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霞
【摘 要】目的:研究多普勒超聲檢查對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鑒別診斷效果。方法:選擇手術切除的甲狀腺結節220例,根據術后病理檢查結果分為良性組(158例)和惡性組(62例),分析兩組臨床和超聲聲像特征。結果:良性組縱橫徑比低于惡性組(分別為(0.74±0.11)和(1.19±0.26));良性組實性低回聲低于惡性組;良性組血流豐富高于惡性組,組間比較均形成統計學價值(P<0.05)。結論:超聲檢查在鑒別診斷甲狀腺惡性結節的價值比較高,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甲狀腺;結節;多普勒超聲
【中圖分類號】R87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8-03--01
甲狀腺結節在臨床中十分常見,根據其性質分為良性和惡性兩種。隨著當前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甲狀腺結節的檢出率也明顯上升。甲狀腺多普勒超聲檢查是臨床當中十分便利的檢查方式,其費用比較低,不會對患者造成創傷,在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鑒別當中具有明顯的幫助[1]。現選擇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本院220例在我院通過手術切除的甲狀腺結節患者,根據術后病理診斷的結果和超聲聲像圖特征進行對比,具體內容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20例甲狀腺結節患者均于本院通過手術切除,納入時間由2017年8月開始,到2018年8月結束,根據術后病理檢查結果分為良性組和惡性組,良性組有158例,包括甲狀腺瘤52例,結節性甲狀腺腫106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22例。年齡為24-75歲,平均年齡為(49.6±12.5)歲。惡性組有62例,包括乳頭狀癌57例,髓樣癌3例,濾泡癌2例。男、女比例為10:21。最小年齡和最大年齡分別為25-76歲,平均年齡為(48.9±12.3)歲。
1.2 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診斷,探頭的頻率為5-12MHz。患者保持仰臥位置,將頸部伸展并充分暴露出來,對甲狀腺和周圍組織全面進行掃查,對甲狀腺結節的部位、大小和聲像圖特征進行仔細觀察,包括邊界形態是否規整、有無微小鈣化灶、頸部異常腫大淋巴結等。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差異用x?進行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差異用t值進行檢驗。數據對比后得到的P值小于0.05,則具有統計學意義,若P值大于0.05,則統計學意義不成立。
2 結果
良性組縱橫徑比為(0.74±0.11),與惡性組(1.19±0.26)相比差異比較明顯(T=18.0649;P=0.0000;P<0.05);良性組實性低回聲占22.1%(35/158),低于惡性組的82.3%(51/62),差異十分明顯(P<0.05);良性組血流豐富占59.5%(94/158),明顯高于惡性組20.9%(13/62)(P<0.05)。
3 討論
甲狀腺結節是臨床當中十分常見的一種甲狀腺病變,女性的發病率明顯高于男性。由于甲狀腺的位置比較 淺表,不會受到骨骼、氣體等干擾,超聲檢查診斷甲狀腺病變的效果十分明顯,可以分析甲狀腺的微小結節和聲像圖特征。當前,甲狀腺病變診斷和鑒別,通常以超聲檢查作為首選,其能夠及時和準確的診斷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為臨床醫師選擇有效的治療方案提供有效的參考[2]。
甲狀腺良性結節的聲像圖特征表現為囊實混合性回聲,存在大小不一的液性暗區,實性回聲一般會略低于正常的甲狀腺組織。部分結節會有斑片狀鈣化灶,結節性甲狀腺腫的邊界并不清晰,腫瘤多邊界清晰,能夠見完整的包膜;部分結節彩色血流十分豐富。惡性結節的聲像圖特征的邊界并不清晰,形態不規則,縱橫徑比大于1,少數內部會出現沙粒樣微小鈣化灶。彩色多普勒檢測血流與良性結節比較明顯稀少[3]。但是惡性結節和良性結節之間有時難以進行鑒別。本次研究顯示,惡性結節最為典型的聲像圖特征為實行低回聲,其回聲與良性結節相比明顯更低和更實,良性結節低回聲與甲狀腺組織回聲基本相似。在檢查的過程當中要對良性結節內部和囊性結節邊緣的實性低回聲病灶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觀察,排出良性結節發生病變的可能。
良性結節雖然也會發生鈣化灶,但是大多處于結節的邊緣位置,呈現出斑片或者弧形,后方聲影十分明顯,在檢查的過程當中需要注意與結節性甲狀腺腫等粗大斑片狀鈣化灶進行區別甲狀腺惡性結節邊界比較模糊,典型結節性甲狀腺腫由于腺體內不同部位濾泡上皮增生和復舊變化并不一致,因此形成的結節大小不等,;典型甲狀腺瘤的邊界十分清楚,能夠看到完整的包膜,手術結節性甲狀腺腫和甲狀腺瘤難以進行有效的區分,但是良性的特征十分顯著。惡性結節的橫徑比大于1,而良性結節縱橫徑比一般小于1,因此在進行良惡性結節的鑒別當中,甲狀腺結節的縱橫徑比可以作為有效的參考指標[4]。
我們認為彩色血流顯像對于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鑒別診斷效果比較有限,另外在超聲診斷甲狀腺惡性結節時要對頸部淋巴結情況進行掃查,根據超聲特點容易判定典型淋巴結轉移灶,但是不是所有腫大的淋巴結均為轉移灶,少數發現頸部淋巴結轉移再追蹤發現為甲狀腺原發病灶。而甲狀腺惡性結節合并甲狀腺腫和甲狀腺炎等良性病變,其屬于良性病變的惡性變還是合并發生需要進一步進行分析和研究。另外,在觀察良性病變時要注意是否有隱匿的惡性病灶存在,但是要避免漏診。
綜上所述,隨著超聲診斷甲狀腺病變技術的不斷提升,并且甲狀腺超聲體檢項目的開展逐漸廣泛,甲狀腺惡性結節的診斷將更加準確,能夠提升甲狀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參考文獻
李文波,張波,朱慶莉等.三維能量多普勒超聲血管成像在甲狀腺結節良惡性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癌癥雜志,2016,(1):60-66.
趙海芹.多普勒超聲在甲狀腺彌漫性病變合并可疑惡性結節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民間療法,2018,26(3):74-75.
信吉偉,姜純蓮,董寶玲等.多普勒超聲、微細血流成像技術及VTI彈性成像技術在鑒別甲 狀腺良惡性結節中應用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19,16(1):119-122.
崔麗娜.二維超聲與彩色多普勒超聲用于診斷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診斷價值研究[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8,24(1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