓≥13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者即認為高血壓病患者;②既往有高血壓病病史,或者目前正使用高血壓藥物治療,但血壓值仍高于140/90 mmHg的患者;③血壓水平的定義和分級。見表1。
表1? 血壓水平定義及分級
注:當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屬于不同分級時,以較高的級別作為標準。
2? 預防保健
高血壓是一種可防可控的疾病,對血壓130~139/85~89 mmHg正常高值階段、超重/肥胖、長期高鹽飲食、過量飲酒人群應進行重點干預,進行預防知識普及,定期健康體檢,積極控制危險因素。
調整生活作息方式,保持良好、規律的生活規律,保持放松、舒暢的心情,合理膳食,適當運動,可以有效提高身體素質,預防高血壓病的發生發展。
2.1? 合理膳食
飲食有節,定時定量,營養均衡。注意少鹽少味精、清淡素食為宜,每日食鹽總量控制在2~5 g左右;減少高脂肪的食物攝入,不食動物內臟,少食蛋黃;少食甜食,保證飲食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少食動物蛋白,多食用植物蛋白,如豆類、奶類等;補充足夠的鉀,鉀可對抗鈉對血管的損傷,緩解高血壓,含鉀多的食物如香蕉、西瓜等;多食用新鮮蔬菜和水果,多食用含有維生素B和維生素C的食物,以及具有降壓作用的食物,如芹菜、綠豆、胡蘿卜、海帶、木耳、蘋果、山楂等。
2.2? 調整生活習慣
①戒煙。研究表明吸煙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香煙中含有尼古丁成分,能引起心率加快,神經中樞興奮,促使腎上腺素分泌兒茶酚胺,使得小動脈收縮,造成血壓升高的后果[2]。尼古丁還有刺激血管感受器從而引起血壓值升高的惡劣影響,所以長期大量吸煙易形成小動脈粥樣硬化。
②適度飲酒。適度少量的飲酒可以擴張血管,活血通絡,但大量頻繁飲酒或飲用度數較高的烈酒容易引起高血壓反應。
③少飲茶。茶水中含有少量茶堿、黃嘌呤,具有利尿作用,可以調治高血壓,且其中的維生素可防止動脈硬化。但大量飲茶會造成神經興奮,影響睡眠,引起失眠心悸,情緒不安,故茶水需適量飲用。
2.3? 運動指導
研究證明[3],堅持適度的有氧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調節神經,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膽固醇的生成,有助于血壓的調整,可降低收縮壓4~9 mmHg。運動強度需根據年齡層及身體素質而適度選擇。進行運動時需注意,選擇適度的運動方式和時間,勿過量,注意環境氣候,尤其注意運動時切勿空腹,以免發生低血糖反應,且進食1 h內避免運動引起腸胃不適。
有研究表示肥胖者患高血壓病的幾率明顯大于體重正常的人,建議體重指數BMI<24 kg/m2,注意減重不可操之過急,應循序漸進。
建議多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極拳和太極劍等鍛煉方式。散步可在早晨、黃昏或臨睡前進行,每次宜30 min左右,1~2次/d,速度依據個人身體狀況而定。太極拳、氣功等強身健體的鍛煉對防治高血壓有顯著作用,也適用于各期高血壓患者。據某地調查研究[4]發現,當地長期練習太極拳的55~80歲中老年人群,其血壓明顯低于同年齡組的其他老人,且高血壓發病率明顯較常人低。高血壓患者長期堅持慢跑鍛煉,可使血壓平穩下降,癥狀減輕。慢跑時間可由少逐漸增多,以15~30 min為宜。患有冠心病者則不宜長跑和游泳,以免發生意外或加重病情。
2.4? 自身管理
提高對疾病的重視程度,增強自我管理,形成自我約束的意識,避免對身體健康不利的生活方式,且家屬也要加強監督和提醒。隨著科技的發展,血壓的測量日益方便快捷,所以可以進行日常自測,選用電子血壓計或者水銀血壓計皆可。注意測量血壓時盡量選用同一時間段及同側上肢,避免誤差,且測量前不宜劇烈運動,可靜坐5 min左右再測。身體素質因素上應注意放松心情,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注意老年人不可血壓過低,維持在140~155/90~100 mmHg左右為宜,以免引起不適或加重心臟負擔。一旦發現出現非暫時一過性的血壓升高要及時就醫,不可拖延病情。
2.5? 社區管理
建議可以以社區為單位,形成以預防高血壓病為目的的管理小組,定期組織人群進行知識宣講和心理輔導,普及高血壓病的基本概念,指導預防高血壓病的生活方式和措施,使成員互相監督,互相促進。且管理小組可定期組織人員進行體檢,及早避免疾病的發生發展。
3? 討論
目前我國高血壓疾病的發病率日漸升高,患病人群日漸低齡化。高血壓病是誘發多種心腦血管疾病最主要的致病因素,發病后將嚴重危害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正常生理功能,嚴重危害身體健康。臨床治療高血壓病以調控血壓,減少靶器官受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為主要治療目標。目前公認的理想血壓值控制在120/80 mmHg左右為宜,為防止老年人血壓過低引起不適,老年人血壓標準可適當維持在140~155/90~100 mmHg也可。研究資料證明,向高血壓病患者提供心理輔導和調節,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對外界刺激的情緒調節和心理承受能力,保持健康積極的心態,有效規避“情志致病”這一危險因素,防止血壓因情緒刺激升高[5]。另外,開展高血壓病的基礎知識普及和防治措施的宣傳教育,可以引導患者調整生活習慣,調節心理,提高身體和心理素質,降低發病率,并增強用藥依從性,使提高發病后治療有效率,有效保障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 業翠云.高血壓預防保健及健康指導探析[J].飲食保健,2018, 5(45):263-264.
[2]? 崔紅霞.高血壓疾病的預防保健分析與健康指導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30):386.
[3]? 張江耀.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與管理[C].2016全國慢性病診療論壇論文集.2016:278-279.
[4]? 徐惠芳,武嫣斐.老年高血壓病社區中醫預防干預初探[J].中醫臨床研究,2017,9(14):126-128.
[5]? 周祖華,韓小鈺,趙珊珊.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預防保健對策研究[J].飲食保健,2018,5(49):268-269.
(收稿日期:2019-01-29)
[作者簡介] 龐智勇(1974-),男,山東膠州人,本科,主管醫師,主要從事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