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亮
玉米作為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在整個農作物種植中占據著較大的比例。
培育優質高產的玉米是玉米種植者的重要目標,玉米由于其自身生長特性,在不出意外的情況下,通常具備較高的成活率,是播種情況較好的農作物之一。在整個高產優質玉米種植階段內,種植人員需注重對細節問題的把握,從其中各個環節入手。包括選種、發芽、播種、授粉等,全面提升玉米的質量及產量。在玉米生長期間,種植人員應重視施肥、病蟲害方式、除草等環節,科學把握好種植密度。同時應考慮到相應的栽培技術,適時轉變傳統的種植觀念,強化自身玉米種植知識的儲備能力,促使玉米種植技術具備更強的經濟性及科學性。
一、玉米栽培技術
1、高產玉米栽培技術
高產玉米栽培技術作為有效提升玉米整體產量的關鍵性基礎,是保證玉米經濟性的重要前提。通過對此技術的利用,可以為玉米的產量及質量提供良好保證。在此階段內,種植人員應根據實際情況,結合玉米種植周邊環境、相應的種植技術等,實行綜合性考慮。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優先選用高產栽培技術,努力在最大限度上發揮出高產技術的優勢。充分考慮到玉米的品種,逐步提升高產栽培技術的價值。
2、病蟲害防治技術
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由于受到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玉米通常會受到各類病蟲害的侵襲,進而影響其健康生長。基于此,采用科學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必不可少。結合以往的實踐經驗來看,在此過程中涉及到的防治措施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在玉米種植期間對病蟲害進行合理控制;二、在玉米后期生長期間進行病蟲害防治。例如在玉米種子選擇完成后,種植人員應注重對種子實行必要的處理,以此降低病蟲害出現的可能性。應根據種植地的氣候條件等進行科學選取,確保玉米種子能夠適應當地種植環境,從根本上保證種子的成活率。在后期管理階段內,種植人員應重視對病蟲害的防治,適量使用農藥。
3、密植與機械化種植技術
適當合理的密植可以為玉米的產量及質量創造有利條件,對于玉米最終質量與產量具有重要影響。在玉米種植期間,如若玉米植株間距過大,則會影響玉米產量;一旦植株間距過小,則會致使玉米之間互相爭奪養分,致使部分玉米水分與養分的缺失。同時會對玉米正常的光合作用產生不利影響,最終降低玉米質量。因此種植人員應切實掌握科學的密植技術,進一步提高玉米生產效率。在實際種植期間,應配合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對玉米種植區域的面積等實行精準計算。同時種植人員應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作用,促使整個玉米種植過程科技化、機械化。整個玉米生長階段內,需要結合玉米的實際生長情況,強化整地、播種、栽植等環節,合理的使用機械設備,大幅提升勞動生產率。
二、玉米種植要點
1、玉米品種
優質的玉米種子是玉米產量及質量的前提保證。在以往的播種過程中,由于資源相對短缺,農民在進行玉米種植時通常選擇大粒、光滑類型的玉米種子開展播種,進而致使玉米逐漸成為我國主要農作物之一。現階段內玉米種植前,種植人員應遵循一定的選擇原則,主要選擇抗病性強、穗大粒多的種子。同時應確保該玉米種子在生長期間具備較緊湊的植株,且生長期適中。對于大面積的玉米種植,在正式種植開始前,種植人員應進行小部分的實驗。在選用新型雜交品種的基礎上,展開試驗田推廣工作。另外在種子選取時應考慮到種植地的氣候條件,重點選擇生長期較長的中晚熟品種。
2、播種條件
從自然因素來講,種植地的土壤、氣候、季節等均會對玉米播種工作產生明顯影響。根據以往種植經驗,通常情況下一般選擇在五月份進行播種。在科學選擇玉米種子后,種植人員應對其進行栽培、預處理、發芽、播種等工作,在播種過程中應格外注意土壤的緊密性。相對而言,疏松肥沃的土壤可以促使玉米吸收到更多的養分,有利于玉米種子的生根發芽。能夠在保證玉米種子密度的同時,確保玉米植株的高度。在播種結束后,種植人員需根據具體的天氣情況,開展適當的除草灌溉工作。在此過程中應注意避免玉米種子處于過度濕潤狀態,尤其是在高溫天氣下,由于種子的生命力相對較弱,此種情況下容易出現脫水現象,進而導致種子大批死亡。
例如對于南方地區來說,每年的6月份左右為雨季,因而在此期間應避免進行玉米種植活動。在一般條件下,玉米作物通常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生命力較頑強。但在惡劣的環境中,玉米容易呈現出劣性生長狀態,這就要求相應種植人員積極探索玉米播種條件。與此同時,種植人員應充分考慮到各方面因素對玉米產量及質量的影響。例如對種植密度的把控等。如若密度過大,則會致使玉米果實較小。因而合理把握好種植密度具有關鍵性意義。
3、土壤土質
玉米在其生長階段內,對相應的土壤土質等具有較高的要求,不同品種玉米的具體要求也不盡相同。因而在正式種植前,種植人員應根據玉米的品種特點,合理劃分種植面積。適時開展松土作業,切實減少大塊土塊的數量,保證土粒大小適當的基礎上,促使土壤具備良好的透氣性。除此之外,玉米生長期間,不但需要充足的水分,還需要適當的肥料作為養分補給。種植人員應根據玉米不同的生長階段,滿足其不同的物質元素需求。在此過程中應注意添加適量,對肥料中的各元素進行合理配制,以此保證玉米健康持續的生長。
在完成玉米播種后,種植人員應強化田間管理,為玉米的正常生長創造便利條件。在玉米初次播種時,應添加適當的肥料。注重嚴格控制好肥料與玉米植株的距離,防止由于肥料濃度過高而影響植株生長。在玉米生長至腳踝位置處時,可施放第二種肥料。當玉米生長至頭部位置時,根據其實際需要,施放第三種肥料。同時開展田間除草工作,避免出現雜草與玉米植株爭奪養分的問題。另外,應注重對玉米病蟲害的防治,總結病蟲害的特點及時間規律,采取針對性措施。在必要情況下,可配合一定的大棚栽培輔助技術,在大棚中模擬真實自然的氣溫、濕度等,逐步強化玉米的抗病性。
(作者單位:150040黑龍江省農業宣教與農產品品牌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