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水
花生是我國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并且花生也可以直接食用,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深受人們的喜愛。近年來,隨著市場上會花生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如何提升花生的產量已經成為人們所關注的重點問題。在花生種植過程中,高產種植技術以及田間管理技術的應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花生的產量和品質,進而能夠更好的滿足市場的需求,促進農民群眾經濟效益的提升。
1、花生高產種植技術
①地塊的選擇
花生在生長過程中,對土壤環境的要求較高,因此,在花生種植之前,應注重地塊的選擇。要盡量選擇肥力較強并且土質疏松的,具有較強透氣性的地塊進行種植。除此之外,還應重點考慮地塊的保肥能力以及地塊的蓄水能力等。地塊的前茬最好是甘薯、玉米或者紅瓜子等,這樣才能為花生的健康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保障花生的增產。
②地塊的整理
在地塊選擇完成之后,需要對地塊進行整理,這是保障花生高產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條件。整理地塊應注重清除地塊中的雜草、前茬作物秸稈以及殘葉等,在整理地塊的過程中,需要同時進行施肥工作,施肥時,應根據地塊的肥力情況進行科學施肥,確保肥料的利用率。通常情況下,施肥都應以復合肥為主,每公頃施普通復合肥750公斤,含p17%的鈣鎂磷肥175kg,并配合施用農家肥。應以施加基肥為主,然后適當進行追肥。施肥過程中,需要施加腐熟的農家肥,施肥的深度應控制在10-20cm之間。通常情況下,可以在每公頃土壤中施加2.7t左右的農家肥。除此之外,還需要結合實際的土壤肥力情況適當施加鉀肥以及尿素等。總之,地塊的整理以及科學的施肥,可以確保花生的健康生長,這是保障花生增產的重要基礎和前提。
③科學選種
花生品種的好壞,不僅會影響到花生的產量,而且會在很大程度上對花的品質產生影響,因此,在花生種植之前,需要進行科學的選種。科學選種需要結合花生種植地的氣候環境以及土壤性質等方面的實際情況,盡量選擇抗病能力較強的高產品種。通常情況下,高產品種具有株型緊湊、耐密植、落葉慢以及不早衰等特點。其生育期基本都在110-120天左右,單株的結果可以達到20顆以上,百果的重量能夠達到220-250克左右,并且飽果率較高,通常情況下能夠達到70%以上的飽果率。
④種子的篩選
在種子的篩選過程中,需要剔除發霉以及干癟的種子,在正式播種前10天左右進行晾曬,將種子置于陽光充足并且通風條件良好的環境中進行晾曬,通常情況下,需要將種子晾曬3天左右即可,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種子的發芽率,并且能夠使花生的出苗速度更快,出苗率更高。除此之外,經過充分的曬種,還可以起到有效的殺菌作用,進而能夠降低花生苗期的發病率,確保花生的健康生長。在播種之前,需要將花生果去殼,并提出癟粒以及小粒,留下籽粒飽滿以及色澤純正的籽粒進行播種。
⑤拌種
通過拌種,不僅可以提升花生種子的抗旱能力和抗病能力,而且能夠提升種子的發芽率和出苗率。拌種所應用的藥劑通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在拌種過程中需要注重藥劑的用量。用藥液伴種,可按花生種子重量、成藥重量、水重量為250:1:10的配比進行拌種。
⑥確定種植密度
種植密度也是影響花生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確定種植密度可以提升肥料以及陽光的利用率,有助于促進花生的健康生長,進而提升花生的產量。種植密度的確定,需要根據花生種植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例如,針對那些肥力較強,并且水分充足的地塊,由于花生的植株生長較為茂盛,因此可以適當的減小種植密度,每公頃種植18-20萬株左右即可。針對那些肥水條件較差的地塊,由于花生植株的生長相對矮小,可以適當增加種植密度,進而增加單位面積內的植株數量,確保花生的產量。通常情況下,每公頃土地可以種植22萬株左右。
⑦適時播種
適時播種可以確保花生能夠得到充足的生長期,這也是確保花生高產的重要條件。通常情況下,春播花生可以選擇在每年的3月上旬至3月中旬左右進行播種。為了延長花生的生長期,可以提前1周左右采用覆膜技術進行播種。應用覆膜技術進行播種能夠促使花生早開花,并且能夠促進花生側枝、以及根系的生長發育,使花生的生長更為旺盛,進而提升花生的產量。在播種過程中,還應控制播種的深度,過深與過淺都會影響到出苗率以及幼苗的生長。
2、花生的田間管理技術
①苗期的管理
花生在生長過程中,如果土壤的肥水條件較好,很容易出現徒長現象,這時需要加強苗期的管理,在確保花生苗健壯的基礎上,確保其不要太旺盛。要促使花生生長更多的側枝,這樣可以促使花生根系的發育,進而能提升結果數量,確保花生的增產。
②結莢期的管理
在花生的結莢期,需要注重肥力的供應,如果植株表現出缺肥癥狀,應及時追肥。除此之外,還需注重把控土壤中的水分,花生結莢后期花生地絕不能積水,如遇雨或陰雨要及時排干水,以免田間濕度過大,造成莖葉徒長,土壤通氣不良,影響根系和莢果粒并容易造成大量爛或者發芽,降低產量和品質。
總之,應用花生高產種植及田間管理技術,可以有效提升花生的產量和品質,不僅可以滿足市場對花生的需求,而且能夠促進廣大農民群眾的增收。
(作者單位:542814廣西賀州市八步區仁義鎮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