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占軍
一、遼西地區荒山的主要特點
遼西地區主要指朝陽、錦州、葫蘆島、阜新四個市的遼寧省西部山區,在我國東北地區的東南部位,屬于低山丘陵區。遼西地區具有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水土流失嚴重的特點,區域內土壤以褐土、淋溶褐土、碳酸碳褐土為主,土層在10厘米到30厘米左右。遼西荒山面積比較集中且面積較大,在四個市內都有分布,現有益林荒山面積為85萬公頃,占全省益林荒山面積的82%。根據荒山上植被種類不同,可以劃分為荒山草坡和荒山灌木坡,荒山草坡是指在這一區域雜草生長旺盛,對于幼樹而言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對樹木生長的影響由雜草種類和覆蓋程度而決定,消滅根莖性雜草和根蘗性雜草是在荒草坡造林的主要問題。黃草坡對于植樹造林點沒有過多的影響,可以在區域內均勻植樹造林。灌木坡是指在荒坡上有百分之五十的區域被灌木所覆蓋,這種區域一般水土條件比較好,但也根據灌木種類和覆蓋程度不同而有所差異,但是灌木根系比較發達,蔭蘗性很強,對于樹木的生長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造林之前要進行大規模的整地。
二、不同的整地技術
在荒山造林之前,需要進行整地工作,對土壤進行翻墾使其土質變得疏松,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樹木根系的生長,在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以及增加土壤有機物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荒山環境中適用不同的整地技術。
1、掘壕整地
在土層深度為五厘米到十厘米的前土層,而且坡度比較小的荒山,可以利用小型挖掘機在山區等高線的區域挖掘壕溝,壕溝寬度在一米左右,深度在八十厘米到一百厘米之間,將挖出的表面土堆在壕溝上沿,將表土下面的風化砂石、石塊挖掘出來,并在壕溝下面堆砌成一個高五十厘米、上底寬四十厘米、下底寬八十厘米的梯形壩,壕溝之間的距離在三到四米之間,然后將表土回填到壕溝之內,并按照2.5米的間距之中樹苗。在種植樹苗時要將客土—草甸土或者沼澤土與壕溝內沙土、表土混合,混合比例為1:1:1,每個種植點添加四十公斤左右客土,作為植苗穴使用,客土面積為30厘米*30厘米,然后將充分吸水的樹苗和保水劑一同放在種植穴內,然后培土、踩實、澆水、再培土。整地時間一般在造林前一年的雨季農閑季節,造林時間在第二年春天土壤解凍時。
2、石縫機械整地
對于坡度比較大的荒山而言,不使用機械進行整地,而是通過人工的方式在巖石縫隙中打鑿出種植穴,種植穴的深度在30厘米到35厘米左右,直徑在30厘米到40厘米左右,種植穴的分布位置并不需要具有規則性,每公頃大概打鑿2000到2500個株穴,植樹時在種植穴內添加一定的客土作為營養土壤。但是石縫機械整地技術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對于一些小的單位而言,由于資金壓力而無法實施,常常應用在特殊環境下的植被恢復。
3、環山拉溝整地
對于坡度在15度到18度之間、地形比較平坦的荒山而言,可以借助大型機械進行挖掘整地工作,在山坡上形成比較穩定的深溝,深溝深度在60厘米到70厘米之間,寬度為80厘米,然后用表土將深溝填平。沿著深溝下沿修建一個上底寬40厘米、下底寬50厘米的堤壩,每個深溝之間的距離在3到4米之間。環山拉溝技術在遼西地區得到廣泛的應用,不論在植被恢復方面還是在水土保護方面都發揮比較重要的作用,是國內造林整地中的先端技術。
4、魚鱗坑整地
在地形較差且坡度大于25度的荒山來說,需要先挖掘一個長1米、寬0.8米、深0.4米的深坑,然后用地表土填平,并在地標位置洗衣間一個弧形外梗,弧形外梗高為30厘米、定寬在20厘米左右,然后在坑內設置種植穴,種植穴距離為2米,上下穴距離在3.5米之間,按照“品”字型排列。株行距為2,米*3米。
三、不同整地方式產生的不同造林效果
1、掘壕整地形成的造林效果
掘壕整地最大的優勢可以對雨水進行收集,借助斜坡面為土壤提供充分的水分,在冬季,可以借助積雪保持土壤結構,回填土可以為樹苗生長提供應用的養料和水分。另外掘壕整地可以改變荒山地區的局部地形、地勢,將向陽坡面變成向陽凹面,將陽坡變成半陽坡或者半陰坡,從而影響荒山區域的小氣候。而且壕溝具有防避性,既可以在冬季以及早春季節可以起到防風避寒的作用,又可以在夏季起到降溫避暑的作用,是壕溝內溫度適宜,為樹木生長提供良好的條件。通過研究發現,在五月份壕溝內的溫度明顯高于壕溝外的溫度,在六七月份,壕溝內溫度明顯低于壕溝外溫度,這樣有助于減少壕溝內水分蒸發,對于樹木的生長具有促進作用。
2、石縫機械整地形成的造林效果
石縫機械整地最初應用于公路受損植物的拯救,在多次試驗之后,發現其在荒山整地造林項目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石縫機械整地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石縫中的水分,在風鎬或者電鎬等工具的幫助下打穴整地完成荒山造林。在造林時選用樟子松容器苗,并在穴內添加樹苗生長所需要的營養成分,以供樹苗生長。根據研究發現,在荒山坡地利用石縫機械整地方式種植的樟子松成活率可以達到96以上,三年造林保存率在94以上,較其他造林方式成活率上升11.3%到13.6%。
3、環山拉溝整地形成的造林效果
通過實驗可以發現,環山拉溝整地方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突然條件,并提升6%左右的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機物增加5%左右,其中與氮、磷、鉀、全氮、全磷的增加最為顯著,增加比例分別為9%、11%、10%、32.74%、18%。這些養料對于林木的生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數據表明,在環山拉溝整地之后,樟子松、山杏等植物的生長態勢良好,教常規造林方式相比提升14.25%左右。
4、魚鱗坑整地形成的造林效果
魚鱗坑整地是目前重點研究的整地方式,其顯著優勢在于利用魚鱗形狀的整地坑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水效果和攔截泥沙的作用。遼西荒山坡度較大,所以魚鱗坑整地的方式得到廣泛的應用,并取得十分顯著的效果。通過種植發現,魚鱗坑整地大大提升了土壤的保水能力,在部分地區甚至提升20%左右,使得造林成活率提升12.4%左右,在三年數據之中樟子松的生長速到提升6.17%左右。
(作者單位:125300遼寧省建昌縣素珠營子鄉林業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