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輝
【中圖分類號】R2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8-03--02
中醫在我國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并且在對其進行應用的時候,往往是以調理為主,見效速度較慢,但是藥效穩定。對于中醫的骨傷科來說,其在不同年代的稱呼也是有一定區別的,流傳最為廣泛的有“傷科”、“接骨”以及“正骨”等等。中醫骨傷科在我國有廣泛的受眾群體,其學術文獻資料較為豐富,我國中醫對于骨傷的探討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并且,骨傷科也已經成為了中醫中最具有特色的分科之一。那么,對于現階段的人們來說,其對中醫骨傷科的特色還有多少了解呢?中醫骨傷科是如何進行痛癥分類的呢?本文進行了如下綜述:
1 您知道中醫骨傷科的研究對象有哪些嗎?
中醫中骨傷科的定義較為寬泛,其主要是指研究皮肉、血氣、筋骨以及經絡的一門學科。在進行中醫骨傷科學習的過程中,會涉及到多項內容。在中醫的認知范疇之內,人體的氣血、臟腑、經絡是人體最為重要的生理系統,這也是中醫辯證思維的具體體現。其辯證思維又看主要包括氣血辯證、臟腑辯證、經絡辯證等等幾個方面,所有疾病的發生都是與這些系統其中之一有所關聯。同時,還會直接導致患者出現氣血、臟腑相關系統受到損害的情況[1]。從中醫的概念上來說,中醫包含了患者可能遇到的所有癥狀。對于中醫來說,無論是哪一科的研究對象都有可能起到防止氣血、臟腑以及經絡疾病的目的,這種的分類劃分就顯得較為寬泛,并且對其沒有較為準確的定義,同時,定義的精準性也相對較差。氣血、臟腑以及經絡是所有中醫中的重點研究對象,并不是骨科所特有的,在對其展開研究的時候,應該避免出現邏輯上的錯誤,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旦對中醫骨科的分類出現邏輯錯誤之后,對病癥治療的展開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我國中醫對于骨科的研究時間較差,并且所涉及的朝代較為久遠,大概是從元代開始展開對中醫骨傷科的研究,并且這種研究一直持續到今天,研究成果也在不斷豐富。對于人體來說,會涉及到多個系統,并且每個系統所承擔的責任也是有很大區別的,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皮、肉、筋、骨、脈等五個部分對于人體的提盒作用就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如果將中醫進行籠統劃分,可以將其分為大外科以及大內科,骨傷科就是大外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中醫對于大外科的研究是從元代開始的[2]?,F階段我國的中醫骨傷科可以將其基本視為正骨科的延續,并且這種延續起到了較為理想的效果。在大外科的中醫背景之下,被金屬器所傷而產生的創傷主要是對皮肉的作用,當其沒有作用到骨骼的時候,不能夠視作骨傷科的范疇,這一類癥狀也大多都是在外科進行就診。從這一點上來看,皮肉的損傷與疾患都屬于普通外科的范疇,但是只有筋骨受到損傷之后才能夠算作是骨傷科。
2 您知道骨傷科的痛癥分類情況嗎?
從現階段我國骨傷科的教材來看,其對于骨傷科的劃分較為精確,但是在早期的醫學當中并沒有分科這一說,隨著我國醫學的不斷發展,在中醫方面所積累的經驗也越來越豐富,開始逐漸對中醫進行了分科,并且由早先的大內科以及大外科開始逐漸向精細化的方向進行分類,這種分類對于我國中醫的整體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從歷史發展的情況上來看,現代的中醫就是在不斷的創新以及劃分中進行發展的,并且這種發展是持續性的,對于我國中醫的整體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作用。由于時代以及地域環境的不同又會將其成為“整體”或者是“正骨”等等,這些都是早期骨外科的體現[3]。因此,我們可以大體認為中醫骨傷科的主要研究對象就是兩個,即筋和骨,其理論基礎就是對筋和骨的探討,主要包括筋骨的概念范疇以及筋骨的特性、功能等等。在對筋骨的病理進行確定的時候,應該將各種病因對筋骨的影響情況進行確定,這樣可以使其發揮出較為理想的效果。所以,現階段我國中醫對于骨傷的定義可以整體表述為:中醫骨傷科是研究防治人體筋、骨損傷以及疾患的一門學科,但是又不僅僅局限于以上幾方面的研究,也會涉及到一些皮、肉、脈等等傷病,在臨床上也需要對其進行科學處理。
目前,在對骨傷科的痛癥進行分類的時候,通常會分為“傷”和“痛”兩大類。從名稱上來看,骨傷科已經很好的對其所研究的范圍進行了概述,并且這種概述是具有兩方面意思的。首先,對于“骨”來說,其主要是針對病損部位來講的。其次,對于“傷”而言,其主要是指致病因素。從正面對其進行分析,會發現骨傷科的并為主要內包括筋、骨兩個方面,并且在很多時候,我們對骨傷科患者病情進行闡述的時候往往只會單純的提到“骨”,不會對“筋”的影響進行重點闡述。事實上,筋與骨也是不能夠相提并論的,傷筋不一定動骨,但是動骨一定會傷筋。我們可以將“傷”理解為損傷,這種損傷主要是指突然間的瞬時傷害,這種傷害的產生是短時間的,與傷對應的就是病,通常情況下會將病確定為雜病。隨著我國中醫的不斷發展,筋病、骨病等等都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劃分,這種劃分都是從骨傷科的名稱進行出發,應用歸類總結的方式來展開分析,可以將其大致分為骨傷、筋傷、筋病以及骨病四種。按照這樣的分類方式,我們首先應該弄清筋骨之間的概念,并且這種概念的區分是更加詳細的,同時在細節的劃分上還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這也在行業內產生了一定的爭論,這些爭論的產生使得其界定范圍相對較大。最為重要是要對傷和病的概念進行明確,在對傷進行討論的時候,無論是筋傷還是休克等癥狀都應該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患者在筋骨損傷的早期容易出現休克以及感染等情況,通常還會造成患者的神經損傷以及血管損傷,這些損傷都屬于損傷兼癥的范疇。對于急性外傷來說,其屬于“病”的范疇,骨病主要包括骨關節痹癥、骨壞死性疾病等等,這對于患者自身的身體素質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中醫上之所以將骨傷類疾病分為“傷”“病”兩大類,這種分類的方式簡單看明了,并且對骨傷科診治工作的展開也會有很大的影響。對于患病者而言,大多數的病程時間較長,其主要為內治之法,要注意對氣血臟腑進行調節,從而保證病痛得到根除。
參考文獻
董?;?中醫骨傷科痛證分類(四)[J].現代中醫藥,2016,25(1):26-31.
姜巧婷,謝建麗,楊麗珺.中醫辨證施護在骨傷科疼痛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25(15):134-135.
周容霞,黃露.骨傷科患者護理中的中醫辨證施護應用價值分析[J].光明中醫,2018,33(24):3726-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