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遠
【中圖分類號】R8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8-03--02
隨著公眾的輻射安全意識增強,當患者去醫院成像部門檢查,除了憂心檢查價格之外,還會擔心檢查輻射對人體產生的傷害。那么,哪些醫療影像檢查有傷害?多大的輻射劑量會對人體產生傷害?一些病人今天進行X線檢查,明天進行CT檢查、后天進行MRI檢查,這對身體會產生傷害嗎?有多大的傷害?接下來,我們一起去了解吧!
影像檢查輻射危害有多大?
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結合文獻資料,看看大自然和生活環境的輻射。輻射在自然界中主要包括:宇宙輻射,表面輻射,鍶元件、子核等,并且輻射是無處不在,具備其獨特的性質。這些輻射被學者稱之為天然輻射。醫學成像輻射檢查強度為多少?將其與天然輻射進行對比,可明確其輻射強度或輻射危險。以吸煙者為例:如果每天1包煙,每年受到的輻射劑量約為35mSv,遠大于大多數的醫療輻射劑量。再例如,一次X光檢查,相當于坐飛機飛行2萬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雖說醫療輻射對人體健康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或危害,但這些危害均在可控范圍內,我們根本無法感覺到,但依舊需要減少醫療輻射的接觸,特別是兒童及孕婦。國內規定,醫療輻射需要滿足以下三點:①限制使用劑量;②正當實踐;③放射防護的最優化。簡單而言,若患者有正當化原則,或患者病情需求,接受的醫療輻射并不算多,甚至可忽略不計。但若非疾病診斷需求,應當盡量不接受醫療輻射。
哪些影像檢查有輻射傷害?
“超聲科”的各類檢查項目不存在輻射風險,在進行超聲檢查時,不需要擔心輻射問題,更不必危言聳聽。
“放射科”的檢查項目,比如:X線檢查、造影、CT檢查、MRI等。X線檢查與CT檢查會使用到X射線,這會對人體產生輻射影響。我們常說“放射科有輻射”,也是因為X線檢查與CT檢查會使用到X射線,檢查具備一定的輻射影響。不過,不可以偏概全,磁共振檢查(MRI)本身不使用X射線,不會產生任何的輻射影像,不會危害人體健康。
“核醫學科”的檢查項目包括:SPECT顯像、PET-CT,后者PET-CT檢查的知名度較高。這些檢查均需要借助特殊的放射性藥物,放射線則是由這些藥物散發出來,進而產生較大的輻射。不僅如此,部分檢查還需要其他檢測技術的配合,這也是檢查階段出現疊加輻射的主要原因。
總結一下,超聲檢查和磁共振檢查(MRI)是完全沒有輻射的,在疾病檢查階段不可危言聳聽,需要積極配合檢查與治療。其余的影像檢查存在輻射,需要酌情考慮,慎重選擇。
輻射危害有哪些
輻射主要劃分為電磁輻射及核輻射,核輻射危害:如鈷-60、銫-137等產生的γ射線;電磁輻射:kr-85源等產生的β射線。
各類工業、醫療或其他使用X射線設備產生的χ射線,均會影響人體。隨著核能技術、核技術在工業、農業內的應用,其輻射危害也不斷增加,受輻射的人群也愈發增加,輻射危害成為世界關注問題。長期受到輻射的影響,會導致人產生各類不適癥狀,嚴重的化還會導致人體的器官及系統受到嚴重損傷,使得白血病、腫瘤疾病、生殖系統疾病發生。
在接觸電離輻射的工作中,若未能注重保護或防范,或操作程序受到侵犯,使用劑量超過人體安全劑量,則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在電輻射影響下,其電離輻射類型、計量、照射條件或身體敏感性,會導致身體出現不同程度的反應。不可否認的是,電力輻射會導致人體產生放射疾病,機體會產生全身反應。在所有器官與系統中,均會產生病理變化,其中神經、消化系統的變化最為明顯。
電離輻射對人體的危害主要劃分為急性輻射損傷或慢性輻射損傷。在短時間內接受大劑量的輻射,將會導致人體出急性輻射損傷,在核事故患者、放射治療患者中較為常見。長期使用一定劑量的輻射,將會導致慢性輻射損傷出現,常見的包括皮膚、白細胞、皮膚損傷等,或生育功能損傷。嚴重輻射會導致妊期間胎兒死亡或畸形。
在醫療檢查中,我們所說的輻射集中為電離輻射,其輻射效應主要如下。
隨機化效應:人體只要接觸或暴露了輻射,不管其劑量多少,均會危害人體,甚至是致癌,會導致基因突變。
確定性效應:人體暴露于輻射,若輻射劑量過高,需要引發重視。輻射確定性效應主要包括:急性放射病、皮膚輻射損傷、輻射引發的不孕不育、輻射引發的白內障等。
值一提的是,影像檢查中一般不會出現確定性效應,但可能會出現隨機效應,但出現率較低,且這類影響無法預測或防范。
總而言之,超聲檢查技術與MRI檢查技術的應用,均不存在任何輻射,不會影響人體。但X線與CT檢查技術存在著輻射,但輻射劑量不大,偶爾一次檢查不會產生影響,但長期頻繁檢查會影響,可能會致癌。X線與CT檢查技術對人體的危害在可控范圍內。
電離開輻射防護措施
電離輻射的危害及防護不但是放射工作者必須掌握的知識,也是醫療衛生工作者要求掌握的知識,更是廣大人民群眾有必要了解的知識。現將本人所掌握的電離輻射防護知識及相關資料搜集整理如下內容,希望對你能夠提供幫助!
關于電離輻射的防護,應遵循以下原則:
1 時間防護:不管是任何輻射照射,人體累及照射劑量大小與照射時間有密切的關系(為正比)。接觸時間與危害程度成正比。因此,需要縮短接收放射的時間,減少接收反射檢查的次數,從源頭進行防護,并遠離輻射源。
2 距離防護:就特定一處輻射劑量與放射距離成反比,若放射源的距離越近,則需要的劑量越少。想要做到距離防護,需要遠離輻射源,以此防范輻射。
3 屏蔽防護:就是在人與放射源之間設置屏障,可設置專門的隔離板,比如:鉛玻璃、鋼筋水泥等,在射線穿透的時候,被吸收掉一些,以此減少射線對人體的傷害。
參考文獻
王煥軍. 醫學影像檢查的輻射危害:事實不同于想象[J]. 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19,21(05):331.
宋楊 記者? 馬之恒. 醫學影像檢查輻射量有多高?[N]. 北京科技報,2013-06-1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