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萍
在我國草地畜牧業中,多數家畜仍然只能依靠天然草地放牧生產畜產品,生產效率低,經濟效益差,并導致草地嚴重退化。隨著中央和地方政府逐步加大草原保護建設投入,草地畜牧業生產將由牧區及半牧區進一步擴展到農區,以人工草地和牧草產品為基礎發展現代草地畜牧業將成為推動我國畜牧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在人工草地中,苜蓿的種植尤其廣泛。苜蓿被很多人們稱之為牧草之王,其在草地畜牧業生產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畜牧的增產空間也非常的大,通過對其合理的生產管理,能夠增產1-2倍。基于此,本文主要針對草地畜牧業中苜蓿栽培技術及利用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希望能夠對草地畜牧業的持續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
因為長期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苜蓿被當作是“懶莊稼”來對待,大都種植在灌溉條件比較差的鹽堿地和瘠薄地上,施肥也非常的少,進而使得其產量非常的不理想,品質也逐漸的下降,沒能將其作為飼草的潛力發揮出來。并且這一問題的存在,還影響到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阻礙到苜蓿草產業的更好發展。因此,加強對其栽培技術的分析非常的有必要,具體分析如下。
1、苗床準備
苜蓿在排水良好以及土壤深厚的土地上生長最好,所以在實際種植過程中,應該選擇地勢平坦、雜草少、土質肥沃以及土壤酸堿度中性等的地塊種植。同時還得澇能排和旱能澆,尤其是需要避免積水,這主要就是因為苜蓿連續浸泡一天將會成片的死亡,并且不能夠重茬種植。可以這樣說,苗床準備的好壞直接關乎到苜蓿的生長和種子的萌發,可以避免苜蓿過深,使得種子與土壤接觸更加的緊密。苗床要求上松下實和細耙深耕,苜蓿田應該修建平整,并且還得有著一定的坡度,這樣能夠為灌溉提供極大的便利。
2、播種
大面積的苜蓿播種基本都是用專業的苜蓿播種機操作的,在實際播種之前,應該對種植進行根瘤菌接種,同時加入一定的微量元素進行包衣和拌種,這樣能夠促使種子更好的萌發和植株更加健康的生長。除此之外,苜蓿播種期應該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輪作制度以及土壤情況等來進行確定,其直接關乎到苜蓿的保苗率以及出苗率。適宜種子的幼苗和發芽生產土壤的最佳溫度是10-25℃,并且還應該保證土壤水分,同時疏松透氣。苜蓿播期通常分為三個時期,具體時間春播、夏播以及秋播。
3、施肥
苜蓿需要從土壤中吸收非常多的養分,如果不及時補充這些養分,那必定會使得苜蓿出現營養元素缺失問題,進而影響到苜蓿的質量和產量。苜蓿對于養分的需求基本就是營養元素,因為苜蓿可以通過固氮根瘤菌為自己提供氮元素,所以氮肥不需要額外的增施,否則的話還會影響到根瘤菌的生長。不過在建植初期還是需要少量的施用氮肥。磷元素在土壤中的運動有限,具體可以在建植初期施入。磷肥能夠很好的增加葉片面積,并且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苜蓿的品質。如果苜蓿卻磷,那其葉片顏色會比較深,同時植株生長也會較為細弱。總的來說,施肥需要結合苜蓿植株內的營養物質來操作。
4、灌溉
苜蓿生長季長,并且植株緊密,屬于高耗水作為。合理的施肥和灌水能夠很好的提升苜蓿的產量。同時,苜蓿的耐旱性非常的強,即便水分條件不好,其依舊能夠正常的生長。在生長季的早后期,應該灌溉60%的土壤有效水分,而在耗水量高的時期,則就需要保持在35-50%,盡可能的避免牧草植株的衰退,及時的清除雜草。苜蓿的主根有的能夠達到六米,不過其營養根卻沒有這么深入,在水分充足的背景下,不同深度的苜蓿根對于水分的吸收情況也會有著很大的不同。土壤日蒸發量和苜蓿日耗水量基本相同,具體可以應用蒸發盤進行蒸發量的測定來預估苜蓿的耗水量,然后在此基礎上合理的進行灌溉。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不同土層含水量的變化來進行灌溉量和時間的確定。在實際灌溉過程,需要結合具體情況來確定光改的方法,例如地下滴灌、溝灌以及噴灌等。就滴灌來說,必須得充分的了解土壤持水力,對于一些持水力比較差的土地,應該在秋末的時候合理的進行灌溉,這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苜蓿的越冬力。
5、雜草防除
苜蓿幼苗生長比較緩慢,對于雜草的競爭力比較弱,所以在幼苗期加強對雜草的控制非常的有必要,如果控制不好那必定會影響到苜蓿草的質量和產量,甚至還有可能導致種植失敗。雜草防除的方法主要有化學、輪作以及機械等方法。在實際播種過程中,應該避開雜草高發期,如夏季雜草生長旺盛,所以在夏末進行苜蓿的種植就相對合適,這一階段冬季的雜草還沒有出現,而夏季的雜草則是走向衰弱期,因此對于苜蓿的競爭力提升非常的有利。除此之外,化學除雜草也非常的有效,不過在實際應用中應該嚴格的按照說明進行,并且在施藥的時候最好是在3-4葉期后開展,這樣能夠很好的避免藥害的產生。
綜上所述,綜合管理苜蓿田,能夠很好的提升苜蓿的品質、效益以及產量,并且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農民苜蓿種植的積極性,促使牧草業更好的發展。除此之外,還應該大力的推進苜蓿高產栽培技術,這樣能夠將苜蓿的高產性能充分的發揮出來,并且還有助于優化和調整農牧業結構,避免出現水土流失的問題,促使農業更好的實現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817099青海省海西州草原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