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敏

【摘 要】:目的 對無痛分娩技術在產科臨床中的應用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2017年10月-2019年4月在我校教學醫院進行分娩的產婦200例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臨床分娩技術,實驗組采用無痛分娩技術。結果 實驗組患者陣痛總有效率為100.00%,遠高于對照組患者陣痛總有效率66.00%;實驗組產婦分娩時間與剖宮產轉換率均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無痛分娩技術在產科臨床中應用能夠提高分娩鎮痛有效率,提高分娩效率。
【關鍵詞】:無痛分娩技術;產科;臨床
【中圖分類號】R7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8-03--01
產科臨床分娩當中利用無痛分娩技術能夠幫助產婦在生產當中減緩疼痛感,使產婦能夠保持良好狀態,順利的完成分娩,又能夠避免影響胎兒的健康發育,為產婦與胎兒的安全提供保障,對其在產科臨床應用進行深入研究具有醫學價值。
一 資料與方法
1 一般資料
將200例產婦臨床分娩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患者根據臨床分娩方式進行分組,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臨床分娩技術, 100例,年齡在21-3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7.2±4.21)歲,孕周為39-42周,平均孕周(40.5±0.6)周;實驗組采用無痛分娩技術, 100例,年齡在22-3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9.2±3.69)歲,孕周為38-42周,平均孕周(39.5±0.6)周。本次研究均以取得研究資料提供醫院的許可,并獲得研究產婦的同意。
2 方法
首先,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臨床分娩技術,在自然生產的過程中主治醫生與護理人員要鼓勵產婦,調整分娩狀態,克服分娩疼痛。若是在分娩的過程中孕婦出現難產或暈厥等現象,無法順利完成生產過程,需要轉為剖宮產幫助孕婦分娩。
其次,實驗組采用無痛分娩技術,產婦進入手術室后,待產婦子宮口打開2-3cm時,給予硬膜外麻醉聯合腰部麻醉,腰麻穿刺針放置于硬膜外穿刺空芯當中,然后行蛛網膜下腔穿刺。出現宮縮時,通過微量泵連續給藥的方式,將0.25g葡萄糖、0.25mg布比卡因、2.5g芬太尼及20mg鹽酸麻黃堿注射液一次性推注,需要對產婦的生命體征與胎兒心跳進行監測。
3 觀察指標
首先,對實驗組與對照組產婦分娩期間的陣痛效果進行對比,評價指標為顯效、有效、無效。顯效是指產婦在分娩期間無疼痛感或感受到輕微的疼痛感;有效是指產婦在分娩期間能夠感受到疼痛感,但是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無效是指產婦在分娩期間感受到強烈的疼痛感,并且超出可以承受的范圍。陣痛有效率為顯效概率與有效概率的總和。其次,對實驗組與對照組產婦分娩臨床情況進行對比,包括分娩時間、剖宮產轉換、新生兒窒息和產后出血等內容。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X?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 結果
1 陣痛效果分析
對兩組產婦分娩期間的陣痛效果進行對比,實驗組患者陣痛總有效率為100.00%,遠高于對照組患者陣痛總有效率66.00%,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 分娩臨床情況分析
對兩組產婦分娩臨床情況進行對比,實驗組產婦分娩時間與剖宮產轉換率均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產婦產后出血率與新生兒窒息率差異微小,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三 討論
產婦分娩期間的危險性已經在大眾普及,人們對產婦分娩安全問題的關注度也逐漸增強,醫學界在醫療技術研發當中面對分娩技術的研究力度也逐漸加大。無痛分娩技術是繼剖宮產之后的新型分娩技術,既能夠減輕產婦分娩過程中的疼痛感,又能夠改善剖宮產對幼兒神經系統發育不良影響的問題。無痛分娩技術在臨床中主要是利用腰麻--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方式,來減輕產婦的疼痛感,并能夠保持分娩期間胎兒體內酸堿平衡度,避免分娩技術應用對幼兒產生副作用。
參考文獻
殷文俏,王娟,張聰.96例無痛分娩技術在產科臨床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青海醫藥雜志,2017(1):8-9.
郭華.無痛分娩技術在產科臨床應用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2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