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一、試驗目的
通過秸稈還田、合理輪作與土壤保護性耕作技術的融合,探索適合肇州縣的玉米節本增效模式,實現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地力,節省農民生產成本,增加收益的目的,最終為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二、試驗內容
將秸稈還田、合理輪作與土壤保護性耕作技術融為一體。試驗地點選取肇州縣雙發鄉雙發村萬華芳家庭農場,示范種植面積100畝。
三、試驗處理及方法
1、試驗處理:采取對比法,共設3個處理。
①秸稈覆蓋還田免耕免坐水播種處理區(覆蓋區):以標準壟于秋季作物收獲時秸稈機械粉碎拋撒,在行間進行秸稈覆蓋,第二年原壟直播,在玉米拔節前結合封壟進行一次中耕成壟作業。
②秸稈焚燒免耕免坐水播種處理區(焚燒區):以標準壟于秋季作物收獲時秸稈機械粉碎拋撒,春季焚燒,原壟直播,在玉米拔節前結合封壟進行一次中耕成壟作業。
③春耕坐水播種處理區(對照區):旋耕滅茬、深施肥起壟,壟距65cm,一次作業完成。春季坐水播種,播后覆土鎮壓。
2、試驗方法
①玉米品種為京科968,株距25cm。用沃夫特復合肥(26-11-13)(3袋*40kg)+播可潤生物菌肥(1袋*20kg)+殺蟲劑甲·克(4袋*2kg)混勻后,每畝47.5kg做底肥,2.5kg做口肥。
②前茬為玉米茬,播種時間為4月27日,播深4cm,播后鎮壓。常規春耕坐水播種處理區的追肥時間為6月27日。
四、調查與分析
1、試驗前后土壤理化性狀的調查。
從數據可看出覆蓋區與焚燒區的速效磷、速效鉀和PH值變化同步。覆蓋區有機質同比增加0.03個單位,焚燒區下降0.02個單位,一增一降,土壤有機質等于增加了0.05個單位;覆蓋區同比容重多0.01個單位,焚燒區多0.02個單位;2017年覆蓋區水分比焚燒區少0.62個單位,2018年覆蓋區比焚燒區多0.17個單位,相當于覆蓋區土壤水分多0.79個單位。初步證實秸稈還田與土壤保護性耕作技術結合,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地力。
2、玉米生育時期調查
每個處理設定點調查10株,進行植株生育進程和長勢監測。調查時把3葉1心及以下的苗定為二類苗(我縣歷年生產上沒有二類苗出現)。調查結果顯示,因覆蓋區出苗晚,發育進程拖后2個葉片,產生二類苗。分析原因如下:一是播種機行進速度稍快;二是播深不一致;三是種子籽粒大小不勻,芽勢不一;四是殺蟲劑攪拌不均勻,出現地下害蟲的危害;五是播后苗前無有效降水;六是秸稈不細碎,影響播種質量和種子落地的準確位置,導致距離不勻,深度不勻,出現二類苗。
3、成熟期調查及室內考種。
調查結果顯示,對照區的空稈率最低,焚燒區的空稈率最高,焚燒區高于覆蓋區4.7個單位,焚燒區高于對照區9個單位;覆蓋區的株高最高,對照區最小,覆蓋區高于對照區31.81cm,覆蓋區高于焚燒區21.17cm,焚燒區高于對照區10.64cm,覆蓋區高于坐水播種區;覆蓋區穗位最高,對照區最小,覆蓋區高于對照區46.7cm,覆蓋區高于焚燒區22.75,焚燒區高于對照區23.95cm,覆蓋區高于坐水播種區。焚燒區的莖粗最大,對照區最小,覆蓋區高于坐水播種區0.2個單位。
從表2可以看出,覆蓋區的增產最多,達到77.5㎏。
4、總結
肇州縣春季旋耕起壟費用為16元/畝,坐水15元/畝,秸稈處理費5元/畝,這樣秸稈還田覆蓋區每畝可節省36元。每畝增產77.5㎏,14%含水量的玉米價格是每公斤1.26元,增產部分的收益為97.65元。覆蓋區的增收效益合計133.65元,收益顯著。焚燒秸稈不僅污染環境,而且浪費資源,秸稈還田覆蓋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地力,增加經濟效益,但一定要保證秸稈的細碎度和播種時的操作水平。
(作者單位:166400 黑龍江省大慶市肇州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