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該文對該院門診近3年老年患者靜脈輸液時潛在的風險因素進行梳理,發現門診老年患者存在更高的靜脈輸液風險,針對門診老年患者制訂相應的靜脈輸液防范對策十分必要。提出加強法律與主動服務意識,強化工作責任心,嚴格落實各項操作規程,建立系統規范的輸液流程,提高輸液技術,才能防患于未然,有效保證門診老年患者輸液安全。
[關鍵詞] 門診;老年患者;輸液風險;對策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5(a)-0084-02
[Abstract] The potential risk factors of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intravenous infusion in our outpatient department in recent 3 years were sorted out. Elderly outpatients had higher risk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It was necessary to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against intravenous infusion for elderly outpatients. Put forward only by strengthening the awareness of law and active service and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strictly implementing various operating procedures, establishing systematic and standardized infusion process, and improving infusion technology, can we prevent accidents in the future and effectively ensure the safety of outpatient transfus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Key words] Outpatient service; Elderly patients; Infusion risk; Countermeasures
門診靜脈輸液因療效快、治療方便直接等優點,成為臨床最常用的基礎護理操作技術[1]。但是,靜脈輸液是一種侵入性操作,從配液到輸液,過程復雜,每個環節都存在一定的風險和安全隱患,極易導致各種不良反應和醫療糾紛[2],尤其對于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多消瘦、皮膚薄而松弛,血管也有不同程度的硬化,而其脾氣、性格及發病后的依賴性等均使靜脈輸液風險增加[3]。因此,該文通過對該院門診老年患者靜脈輸液時的潛在護理風險進行梳理,并探討相應防范對策。
1? 靜脈輸液風險
1.1? 醫院環境因素
門診輸液患者密度大,輸液環境、服務設施及護理服務不能滿足患者需求。同時,醫院作為陌生環境,患者還不了解醫院規章制度,就診程序繁瑣,心理狀態差,易出現不滿情緒。
1.2? 護理人員因素
1.2.1 缺乏法律意識? 護理人員法律觀念薄弱,不了解護患雙方權益,不知道如何維護護患雙方的權益,尤其是患方權益[4];不了解自己的職責與法律之間的關系,表現為缺乏對患者的責任感,不能嚴格履行告知義務等。
1.2.2 操作不規范? 護理人員未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三查七對”制度、未能保證有效的輸液巡視,以及由于理論知識缺乏導致對藥物的使用方法、不良反應缺乏了解,難以確保輸液用藥安全。
1.2.3 缺乏溝通交流技巧? 在輸液過程中,由于老年患者反應速度遲緩,護士缺乏與之溝通交流的耐心,在交流過程中缺乏對老年患者的理解,不能正確識別老年患者的非言語性表達。在為老年患者進行治療或健康教育時,語言生硬,不能正確使用解釋性語言,出現溝通交流上的誤解。
1.3? 患者因素
1.3.1 生理因素? 老年人的血管老化,靜脈管壁增厚、管腔變得狹窄、血管彈性降低、脆性增加、更易滲出和腫脹。同時,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輸液速度慢,輸液時間長,更易發生輸液不良反應[5]。
1.3.2 心理因素? 老年患者性格特征主要表現為反應速度減慢,情緒易激動,很難接受新事物與他人意見。老年人的心理承受力和適應性較差,在治療時更易擔心藥物的副作用及其是否引起過敏反應以及疾病的愈后與轉歸等。
2? 防范措施
2.1? 營造良好輸液環境,完善護理服務措施
門診輸液室是門診患者接受治療的重要場所。輸液室內保持環境清潔安靜,確保室內光線明亮柔和,室內空氣清新,溫度濕度適宜。研究表明,適宜的音樂刺激聽覺中樞能讓患者在應激下保持平穩狀態[6]。因此可以根據老年患者提出的要求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讓老年患者放松心情或轉移注意力。
2.2? 增強法律意識,提高業務素質
組織護理人員參加《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事故法律責任條例》等各項學習活動,從總體上明確醫療事故的發生、分級、責任、預防措施以及醫療事故責任人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從法律高度認識自己的責任,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提高解決糾紛的技能。此外,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應樹立人道主義精神,具有較強的倫理性和原則性,尊重老年患者的職業、文化背景、經驗、信仰和行為,培養高度的職業責任感和慎獨精神,做到“以患者為中心”。
2.3? 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專業技能
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是老年患者信任理解護理工作的必備條件。加強業務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強化“三基”訓練,針對老年患者的血管特點,提高靜脈穿刺技術。以質量與患者滿意度為核心,改進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立足以人為本,綜合考慮老年患者生理、心理、社會等因素,提供個體化服務,施行整體護理,使老年患者獲得最優質的護理服務,達到最佳心理狀態和治療效果。
2.4? 針對門診老年患者制訂規范的輸液流程
規范的輸液流程非常重要。首先對門診老年患者進行綜合評估,不僅局限于對老年患者全身情況(年齡、現病史、既往史、過敏史、自理能力等)和局部穿刺部位皮膚和靜脈狀況的評估,還應包括對老年患者的心理狀態、認知功能以及對社會經濟狀況和環境因素的綜合評估。為了保護老年患者的血管,宜選用針身較短、針頭斜面較小的針進行穿刺。在選擇合適的穿刺部位時,老年患者優先選擇暴露明顯、血管彈性好、易固定、無彎曲的上肢淺靜脈,盡量避開下肢淺靜脈以及避免關節活動處和虎口處的穿刺,保證穿刺成功,避免重復回針。穿刺前,對由于長期輸液、天氣寒冷所造成的輸液不便,可采用濕熱敷、揉搓按摩等方式促進老年患者血管的擴張和充盈。在穿刺時采取一快一慢的穿刺方式,快速刺穿皮膚,緩慢進人血管。穿刺完畢,調節藥液滴數,觀察1~2 min后再離開。做好健康宣教,向老年患者解釋藥液滴速是根據病情、年齡、藥物的性質而決定,不可擅自調節藥液滴速,避免誘發心、肺水腫等并發癥的發生;指導老年患者穿刺側手臂盡量減少活動,避免藥液外滲,確保輸液安全。加強對老年患者的巡視,巡視時要和老年患者進行親切交流,詢問老年患者有無任何不適感,重點觀察穿刺處有無疼痛,是否紅腫以及老年患者用藥后的全身反應。巡視時間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合理安排,通常情況下以30 min間隔時間為宜。輸液完畢應留觀20 min,無不適,方可離開。
2.5? 針對老年患者特點,找出有效的溝通途徑
老年患者入院的需求是生理治療和心理滿足[7],讓老年患者在接受輸液治療的同時感覺到自己被關心、被尊重。在實施護理干預的過程中,首先需要與老年患者進行溝通,掌握老年患者的思想動態。做到文明服務和微笑服務,對待老年患者要有足夠的耐心與愛心,學會換位思考,善于理解和同情,盡量開導患者,安撫其不安情緒,以免影響治療效果。在與老年患者進行溝通時,語速宜慢,語言宜通俗易懂,對于存在聽力障礙的老年患者,應適量提高音量并充分利用面部表情和手勢等肢體語言增強表達能力。同時,對老年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讓患者了解自身病情,了解藥物作用,并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減少其負性心理。
3? 小結
門診老年患者在靜脈輸液中存在著較其他人群更多的風險因素,隨著門診老年患者日益增多,護士在臨床工作中要不斷探索研究,找出相應對策,加強法律與主動服務意識,強化工作責任心,嚴格落實各項操作規程,建立系統規范的輸液流程,提高輸液技術,一定會大幅提門診老年患者對護理工作的信心與滿意度,有效保證門診老年患者輸液安全。
[參考文獻]
[1]? 朱健,張國琴.靜脈輸液流程優化的護理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22):190-191.
[2]? 馬敬華,崔玉慶,王晶晶.護理安全管理降低靜脈輸液風險的效果觀察[J].護理管理雜志,2014,14(4):286-287.
[3]? 楊燕麗,強麗娟,馬躍英.老年患者靜脈輸液外滲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2):160-161.
[4]? 楊莉.實施護理告知在護理工作中的探討[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5(4):580-581.
[5]? 衡井麗,鄭偉偉.風險管理在老年患者靜脈輸液中的應用[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6(2):296-297.
[6]? 朱佳清,戴菲菲,呂蘇珍,等.音樂對重癥患者心身不良應激改善作用的Meta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5):617-623.
[7]? 馮惠顏.老年住院患者心理及護理需求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4(5):206-207.
(收稿日期:2019-01-28)
[作者簡介] 樊小莉(1986-),女,四川德陽人,本科,護師,主要從事臨床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