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成富

【摘 要】目的:對全麻以及硬膜外麻醉對骨科大手術老年患者術后早期認知功能中的影響效果進行分析和比較。方法:我院對收治的300例骨科大手術老年患者進行分析,將這些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組采用全麻麻醉,實驗組采用硬膜外麻醉,然后對兩組患者術中血流動力學變化、手術指標、MMSE評分以及認知功能障礙發生情況進行比較。結果:實驗組中,患者各項手術指標和術中血流流動力學變化中沒有顯著差異,基本一致,P值<0.05。此外,實驗組患者麻醉后各時間段MMSE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其認知功能發生概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硬膜外麻醉和全麻兩種方式對患者手術指標等方面產生的影響基本一致,均對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產生影響,但硬膜外麻醉對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相對較小。
【關鍵詞】全麻;硬膜外麻醉;骨科大手術;早期認知功能
【中圖分類號】R256.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8-03--01
前言:術后認知功能障礙主要是患者在手術或麻醉后出現的一種并發癥,主要由中樞神經紊亂所引起,患者通常表現為精神錯亂、注意力不集中、性格變化、焦慮、記憶力下降等臨床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認知功能障礙更容易發生在老年患者中,由于老年人身體素質下降,免疫力較低,各器官功能逐漸退化,因而在進行手術或麻醉后容易產生并發癥,尤其是手術時間過長,其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的概率相對較高[1]。骨科是醫院中重要的科室之一,骨科大手術患者通常手術時間較長,患者創傷面積較大,需要在術前進行麻醉,術后患者容易產生認知功能障礙。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是常見的兩種麻醉方式,為了比較兩種麻醉方式對骨科大手術老年患者術后早期認知功能中的影響,本研究對160例骨科大手術老年患者進行分析,其具體過程如下。
一 資料和方法
1 對象選擇
我院對收治的300例骨科大手術老年患者進行分析,患者就診時間為2018年3月-2019年3月,將這些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組采用全麻麻醉,144例,實驗組采用硬膜外麻醉,156例。在對照組中,女性患者60例、男性患者84例,患者年齡在50-8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8歲;平均體重指數為23千克/平方米;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47例、髖部周圍骨折手術患者57例、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患者40例。在實驗組中,女性患者66例,男性患者80例,患者年齡在60-8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0歲;平均體重指數為24千克/平方米;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54例、髖部周圍骨折手術患者63例、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患者49例。所有患者均是初次進行手術,ASA分級1-Ⅱ級,且本研究經過了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患者及患者家屬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表示自愿參與研究。排除標準:將具有嚴重臟器功能障礙患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患者、視聽力障礙、語言障礙患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給與排除。對兩組患者的基本臨床資料進行比較,結果顯示P值>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2 實施方法
所有患者進入手術室之后需要對其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測,主要有平均動脈壓、心電圖、心率、血氧飽和度等。對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對對照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主要內容有:將患者上肢靜脈通路開放,并對其注射乳酸鈉林格液[2]。為患者注射5μg/kg的枸櫞酸芬太尼注射液、0.1mg/kg注射用維庫溴銨、0 .0 4 mg/kg咪達唑侖注射液以及0.3mg/kg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注射完成后對患者進行機械氣管插管通氣。在實際手術過程中,要依據患者實際情況為其注射丙泊酚注射液,將血漿靶濃度控制為2μg/kg左右,在此過程中間斷為患者注射-2mg注射用維庫溴銨以及50-100μg枸櫞酸芬太尼注射液,以保證麻醉效果能夠持續[3]。對實驗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主要內容有:在患者椎旁間隙硬膜外或L2-3椎間隙硬膜外穿刺置管,并向患者注射濃度為2%的3毫升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注意觀察患者是否出現麻藥物中毒現象,最后為患者注射2-3毫升濃度為0.375%的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以保證持續的麻醉效果。
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術中血流動力學變化、手術指標、MMSE評分以及認知功能障礙發生情況進行觀察和比較。認知功能障礙標準:患者術后MMSE評分相比較術前降低數值超過2分且不高于23分。對兩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術前、術中、手術時間、手術結束后患者心率變化和平均動脈血壓變化進行監測并記錄。對兩組患者麻醉時間、術中出血量、術中輸液量以及低血壓發生概率等手術指標進行比較。對兩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12小時、72小時后的MMSE評分進行比較。
4 數據分析
對以上研究中所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分析軟件為SPSS20.0,用百分號代表計數資料,用正負標準差代表計量資料,用T檢驗進行兩組差異性比較,當結果P<0.05說明統計學意義顯著。
二 結果
1 對兩組患者麻醉前后MMSE評分進行比較
兩組患者在麻醉前評分基本相同,在麻醉后不同時段內,實驗組患者MMSE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具有顯著性差異,P值<0.05,統計學意義顯著,如表1所示:
2 對兩組患者圍手術期心率和平均動脈壓變化情況以及認知功能障礙發生概率進行比較
兩組患者在圍手術期間心率和平均動脈壓沒有顯著差異,但實驗組患者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生概率為16%,對照組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發生概率為39%,P值<0.05。
3對兩組患者相關手術指標進行比較
兩組患者在各項手術指標比較中沒有顯著差異,P值>0.05,如表2所示
三 討論
麻醉是手術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要想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保證患者安全,需要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不僅能夠幫助患者降低對手術的創傷和應激反應,還需要盡可能避免對患者中樞神經產生較大的影響,以避免術后并發癥的產生,影響患者預后。在人體大腦中,認知功能是一種高級的大腦皮層活動,在術后容易出現功能認知障礙,不僅阻礙了患者恢復,增加了預后時間和治療成本,嚴重時還會造成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老年患者由于身體機能的退化和中樞神經系統的退行性改變,加上很多患者都伴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在經過大型手術后更容易出現認知功能障礙[4]。因而在對患者進行麻醉時要選用合理的麻醉方式。常見的麻醉方式有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不同麻醉方式對患者供氧、腦血流量以及機體代謝等生理功能產生的影響也是不同的,為了探究這種麻醉方式在骨科大手術老年患者早期認知功能障礙中的影響,本研究中對300例老年手術患者進行分析,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和術中血流流動力學變化中沒有顯著差異,基本一致,P值<0.05。此外,實驗組患者麻醉后各時間段MMSE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其認知功能發生概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相比較全身麻醉,采用硬膜外麻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縮短藥物在體內的代謝時間,因而對患者中樞神經造成的損害相對較小。綜上,硬膜外麻醉和全麻兩種方式對患者手術指標等方面產生的影響基本一致,均對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產生影響,但全身麻醉對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相對較大。
參考文獻
黃漢江.全身麻醉與硬膜外麻醉對老年骨科大手術患者術后早期認知功能的影響比較[J].中國鄉村醫藥,2019,08:45-47.
吳繼華.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對老年骨科大手術患者術后短期認知功能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59-60.
蔡紅挴.全麻及硬膜外麻醉對老年骨科大手術患者術后早期認知功能的影響探討[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7,47:30-34.
陳小濤.老年骨科手術患者行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對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4,24: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