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語娉 劉旺波 謝曉瓊

【摘 要】目的:分析血常規檢驗中的靜脈血檢驗與末梢血檢驗的臨床結果。方法:選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到我院進行血常規檢查的患者中隨機挑選110例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按照平均分配的方式將他們分為兩個檢驗小組,每個小組55例患者,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對照組患者選擇收集清晨空腹末梢血進行血常規檢驗,觀察組患者選擇收集清晨空腹靜脈血進行血常規檢驗,比較兩組血常規檢驗患者的各項身體指標。結果:對照組檢驗患者和觀察組檢驗患者在MCHC、MCV、RBC、MCH、PLT的數值比較上無明顯差異,在WBC、Hb、HCT的數值比較上,觀察組患者的數值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數值,兩組患者的血常規檢驗結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血常規檢驗中,靜脈血檢驗和末梢血檢驗的數據差異并不大,主要的差異體現在WBC、Hb、HCT這三個指標的檢驗結果上,但收集靜脈血檢驗的指標準確率更高,由此看出血常規檢驗中的靜脈血檢驗是一項值得推廣的應用。
【關鍵詞】血常規檢驗;靜脈血檢驗;末梢血檢驗
【中圖分類號】R446.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8-03--02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進行各種疾病的診治時,大多數都需要進行血常規檢驗,進行檢驗的方式非常簡單,醫護人員操作起來也特別方便,能夠有效地幫助患者盡早診斷病情,接受有效的治療。血常規指數的變化與患者機體病情的變化具有一定的關系,在進行血常規檢驗時,檢驗結果很容易受到外部或內部因素的影響,使得檢驗結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特別對于患者采血部位的選擇,對血常規檢驗結果有著很大的影響。目前,我國進行血常規檢驗通常會收集靜脈血或者是末梢血。在醫學研究中發現,這兩種采血方式的血常規檢驗結果存在一定的差異,為了提高患者病情的診斷準確率,本文就針對血常規檢驗中的靜脈血檢驗和末梢血檢驗的準確性進行研究。
1 血常規檢驗患者資料與檢驗方法
1.1 血常規檢驗患者資料
選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到我院進行血常規檢查的患者中隨機挑選110例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按照平均分配的方式將他們分為兩個檢驗小組,每個小組55例患者。對照組患者的平均年齡在(46.7±4.1)歲,男患者28例,女患者27例,其中胃腸道疾病患者有9例、呼吸道疾病患者有24例、手術患者有13例、其他疾病患者有9例;觀察組患者的平均年齡在(50.2±4.6)歲,男患者31例,女患者24例,其中胃腸道疾病患者有11例、呼吸道疾病患者有26例、手術患者有14例、其他疾病患者有4例。兩組進行血常規檢驗患者的其他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驗方法
給予對照組55例患者選擇收集末梢血進行血常規檢驗,具體的檢驗過程如下:首先收集患者在清晨空腹的狀態下的末梢血,采血部位為患者左手無名指側面的末梢血,將收集的血液樣本放入真空抗凝采血管中,將收集到的末梢血樣本搖勻備用。使用XS-800i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對末梢血樣本進行血常規檢驗,收集到的末梢血樣本需要在2h以內完成血常規檢驗。
給予觀察組55例患者選擇收集靜脈血進行血常規檢驗,具體的檢驗過程如下:首先收集患者在清晨空腹的狀態下的靜脈血,采血部位為患者左手肘內側靜脈血,將收集的血液樣本放入真空抗凝采血管中,將收集到的末梢血樣本顛倒搖勻,以免出現溶血的情況。使用XS-800i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對靜脈血樣本進行血常規檢驗,收集到的靜脈血樣本需要在2h以內完成血常規檢驗。
1.3 檢驗效果觀察
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了不同采血方式的血常規檢驗后,由我院專門的醫護人員對兩組患者的血常規檢驗結果進行研究和分析,詳細患者血常規檢驗中的RBC(紅細胞數量);WBC(白細胞數量);Hb(血紅蛋白數量);PLT(血小板含量);MCV(血紅蛋白體積);MCH(平均血紅蛋白總量);MCHC(平均血紅蛋白濃度);HCT(血細胞比容)。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血常規檢驗研究使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根據醫護人員的統計結果上看,對照組檢驗患者和觀察組檢驗患者在MCHC、MCV、RBC、MCH、PLT的數值比較上無明顯差異,在WBC、Hb、HCT的數值比較上,觀察組患者的數值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數值,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如下:
3 討論
近些年來,我國各大醫療機構進行血常規檢查的人數越來越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血常規檢驗的操作比較簡單,能夠通過對血常規檢驗指標的分析來掌握患者的身體情況。通過血常規指標我們可以掌握患者體內紅細胞、白細胞的數量、形態等信息,盡早的診斷出患者的病情,及時接受相應的有效治療,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在進行血常規檢驗時,我們常常會采取兩個部位的血液,一個是靜脈血,另一個的末梢血,其中我們選擇末梢血的可能性較多,原因是因為末梢血采集時給患者帶來的疼痛感較輕,但指尖部位比較靈活,可能會給患者造成輕微的刺激。通過研究結果看出,靜脈血的血常規指標更為準確,能夠作為醫生診斷的依據。
綜上所述,在血常規檢驗中,靜脈血檢驗和末梢血檢驗的數據差異并不大,主要的差異體現在WBC、Hb、HCT這三個指標的檢驗結果上,但收集靜脈血檢驗的指標準確率更高,由此看出血常規檢驗中的靜脈血檢驗是一項值得推廣的應用。
參考文獻
努爾比葉古麗·吐爾遜.比較分析使用不同的采血方法-末梢血和靜脈血在血常規檢驗中的臨床應用[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9,8(03):175.
劉景珍.分析靜脈血與末梢血對血常規檢驗結果的影響[J].中國農村衛生,2019,11(08):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