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紅 卜霞

[摘要] 目的 探討醫(yī)院感染管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2018年1—10月治療的糖尿病患者76例作為對象,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n=38)和觀察組(n=38)。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方法管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醫(yī)院感染管理,兩組均進行1個月管理,比較兩組感染率、血糖水平。結果 觀察組干預后6例發(fā)生感染,感染率為15.79%,低于對照組15例(感染率39.47%)(P<0.05);觀察組干預后1個月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多藥耐藥感染、下肢感染及其他感染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1個月FPG、2 hPG及HbAl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將醫(yī)院感染管理用于糖尿病患者中有助于降低感染率,利于患者血糖控制,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醫(yī)院感染管理;糖尿病;感染率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5(a)-0073-02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患者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生物作用受損或二者共同作用引起,持續(xù)的低血糖容易引起眼、心臟、血管及神經發(fā)生慢性損害、功能障礙[1]。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導致我國糖尿病患者發(fā)生率呈上升趨勢,使得患者并發(fā)感染率亦呈上升趨勢,成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臨床上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干預干預對降低糖尿病患者感染率具有重要的意義[2]。醫(yī)院感染管理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方法,該方法更加重視患者的感染管理,能為患者營造良好的住院環(huán)境,有助于降低感染率。但是,醫(yī)院感染管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研究較少。該文選取2018年1—10月收治的7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對照方法進行研究,探討醫(yī)院感染管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治療的糖尿病患者76例作為對象,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齡33~75歲,平均(52.59±5.07)歲;病程1~14年,平均(6.89±1.21)年。文化水平:小學11例,初中8例,高中15例,高中以上4例。觀察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齡(34-78)歲,平均(54.06±5.12)歲;病程1~13年,平均(6.97±1.24)年。文化水平:小學10例,初中9例,高中14例,高中以上5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糖尿病臨床診斷標準,連續(xù)三次測定血糖異常;②入院前均未發(fā)生感染[3-5];③均在醫(yī)囑下完成患者檢查與診斷。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糖尿病并發(fā)癥或伴有其他慢性疾病者;②精神異常、伴有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或凝血功能異常者;③近期使用其他方法治療或影響預后評估者。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方法管理。多與患者及家屬宣傳糖尿病、糖尿病感染相關知識,叮囑患者按時、按量用藥;加強患者住院期間常規(guī)干預,包括:飲食、鍛煉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醫(yī)院感染管理。①對于糖尿病感染高危人群,給予抗炎、降糖治療,加強患者血糖水平測定[6];合理控制病房內空氣清新度及濕度,保持呼吸道通暢,對于發(fā)生感染換做你進行有效的隔離[7];②幫助患者定期通風透氣,做好室內空氣消毒工作,保證空氣的清新;增加加強在病房內合理的配置,增購手消毒液、一次性手套等;加強患者及認真落實患者手衛(wèi)生,避免與其他患者發(fā)生交叉感染;加強患者出院感染高危因素評估,實施針對性的健康宣傳教育與干預;加強患者飲食指導,讓患者多飲食營養(yǎng)價值較高的食物,提高并增強機體免疫;合理的安排探視時間,探視過程中加強患者手衛(wèi)生處理。兩組均進行為期1個月的管理。
1.4? 觀察指標
①醫(yī)院感染率。記錄兩組干預期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多藥耐藥感染、下肢感染及其他感染率;②血糖水平。兩組干預前、干預后1個月次日早晨空腹狀態(tài)下取靜脈血3 mL,25 min離心,離心力1 195 g,血清分離后采用血糖測定儀測定兩組干預前、干預后14 d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及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行χ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醫(yī)院感染率比較
觀察組干預后6例發(fā)生感染,感染率為15.79%,低于對照組15例(感染率39.47%)(P<0.05);觀察組干預后1個月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多藥耐藥感染、下肢感染及其他感染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血糖水平比較
干預前兩組血糖水平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1個月FPG、2 hPG及HbAl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由于患者持續(xù)血糖升高,導致患者免疫水平下降,增加患者感染率[8]。近年來,醫(yī)院感染管理在糖尿病患者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該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6例發(fā)生感染,感染率為15.79%,低于對照組15例(感染率39.47%)(P<0.05);觀察組干預后1個月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多藥耐藥感染、下肢感染及其他感染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將醫(yī)院感染管理用于糖尿病患者中有助于降低感染率,利于患者恢復。醫(yī)院感染管理是針對感染高危人群制定的一種干預干預管理方法,能從患者的日常管理出發(fā),如:感染高危因素評估、心理指導、飲食干預、日常生活指導等。通過感染高危因素評估能針對干預管理有助于完成感染誘因的評估與指導,能讓患者住院期間進行針對性的干預[9];通過心理干預能加強患者心理評估指導,能針對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處理、干預,能消除患者內心的負性情緒,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提高干預配合度;通過飲食干預能加強患者日常飲食指導,能根據患者的生活喜好制定干預對策,能避免飲食等對患者血糖產生影響,有助于降低患者感染率。同時,通過加強患者日常生活指導能讓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從日常生活做起,能對可能出現的感染盡早識別,對于已經發(fā)生的感染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干預,利于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該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1個月FPG、2 hPG及HbAl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看出:醫(yī)院感染管理用于糖尿病患者中有助降低感染率,利于患者恢復。但是,由于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疾病嚴重程度、性格等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干預過程中應根據患者情況調整干預方案,使得患者的干預更具科學性。
綜上所述,將醫(yī)院感染管理用于糖尿病患者中有助于降低感染率,利于患者血糖控制,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楊淑梅.糖尿病患者醫(y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措施[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7(21):166-167.
[2]? 鄭焱玲,蔡紅衛(wèi),梁自文,等.糖尿病足換藥室的醫(yī)院感染安全管理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2):197-198.
[3]? 楊文莉.老年糖尿病患者醫(yī)院感染與干預干預措施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26):105-106.
[4]? 云惠聰,劉沖,沈宇鋼,等.感染預防干預措施對糖尿病患者控制手術部位感染的效果評價[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9):2129-2132.
[5]? 郭秀婷,王笑青,張愛鳴,等.醫(yī)療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對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的防控效果[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7, 27(23):5505-5508.
[6]? 譚燕,王靜恩,黃蘇,等.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心臟術后醫(yī)院感染分析[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6, 10(5):589-593.
[7]? 虞偉琴,陳小娣,馬一鳴,等.骨外科患者術后醫(yī)院感染因素及圍手術期干預措施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7, 27(11):2558-2561.
[8]? 林麗君,姚勇利,范培云,等.糖尿病患者醫(yī)院感染病原菌分布與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20):4649-4652.
[9]? 張晴,秦桂云,范靜,等.ICU患者醫(yī)院感染的影響因素分析與控制措施[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33):6588-6589.
(收稿日期:2019-02-14)
[作者簡介] 劉振紅(1970-),女,山東濰坊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干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