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濤
【中圖分類號】R47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8-03--01
直腸癌屬于惡性腫瘤的常見類型,其具備較高發病率,目前臨床上在對直腸癌進行治療時,手術為主要治療方法。其中開腹手術及腹腔鏡手術的應用率均較高。開腹手術可取得清晰術野,便于醫師對病變組織進行清除,但其也會對機體造成較大的損傷,不利于術后恢復。有資料報道稱,手術創傷所產生的應激反應會使機體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從而導致術后轉歸受影響。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在惡性腫瘤治療中的適用證得到有效擴大,并憑借其對機體損傷小、術后恢復快而受到醫師及患者的青睞。直腸癌為發生于機體齒狀線至乙狀結腸交界處的惡性腫瘤,目前臨床上在對直腸癌進行治療時,首選方案為直腸癌根治術,其可對癌變組織進行有效切除,使病情惡化得到控制,但由于病變所處位置較低,深入盆腔,同時具備復雜的解剖關系,因此病變組織完全切除難度大。手術治療仍舊為直腸癌的主要治療方式,其中最為常見的手術方式為開腹手術及腹腔鏡手術。
1 乙狀結腸直腸癌術后吻合口狹窄的發生原因
1.1 性別因素
由于男性和女性的生理結構存在差異,相較于女性,男性的盆腔更為狹窄,因此手術治療過程中所獲取的術野小,手術操作更為不方便,因此手術治療后更容易出現吻合口瘺,也就使吻合口狹窄的發生率得以提高。
1.2 年齡因素
隨著年齡的加大,機體代償能力將會逐漸降低,合并基礎疾病數量增多,如糖尿病、高血壓等,而手術的開展容易受到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導致組織灌注不足,由此引發吻合口出現血運障礙,使纖維組織出現增生情況,瘢痕形成由此導致吻合口狹窄。
1.3 腫瘤因素
隨著臨床上對直腸癌研究的不斷深入,治療方式也得到逐漸優化,直腸癌之腸系膜切除的開展使腫瘤復發率明顯降低。但在開展該手術治療的過程中,需要保證直腸周圍組織被徹底切除,由此會使吻合口組織所具備的血流灌注減少,尤其是對低位直腸癌所造成的影響更為明顯。有資料報道稱,隨著吻合口的逐漸降低,術后吻合口狹窄的發生幾率將會明顯提高。同時當患者的疾病處于進展期或腫瘤體積較大時,血液回流會出現受阻的情況,同時腸壁會合并水腫情況,腸壁厚度將會增加,也會對手術治療后吻合口的愈合受到影響,使手術治療后患者手術部位吻合口組織出現增生,使吻合口漏發生率提高,進而使吻合口狹窄發生率提高。
1.4 手術操作者技術因素
由于手術操作醫師所具備的操作技巧、工作經驗等存在一定差異,因此也會對手術治療效果產生影響,尤其是在對低位直腸癌患者開展治療時,在確保病灶得到徹底切除的前提下,需要使腸管血供得到盡可能保留,而若手術操作醫師操作不當,則很可能導致術后出現吻合口狹窄。
1.5 吻合器因素
在進行直腸癌手術治療的過程中,吻合器的應用已經十分普遍,但只有對吻合器進行合理選擇,才可有效預防術后吻合口狹窄的發生。若手術治療過程中吻合器選擇過小,則可能導致吻合口直徑小,由此易引發吻合口狹窄。而若吻合器過大,則容易導致腸壁組織受到機械性損傷,容易引發瘢痕的出現,甚至可能導致吻合口漏,并引發吻合口狹窄。通常情況下,在為直腸癌患者開展手術治療時,適合我國人群的吻合器直徑為31~33mm。
2 可回收支架設計及置入方法
在進行乙狀結腸直腸癌手術治療過程中,所應用的可回收支架為0.4mm的鈦鎳合金絲編織而成,表現為網眼管狀,支架的直徑為22~25mm,長度為60~100mm。支架兩端呈現為半球頭狀,同時具備體外回收線。在進行支架置入時,指導患者保持仰臥位或是保持為左側臥位,為患者實施肛門指檢,對其肛門狹窄情況以及病變所具備的面積進行了解。借助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對病變所處的部位以及范圍進行確定,對合適支架進行選擇。通過置入超硬導絲,依靠導絲經由肛門送入支架,借助影像學檢查,在透視下對支架開展定位,然后對支架進行釋放,采用膠布將回收線固定在患者機體臀部,24h后為患者開展腹部平片檢查,對支架所處的位置、擴張情況與減壓效果進行評價。
3 可回收支架的選擇及并發癥處理措施
根據前人研究報道可知,大部分研究人員所選用的支架為Wallstent,少量研究人員所選用的支架為Gianturco Z,也有研究人員認為在直腸癌治療后,應采用質地較為柔軟的Utraflex支架,從而使直腸所受到的刺激得以減少。筆者認為可采用合金網狀支架,其兩端表現為半球形,從而使支架與腸管的接觸面積增加,支架所具備的直徑為22~25mm,能夠很好的與直腸管腔進行吻合,支架位置能夠得到良好固定。同時支架長度需要參照病變長度來確定,不可應用長度過大的支架,從而避免直腸受到嚴重刺激。
由于直腸具備豐富的血供,在受到異物刺激時,腸黏膜具備較高的敏感性,容易導致腸刺激癥的出現。直腸刺激癥在接受內科處理后,可使癥狀得以減輕,若患者機體可耐受,則不需要為其開展進一步處理。但直腸刺激癥的出現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若癥狀十分嚴重,甚至需要將支架取出。引發直腸刺激癥發生的原因主要為支架移位、支架長度過大,由此導致直腸黏膜受到明顯刺激,因此當對患者進行支架置入后,若其機體出現明顯的直腸刺激癥,則需要對支架位置以及長度是否合適進行分析,并開展適當處理。由支架置入所引發的其他并發癥包括出血、支架移位、腸穿孔等,避免應用硬頭導絲,合理應用球囊擴張術,則可避免出現上述并發癥。
4 可回收支架在直腸癌術后吻合口狹窄中應用的效果
通過置入可回收支架,不但可起到支撐作用,并且還可將漏口堵住,目前臨床上載對直腸癌進行治療時,支架置入預防吻合口狹窄的應用十分普遍,且取得理想的效果。可回收支架的置入操作難度較低,通常情況下不需要借助特殊設備進行輔助,但需要對漏口發生的位置、大小進行確定,從而對合適的支架進行選擇,在對支架進行釋放后,需要保證漏口覆蓋完全并與腸壁貼緊。同時在支架取出后,為了避免再狹窄的發生,需鼓勵患者定時排便,多采用粗纖維食物進行食用,盡可能避免應用瀉藥。通常情況下,支架放置的時間為14d,若瘺口未得到良好愈合,則可考慮延長放置時間至4周。為避免支架兩端出現組織嵌頓,通常在放置2周后可采用回收線對支架進行挪動,或是將支架取出后重新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