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然
自改革開放開始,國家開始啟動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到目前四十一年過去了,已經取得很好的成績了和明顯的生態效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標志性工程,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是為了改善生態環境,在中國三北地區(西北、華北、東北)建設的大型人工林業生態工程。工程的規劃期限為七十三年,分為八次工程建設,2011年我國正式啟動第五期工程建設。
當今社會對氣候的變化非常關注,解決氣候變化只能加強林業建設,林業工程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政府也對此高度重視,并對“三北防護林工程”提出新的發展要求,但是由于比較復雜的生態環境修復,在建設過程中要注意防護林的長期發展,起到應有的作用,所以三北防護林體系正面臨著新的機遇和發展。
一、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的機遇
氣候環境問題黨中央、國務院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新的發展時期,國家對林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歷史任務,強力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把綠色發展列入五大發展理念。中共中央、國務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林業改革發展,大力扶持林業發展,防護林工作也迎來了新的機遇。
1、技術的發展
技術在不斷創新,為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不管是在人員上還是技術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三北工程有了比較完善的工程建設體系和制度,并且參與工程的人員經過三十年的經驗累積,有了顯著的科研成果,優秀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為三北防護林工程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國家經濟實力提高
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國民經濟在迅速提高,不光國家為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提供資金保障,三北工程推動了三北地區經濟的發展,三北地區經濟也在不斷增長,對林業生態環境的投入抓年加大。
3、社會共同關注
我國實行西部大開發,國民對林業的關注也在提升,到2019年植樹節,我國累計參與植樹人員155億次,共義務植樹705億棵。造就國土綠化的偉大成就。
三北工程截止目前,吸收農村勞動力3.13億人次,累計接待游客3.8億人次,全民共同關注三北工程。
二、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的挑戰
1、工程建設土地方面的挑戰
(1)森林覆蓋率低,植被破環現象
由于部分地區的盲目開墾土地,亂砍濫伐,這些行為沒有從源頭上遏制,造成了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現象,干旱半干旱現象,土地沙漠化嚴重。
(2)任務重,難度大
三北工程的地方都在中國條件最嚴重的地方進行,多是山高路遠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這些地方都急需加強防護治理。工程建設按照建設的難易程度及距離的遠近來植樹造林,防護林工程縱向布局存在不平衡現象,現在剩下的地區多為沙漠化嚴重的地區,從氣候上看,三北地區全年干旱少雨,降水量自沿海地區向內陸地區逐漸遞減;從土壤質量來看,沙漠化嚴重,這些地區土壤肥力非常差,這種土壤非常不適合樹木的生長,這樣治理難度就會很大,成本也加大了。
2、工程建設發展管理的挑戰
(1)投入不足,管護工作不到位
雖然每年經濟投入加大,但是對于剩余土地的成本也很高,所以資金投入不足是三北防護林工程的一大難題,導致新疆沙地等地區無法實施。
三北防護林工程不只是建設,更要對建設過后的工程進行管護,這才能達到三北防護林的生態目標,前邊建設,后續管護不到位,只有造林補助,沒有后續的投資,像撫育管理投資和管護投資,成熟的森林還有已經超過成熟期的樹林不及時更新,中幼林不能撫育管理,后續的工程管理跟不上,再加上人為破壞,防護林將不存在,與工程建設效果相抵消。
對于三北防護林工程,投入部門很多,多方面管理,各部門責任不明確,職責范圍不清楚,建設后的管護監管不到位,部分地區出現了出售樹苗的情況,出了問題不知道由誰負責。
(2)工程建設管理機制缺陷
對于不同的地區,工程管理采用的是相同的管理機制,就是不分地區難易程度的差別,不看經濟水平的發展,不看人民群眾的經濟承受能力,對所有地區的造林工程用同一個投資標準。
勞動人員的工資待遇相同,西部新疆地區的防護林工程難度更大,華北地區相對來講難度很小,各個地區的勞動人員工作難度不一樣,薪資待遇卻一樣,這樣就會使西北艱難的地區勞動力減少。
(3)邊遠地區投入少
在西北邊遠地區,農村的勞動力都往外發展,只有老年人及婦女兒童,這就造成了邊遠地區無人可用的情況。還有就是自然條件艱難,先進的技術也很難在邊遠地區使用,生產建設速度慢。
綜上所述,中國林業的發展重點地區在三北地區,有148萬平方千米的沙化土地總面積,占全國沙化土地的85%;有240萬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積,占全國的69%。中國林業發展潛力最大的地區也是三北地區,三北地區共有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現有宜林地面積3939萬公頃,在三北地區有全國百分之九十的可治理的沙化土地。新時期給三北防護林建設帶來的新的機遇,同樣也會帶來新的挑戰,有的對地區的機遇可能也是其他的地區的挑戰,在三北防護林以后的建設中,要合理安排資源,加大科技生產力度,因地制宜,對于不同條件下的建設,采用不同的的方法。
(作者單位:122000遼寧省朝陽市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