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相平 陳根生
南方一直是我國水稻產量較高的地區,但是近年來南方經常受到旱災影響,導致水稻產量受到嚴重影響,故此為本文探究的意義所在。
一、調節種植技術
1、施肥技術
在干旱時期對水稻施肥可以有效調節水稻的生長環境,使其在生長過程中生長速度不會受到旱災的影響。一般情況下,施肥主要包括底肥和追肥兩種類型,底肥一般是在種植作物之前對土壤施加的肥料,為土壤添加作物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但是可以在干旱時期改善生長環境的是追肥環節,這一環節可以有效制約干旱給作物生長帶來的影響。有機肥和農家肥是追肥環節的首選,這兩種肥料可以在改變土壤的狀態后,提高土壤的吸水能力,這樣一來,可以保證水稻在生長發育階段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分。
2、種植時間
由于南方水稻最佳的種植時間和生長期都集中在春季、夏季和秋季,而一般情況下南方地區經常在春季、秋季和冬季這三個季節發生旱災。水稻生長發育周期正好和旱災發生的時段相吻合。為了減少或者杜絕旱災對水稻種植和發育階段產生的不良影響,種植人員可以根據種植經驗或者向專業的種植技術人員請教調整種植時間,還要綜合考量實際的種植環境。一般情況下,農戶會選擇在雨季進行插秧的方式或者是不推遲種植時間在種植水稻后,在水稻植株周圍種植耐旱作物。這兩種方法無論是避開干旱少雨的時期還是種植耐旱作物都可以有效避免水稻種植受到旱災的影響。
3、選擇稻種
由于減少旱災對水稻的影響是種植人員的重要任務,所以預防旱災應該體現在水稻種植的每個環節。在選擇稻種時應該注意選擇抗旱能力非常強的水稻品種,使其自身對干旱就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在其生長發育階段,種植人員對其采取抗旱措施,再加上其自身具有抗旱能力,可以明顯提高抗旱效果。另外還可以改變水稻的種植方式,比如,某地區農業技術推廣站為避免旱災帶來的危害,提出了水培水稻種植的方法。具體的種植過程就是將之前一直延續到現在的水田種植轉變為在大棚里進行的水培種植方式。采用這種方法種植技術人員可以通過人為的方式控制影響水稻生長的外在因素,保證水稻的生長過程中有充足的水分。在傳統的種植方式下,水稻總是受到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但是在大棚內種植就可以避免這些干擾因素的影響。
4、薄膜覆蓋
為避免水稻在生長初期階段受到旱災的影響,種植人員可以選擇采用薄膜覆蓋的方式避免土壤中水分快速蒸發,不利于水稻幼苗生長。在使用這種方法時,應該在專業的技術人員指導下進行,因為覆蓋薄膜的高度如果偏高,可能會影響到水稻的生長狀態。如果在薄膜覆蓋狀態下水稻所在的土壤環境存在水分較少的問題,可以采用開溝挖渠的方法將水流引入蓄水池,使其生長過程中有充足的水分。如果遇到及其干旱的情況,種植人員可以將蓄水池里的水利用起來為水稻補充水分。
二、政府部門發揮組織帶頭作用
嚴重的旱災會影響到當地的經濟發展,所以面對旱災當地的政府部門應該發揮其領導作用,及時對發生旱災的地區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避免干旱給農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1、修建與修繕水利工程設施
政府部門對抗旱災過程中的首要任務就是加固水利工程設施,調查了解發生旱災的地區內水稻種植分布情況,再對所管轄地區內的水利工程重新進行規劃,對于水稻種植面積較大的區域更應該加強水利工程的建設。不僅要在政策上扶持,還要設立專項資金,專門用于水利工程的改造、擴建等建設工程。注意農業技術的最新發展動態,及時更新灌溉技術和設備,在更新農業技術和設備后,加強與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交流,讓更多的水稻種植農戶知道新技術的存在,并將這種技術盡快應用于水稻種植過程中,提高該項技術的利用率,同時有效地緩解旱災帶來的影響。
2、加強農業氣象預警預報
加強對農業氣象部門的監督,使該部門為農業生產提供更為準確的氣象信息。另外,氣象部門還應該在類似微信公眾號等社交公眾平臺上發布最新的氣象信息,方便農戶及時了解到最新的氣象動態,使其可以提前對旱災做出應對措施。
3、建立旱災預警機制
政府部門還應該在旱災來臨之前與有關技術部門做好溝通工作,研究出應對干旱的有效措施。安排專門的救災人員,做好充足的救災物資準備,一旦發生旱災,可以迅速開展救災工作。
三、采用科學技術手段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被廣泛地應用于各行各業的日常經營發展中。在水稻種植和培育過程中如果適當融合科學技術手段,將會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南方地區比較干旱的季節里技術人員可以推廣使用人工降雨,為水稻補充水分,另外在采取人工降雨前添加抗旱劑和保水劑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但是我國目前在這一領域的研究還不夠全面,人工降雨技術還處于初期的探索階段,不是現階段對抗旱災的最佳方式。但是未來我國不會停止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和探索,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人工降雨的成功率將會提高,逐步成為緩解旱災的首選,使水稻產量有所保障。
總之,干旱會影響到農作物的生長,正在水稻種植和生長階段,政府應該繼續做好領導工作,充分調動轄區內的水利工程資源,緩解干旱帶來的問題,種植水稻的農戶也應該進一步加強種植技術,在種植水稻的每個環節遵循抗旱原則。
(作者單位:343700江西省泰和縣農業農村局;331409江西省峽江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