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晉生 代忠雨 竇麗波 孫超

[摘要] 目的 分析將優化搶救流程應用于危重癥監護病房護理管理中的具體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1—12月在該院危重癥監護病房接受治療的患者共93例作為優化搶救組,實施優化搶救流程;另選取選取2018年1—12月在該院危重癥監護病房接受治療的患者共93例作為常規搶救組,實施傳統搶救流程,對比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不良護理事件發生率以及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結果 優化搶救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為91.40%,明顯高于常規搶救組的80.65%,且優化搶救組患者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3.23%,明顯低于常規搶救組的12.9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優化搶救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為96.77%,明顯高于常規搶救組的83.87%,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優化搶救流程在危重癥監護病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較佳,能有效提升搶救效果。
[關鍵詞] 優化搶救流程;護理管理;危重癥監護病房;護理不良事件;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5(a)-0077-02
醫院危重癥監護病房接收的患者均具有病情復雜、變化快以及嚴重的特點,且重癥監護病房內危急突發事件的發生率較高,因而應隨時做好搶救的準備工作。危重癥監護病房的護理質量與搶救成功率之間有著直接的聯系,因此采取有效手段提升其護理質量對搶救成功率的提升起著重要的作用[1]。本院自2018年1月起開始將優化搶救流程應用于危重癥監護病房護理管理中,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2月在該院危重癥監護病房接受治療的患者共93例作為優化搶救組,其中男性51例,女性42例;年齡27~76歲,平均年齡(50.47±9.04)歲,其中腦血管出血的患者有35例,急性冠心病患者共有31例,創傷及其他疾病的患者共有27例。另選取選取2018年1—12月在該院危重癥監護病房接受治療的患者共93例作為常規搶救組,男性49例,女性44例;年齡25~77歲,平均年齡(49.15±9.63)歲;其中腦血管出血的患者有37例,急性冠心病患者共有32例,創傷及其他疾病的患者共有24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知曉該次研究內容,研究內容報備倫理委員會并獲批準。
1.2? 方法
常規搶救組實施傳統搶救流程。護理人員積極配合醫生的工作,幫助患者建立靜脈通道,同時依據醫生的需要,幫助其準備搶救藥品以及搶救設備。密切觀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以及病情變化情況,同時實時評估各項搶救措施的具體效果,并進行詳細的記錄[2]。耐心地向患者家屬介紹搶救過程中應用的措施,告知其患者的病情發展情況,向家屬講解患者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搶救后可能的預后情況,從而獲得患者家屬對于搶救治療工作的理解和認可。
優化搶救組實施優化搶救流程,搶救流程中的活動以及工作由護士長進行管理。進行搶救工作的過程中,站位方式以及工作分配方式應由護士長或是資歷相對深的護理人員負責。患者的病情發生危急變化后,應評估患者的具體病情情況,進而明確其優先級別。同時護理人員應明確各自職責,積極配合醫生的工作,為搶救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3]。通過固定配對的方式提升搶救過程中醫護人員的配合度,進而有效提升搶救的成功率。對于重癥監護病房較為常見的危重疾病類型,可選拔院內經驗豐富的醫護工作者成立搶救專家小組,探討研究更為科學合理的搶救流程。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以及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并進行比較分析。
針對該次研究的需要,專門制定《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問卷》,請參與研究者本人或知曉研究內容的家屬,填寫問卷,并進行回收統計,計算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方法
選用Excel電子表格工具對對照試驗中得到的各項數據進行統計匯總,數據處理工具選擇最新版的SPSS 19.0統計學軟件,(n)表示計數值,(%)代表百分比數值,使用(x±s)作為統計中的計量數值,使用t或χ2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搶救成功率以及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結果
優化搶救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為91.40%,常規搶救組為80.65%;優化搶救組患者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3.23%,常規搶救組為12.9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比較結果
優化搶救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為96.77%,常規搶救組為83.87%,優化搶救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搶救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現階段,優化搶救流程作為醫學上的一種新型護理管理理念,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醫護工作者的認可。將傳統的搶救流程進行優化重組,可以有效縮短搶救工作所需的時間,提升搶救流程以及護理相關操作的規范性,進而提升搶救的成功率。相關研究報道指出,醫護工作者的配合度也對搶救的成功率有著重要的影響,固定醫護人員配對可以為搶救工作節約更多的時間,進而保護患者的機體重要器官不受到不可逆的損傷[4]。醫護人員的搶救技術水平也是影響搶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因此醫院應積極開展有關重癥疾病搶救知識的培訓活動,從而不斷加強以及更新醫護人員的知識儲備,磨煉其搶救工作操作技能,進而降低搶救過程中的失誤率,優化搶救結果。
由于大部分患者家屬對于疾病知識不了解,因此其對醫生的工作配合度較差,給治療以及搶救工作均造成了阻礙。護理人員應主動和患者家屬進行溝通,提高其對患者疾病的認識,并密切觀測患者的各項臨床表現以及生命體征,及時告知家屬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在搶救的過程中,應將患者的病情發展情況告知給家屬,使其可以對搶救的最終結果有一定的心理準備。若患者病情危急且嚴重造成搶救失利,應耐心地告知家屬患者在搶救過程中的具體情況,避免家屬因對搶救工作的不理解而引發醫患矛盾[5-8]。
該院自實施優化搶救流程之后,不僅有效地提升了高資歷護理工作者的協調組織能力,也使得低資歷護理工作者得到了增加經驗的機會,同時有利于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的增強,在很大程度上加強了醫護工作者之間的團隊協作能力,為搶救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通過該次對照研究的結果可以看出,優化搶救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為91.40%,明顯高于常規搶救組的80.65%,且優化搶救組患者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3.23%,明顯低于常規搶救組的12.90%,組間差異值有統計學意義(P<0.05);優化搶救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為96.77%,明顯高于常規搶救組的83.87%(P<0.05)。
綜上所述,將優化搶救流程應用于危重癥監護病房護理管理中,不僅可以有效提升搶救的成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還能有效促進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的降低,值得在護理管理工作中進行推廣應用。同時護理人員也應不斷更新自身知識儲備,不斷完善搶救護理流程,進而保證搶救效果的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 汪暑萍,鐘利君,沈小群.優化搶救流程在急診危重癥監護病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7):104-105.
[2]? 靳文博.優化搶救流程在危重癥監護病房護理管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23):206-207.
[3]? 郭麗.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在重癥監護病房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探究[J].實用醫技雜志,2017,24(5):582-583.
[4]? 李萍.4R危機管理在重癥監護病房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基層醫藥,2017,24(6):875-878.
[5]? 俞嬌.無縫隙護理在危重癥監護病房中的應用方法及效果觀察[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6,22(s2):166.
[6]? 王曉飛,劉巖.質量控制小組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作用評估[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30):149-150.
[7]? 羅柳霞.全方位質量管理理念在口腔門診護理管理中的效果評價[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7,37(6):724-725.
[8]? 姜虹英,呂明麗,孟翠靜,等.完善護理管理模式提高護理質量的做法[J].實用醫藥雜志,2016,33(12):1146-1148.
(收稿日期:2019-02-16)
[作者簡介] 孫晉生(1980-),男,吉林四平人,本科,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臨床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