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波
為進一步提高淄博市農村集體經濟財務管理的規范化水平,筆者對近幾年來淄博市農村財務管理情況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管理水平的建議。
一、農村集體經濟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財務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
自實行農村集體三資委托代理以來,淄博市先后出臺了多個規范農村財務管理的文件,并建立了預決算、民主理財、財務公開等制度,但各鎮、村落實力度不夠,面上工作不平衡,有些制度僅僅停留在紙上、墻上,沒有落實到行動上。部分村干部民主管理、紀律規矩意識不強,執行制度不規范,制度落實打了折扣。
2、農村財務人員素質較低,人員不穩定
當前淄博市各地區農村由于經濟發展不同,農村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但是其中大部分農村地區的財務人員在綜合素質上仍舊顯得較為低下,缺乏相應的財會以及法律方面的知識,也沒有獲得相關的資格證書和專業的技能培訓。再者,農村財務管理人員在進行財務管理時,對國家的農村政策以及相關的規定不夠了解,比較依賴于村干部,缺乏辨別事物好壞的能力,使得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較多不合規的情況。部分農村財務人員隨村“兩委”換屆經常變動,造成前后銜接不順,業務不熟,影響村級財務管理規范化,對農村財務管理造成較多的不良性影響,影響到農村經濟業務的正常開展。
3、內外監管不到位
從內部來看,村會計也屬于村委組織人員,受到村干部的牽制,村民理財小組成員又和村干部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使得許多內部會計監管制度無法得到落實,甚至對違規違紀的收支單據仍然簽字同意報銷,起不到監督的作用。從外部來看,村級財務公開表普遍存在公開內容不全面,支出只有總數,沒有明細等問題,導致本村村民看不懂、看不明白,使得公開流于形式。
4、“三資”委托代理機制亟待理順
對農村財務進行日常指導、監督、審計和管理的政府業務部門是鎮(街道)一級農村經營管理機構,然而有的鎮(街道)把農村經營管理機構職能同“三資”委托代理中心職能混淆不清,兩個牌子一套人馬,經管機構工作由原來的業務監督者變為實際操作者,既當裁判員變又當運動員,削弱了其業務指導和審計監督職能,而且由于代理事項繁重,使其無法顧及“三資”管理的制度完善和制度落實。
二、改進和加強農村集體經濟財務管理的對策建議
1、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把各項制度真正落實到位
首先要健全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對全市實行的農村集體“三資”委托代理制度已普遍得到干部群眾的認可,要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的規范化建設,完善代理機制。其次要強化財經紀律教育。地方黨委、政府要把廉政建設和財經紀律作為對村干部教育的重中之中,通過廣泛開展財經政策法規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切實解決他們思想和觀念上存在的問題,不斷增強他們的廉潔自律意識和法紀意識,督促他們自覺做到清正廉潔,遵紀守法,以保證各項財務制度落到實處。
2、健全培訓、激勵和監督機制,全面提高農村財務人員的素質
各級政府相關部門要健全常態化培訓機制,積極開展對農村財會人員的培訓,切實提高財會隊伍整體業務素質和水平。要建立健全對財會人員的考核激勵和監督約束機制,對業務精通、工作扎實、作風正派的農村財會人員要予以表彰和獎勵,對不適應崗位職責要求的要及時進行調整,對違規違紀的要堅決進行懲處,以規范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基礎。
3、全面推行“銀農直聯”、“村務卡”制度,加強資金往來管理
淄博市淄川區通過對現有財務軟件進行升級,實現了財務軟件系統和“網上銀行”系統在線直聯,打造了具備網上查詢、轉賬匯款、電子對賬等功能的“銀農直聯”網絡平臺,解決了現金交易不易被監管而出現截留、吃回扣等現象。要全面推行“銀農直聯”制度,對所有村開設的銀行賬戶進行全面清理,實現“一村一戶”,所有村銀行賬戶全部納入“銀農直聯”網絡平臺。全面推行村級“公務卡”制度,對大額支出,要使用網銀轉賬或村級公務卡支付,禁止現金支付;對村干部工資,老年補貼,以及村民福利需要現金支付的,可通過一卡通進行劃轉;對各村會計人員定期提取的備付金必須通過網銀或者現金支票進行轉賬,避免直接支取大額現金,有效監督資金流向。
4、發揮民主理財小組作用,提高財務公開質量
要加強對民主理財小組履行職責的監管,其組成人員要嚴格實行任期制,保持其獨立性,使民主理財小組的職責能夠得到充分發揮。要規范財務公開內容,做到內容具體,通俗易懂。公開形式要多樣化。公開方式要以公開欄為主,同時,要通過黑板報、明白紙、微信群等多種形式做好公開工作,接受群眾監督。
5、進一步理順“三資”委托代理機制
最突出的是處理好鎮(街道)農經機構和“三資”代理中心的關系,在鎮(街道)機構設置中,能單設農經機構的,力爭單設;不能單設的,可以和“三資”委托代理中心合署辦公,但要明確農經機構和代理中心各自的工作人員編制和崗位職責職能。委托代理服務中心為村集體提供代理服務,承擔“三資”委托代理事項,規范代理業務流程,做好資金收入、支出、資產購置、資產資源承包租賃管理等職能;農經機構主要是行使業務指導和審計監督職能,重點是抓好制度設立和落實工作。
6、完善審計監督約束機制,強化責任追究
要完善年度審計和工作人員離任財務審計制度,可以由審計部門牽頭,委托有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等第三方機構進行審計,加強審計的獨立性、客觀性和公正性。強化責任追究,對玩忽職守、鋪張浪費給集體造成損失的村干部和會計人員,要嚴肅批評教育,并追究其經濟責任;對存在侵占集體資金資產資源行為的,要責令其如數退回和賠償;涉嫌違紀的,移交紀檢監察機關作出相應處理;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并結合審計情況完善相關賬務管理文件,促使農村集體財務管理走上制度化、規范化和法制化軌道。
7、搭建村級財務網絡運行平臺
要在全市搭建村級財務網絡運行平臺,整合所有村居的財務數據,將平臺打造成一個農村財務管理、財務公開、村務公開的一個公開展示平臺。市、區縣、鎮三級農村財務管理部門可以通過管理權限實時匯總各級財務數據,監管各村收支記賬內容,查看已報銷入賬的原始憑證等。村民也可以通過本村查詢號查詢本村的財務收入、財務支出、債權債務、管理費用、干部報酬、招待費用明細公開情況,查看本村財務收支審計報告和村務公開情況,保障村民對集體資金、資產、資源所具有的知情、管理和監督的權利,也讓村級基層權力更加公開透明,有效促進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建設。
(作者單位:255000山東省淄博市農業農村事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