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茂瓊
【中圖分類號】R473.7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8-03--01
腹腔鏡是我們常常聽到的一種微創技術,類似于胃鏡,佩戴微型攝像頭用于疾病的檢查與治療中,例如纖維支氣管鏡,為目前診斷與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重要工具,且隨著不斷設計改進經纖維支氣管鏡,以及配件更新,在疾病中不斷拓寬應用范圍。然而在纖維腹腔鏡檢查術中,伴隨多種并發癥,如感染等,需實施科學護理措施,促進患者恢復。筆者將結合多年臨床經驗,闡述纖維腹腔鏡檢查術有關知識,總結其術后護理措施。
1 什么是腹腔鏡
腹腔鏡是一種佩戴微型攝像頭醫療器械,基本系統有五個,分別為CO2氣腹系統、腹腔鏡攝錄像監視系統、點切割系統、手術器械、沖洗-吸引系統等,腹腔鏡檢查術是使用腹腔鏡與有關器械所實施的手術。腹腔鏡作為一種微創技術,使用范圍廣泛,如普通手術、泌尿外科、婦產科、胸外科等,還可用于疾病的診斷,其中包括直視下超聲定位、切取活檢、穿刺活檢,以及診斷不明因素慢性腹痛、淋巴活檢、腹水和肝病鑒別診斷、腹部腫瘤的分期與定性等。
例如我院常用的經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可使病變位置與病變性質得以明確,并通過對標本進行病原學分析,有效提高了呼吸系統疾病診斷水平。在一些肺部疾病的診斷與治療中應用經纖維支氣管鏡,使氣道管腔恢復通暢。使用經纖維支氣管鏡由患者呼吸道進入,在直視下進行有關操作,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確保氣道通暢,肺通氣功能與換氣功能改善。除此之外,經纖維支氣管有助于細菌培養,根據結果選擇抗生素,可以有效的治療疾病。
2 纖維腹腔鏡檢查術后的處理措施
(1) 由于術后伴隨感染等并發癥,需及時給予抗生素治療,有效預防感染。
(2) 在腹部切口縫合之前,盡管切口已經排氣,但腹腔扔可能殘留氣體,從而引發上腹部不適或者肩膀疼痛,若癥狀不嚴重,不需要進行特殊處理。
3 護理措施
(1)心理干預
患者由于缺乏纖維腹腔鏡檢查術有關知識,在治療后,畏懼癌癥等疾病,從而產生不安、抑郁等負性情緒。這種不良情緒不利于術后恢復。因此,需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采用一對一護理模式,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結合疾病發展與基礎資料開展心理疏導,耐心傾聽患者訴說,對其疑慮及時給予解答,消除恐懼、抑郁等負面心理,同時拉近與患者的距離,互相信任。講述治療成功的案例,幫助患者樹立自信心。告知患者家屬增加對患者的關心,使患者感受到來自親人的關愛,減輕壓力,改善心理狀態。
(2)認知護理
通過PPT、視頻等方式向患者講述纖維腹腔鏡檢查術有關知識,其中包括檢查過程、檢查項目等,強調治療重要性與安全性,提高治療依從性。重視患者及其家屬的疾病知識宣教,部分患者家屬出于對患者的關心,伴隨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因此需講述有關知識,避免發生護患糾紛。此外,定期開展健康講座,邀請經驗豐富的專家授課,組織患者及其家屬聽課,通過權威知識分享,糾正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的錯誤認知。
(3)行為干預
患者在治療后,面對醫院病房往往出現恐懼心理,而護理人員應當對患者的行為進行干預。詢問患者喜歡的音樂與電影,在病房播放,營造一個良好的、藝術的治療氛圍,放松身心。同時可在病房與走廊中放置盆栽,患者及家屬來往可看得到,舒緩心情。
(4)惡心嘔吐護理
及時清理患者的嘔吐物,并觀察嘔吐物的性質,若患者嘔吐頻繁,需禁止飲食,并使用止吐劑肌肉注射,如胃復安、愛茂爾等。在術后6h,需將頭向一側偏置,避免氣管內嗆入嘔吐物從而引發窒息,給予心理護理,并向患者講述嘔吐誘發因素,緩解心理壓力。待患者嘔吐停止以后,指導患者進食,以清淡流質食物為主,逐漸過渡為正常飲食,以營養豐富、易消化、粗纖維豐富食物為主,增加淡鹽水的攝入量,避免發生低鈉血癥。若患者昏迷或者無法進食,可通過鼻飼喂養。
(5)飲食干預
詢問患者的飲食習慣,向患者及家屬講述引發補充營養的重要性,使其認識到治療過程與代謝過程無法離開營養增加。結合患者個人習慣,指導患者進食,選擇進食種類、進食時間,并對餐具進行消毒處理。為患者創造一個良好的用餐情境,若患者呼吸道具有較多分泌物,需首先對呼吸道進行清理,避免進餐過程中吸痰,同時改善情緒有助于預防局部刺激,避免出現反流現象。調整患者的體位,確保飲食保持術式狀態。在進餐過程中,保持合理速度,避免造成疲勞過度,同時食物溫度需為患者適宜狀態,避免過燙,引起燙傷。進餐前后對患者的腹脹、胃部嗆滿等現象進行檢查,以腹瀉便秘情況,詳細記錄出入液量,可為水電解質的調節提供參考。另外,需加強患者的口腔護理,在進餐前后應當漱口,避免引發口腔疾病。
(6)病情觀察
觀察患者臨癥狀,監測生命體征多項指標,同時使用多參數監護儀對患者指標進行動態監測,包括血壓、中心靜脈壓、動脈血氣分析、平均動脈壓、電解質、血乳酸、凝血功能等。觀察患者的指甲蓋、口唇、面色、肢體溫度、皮膚黏膜色澤等,若患者存在四肢厥冷、面色蒼白,則表明患者可能出現循環血量不足。觀察患者意識狀態、神志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