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啟釗


【摘 要】目的:評價探究針灸配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偏癱的療效及預后影響。方法:抽取在我院收治的中風偏癱患者134例進行研究,按照電腦隨機抽選的方式分成兩組觀察,每組各67例對照組患者單純的接受針灸治療,觀察組在針灸治療基礎上配合康復訓練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生活自理能力、下肢肢體功能評分。結果:觀察組治療后的臨床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對比護理前,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下肢肢體功能的改善效果明顯提升,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肢體功能的改善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治療中風偏癱采用針灸配合訓練的方法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肢體功能,幫助患者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具有臨床推廣的意義。
【關鍵詞】針灸;康復訓練;中風偏癱;療效
【中圖分類號】R246.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8-03--02
中風是腦部神經系統疾病,醫學將此病稱之為腦卒中,臨床可將此病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風患者最明顯的臨床表現是半身不遂、意識和認知障礙等,該病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和致死率,中風患者在臨床中合并伴隨腦偏癱發生。對于此病的治療臨床多采用綜合治療法,如針灸、運動康復治療等方式可極大提高患者的神經功能,幫助患者良好恢復生活能力。下文將針對我院收治的134例中風偏癱采用這兩種方式治療,分析其預后效果及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7年4月~2019年1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中風偏癱為研究對象,隨機從中抽取134例按照電腦隨機分配的方法分成兩組,對照組67例,男性41例,女性26例,年齡范圍45~77歲,平均(59.33±4.38)歲,疾病原因:腦梗死44例,腦出血23例,偏癱位置:左側偏癱45例,右側偏癱22例;觀察組67例,男性42例,女性25例,年齡范圍46~79歲,平均(62.33±4.59)歲,疾病原因:腦梗死46例,腦出血21例,偏癱位置:左側偏癱40例,右側偏癱27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研究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單一的接受針灸治療,具體的治療方式是選用合適的毫針選取患者對應的穴位行針治療,取穴位足三里、陽陵泉、曲池、委中、環跳、腎俞、百會等穴位進針,進針前需要對穴位皮膚進行消毒,每天行針一次,一次留針30min[1],每治療10d間隔休息3d,連續治療30d。而觀察組患者在接受治療針灸治療后實施康復訓練治療,具體采取的訓練內容是:(1)體位姿勢訓練。指導患者練習不同臥位姿勢的轉換,第一是仰臥位,將患者的頭部固定在枕頭上,其臀部和腳與患者的頭部處于同一水平線,伸直患者的肘、腕及指關節;第二是患側臥位,在患者的背后和頭部放置軟墊固定[2],保持膝關節彎曲,上側患肢與身體呈直角,伸直臀部。協助患者練習起坐,在床邊甩動下肢,攙扶患者下床練習站立,轉動、行走等動作,根據患者的步態恢復情況,鼓勵患者練習臺階行走,同時擺動上肢,活動十指關節,逐漸引導患者加強生活自理能力練習,如穿衣、吃飯、洗臉等[3]。
1.3 觀察指標
分別采用ADL和Bathel指數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肢體功能進行評分,并根據患者偏癱肢體功能恢復情況評估臨床治療效果。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23.0統計軟件計算,計數值用頻數%表示,計量值用()表示,組間差異分別行t和X2檢驗,P<0.05統計有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2.1 肢體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評分
護理后兩組患者的各項評分顯著提升,觀察組患者的ADL評分和BI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統計有意義,P<0.05,詳見表1。
2.2 臨床療效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療效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更明顯,詳見表2。
3 討論
中風又叫腦卒中,是指患者的腦組織受各種原因而引起的冠狀動脈供血出現異常,導致腦部缺氧缺血的一種危重癥疾病,腦組織供血不足會出現腦損傷或腦神經壞死,中風患者在臨床中最明顯的癥狀是偏癱,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造成嚴重干擾。
中風是中醫學的俗稱,該病屬于心、肝、腎等臟器病變范疇,需通過中醫對癥調節治療才能改善患者的偏癱癥狀。針灸屬于中醫治療方法,如果對應穴位行針可有效改善神經功能損傷程度,起到調理臟器、疏通經脈等作用[4],通過穴位針刺激可緩解肌肉痙攣、疏通肢體經脈血氣,臨床中配合有效的康復訓練幫助患者盡早活動肢體關節,提高其身體功能,促使腦神經得到早期康復[5]。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肢體功能提升效果明顯比對照組優,其臨床治療效果比對照組的更優。
綜合上述,中醫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偏癱的應用效果較顯著,患者的身體功能和神經功能得到顯著提升,值得臨床借鑒。
參考文獻
劉桑, 焦富英. 針灸聯合康復治療對老年中風偏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與運動功能評分的影響[J]. 世界中醫藥, 2018, 13(4)974-977.
徐磊, 華啟海, 閻興洲,等. 針灸結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后偏癱的臨床研究[J]. 中華全科醫學, 2016, 14(10):1745-1747.
劉剛翠, 陽軍, 周偉. 中藥聯合康復訓練及針灸治療中風后偏癱肩痛臨床觀察[J]. 陜西中醫, 2017, 38(7):850-851.
杜鑫, 劉迪生, 米爾艾合麥提江·吾拉木,等. 針灸在中風偏癱后足下垂患者中的應用及對表面肌電圖的影響[J]. 世界中醫藥, 2018, 13(11):209-212.
張國棟, 梁國強, 惠礽華. 針刺結合易筋經訓練對中風后偏癱患者運動功能及心理的影響[J].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6, 32(5):967-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