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英
易地搬遷脫貧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偏遠群眾居住、出行、就業問題,是實現精準脫貧的有效途徑。在實施易地搬遷工作中,還存在著哪些人搬遷、如何幫助低收入群體搬遷、搬遷后如何持續增收、搬遷后管理等問題。應該著力在加大搬遷補助、明確搬遷農戶生產資料、加強搬遷農民創業就業扶持等方面發力,讓農戶真正“搬得下、穩得住、富得起”。
農民從山高路遠、交通不便、生產生活設施落后的偏遠山區,通過易地搬遷到中心村、中心鎮、縣城等地生活,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居住、出行、就業條件,原有的就醫、通訊、娶親、上學等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實踐證明易地安置是精準脫貧的有效途徑,是習總書記對精準扶貧“五個一批”的內容之一。
1、現狀與問題
農民易地搬遷作為精準脫貧的重要舉措,各地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結合、外遷到城鎮與中心村內聚相結合的安置方法,推動高山偏遠群眾向城鎮、中心村集聚,有效改善了易地安置農戶生產生活條件。遂昌縣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縣域總面積2539平方千米。境內山地面積22.56萬公頃,占88.83%,耕地面積1.03萬公頃,占4.06%,水域面積1.8萬公頃,占7.11%,是典型的山區縣,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目前我縣已實行易地搬遷農戶有1.2萬余戶,涉及4.4萬余人,還有近4550戶農戶,涉及約1.6萬人需要易地搬遷。但是在實施過程中發現,有些問題必須解決,才能讓更多的農戶選擇易地脫貧。
①農戶家庭經濟原因
易地搬遷已經實施較長時間,已經有不少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農戶實現了易地搬遷脫貧。但是不可否認還有一部分群體由于經濟等原因,無力搬遷、不愿搬遷。
②原居住地生產資料權屬不明確
部分經濟收入較低的農戶也擔心搬遷后生產資料管理不便,經濟收入來源不穩定,導致不愿外遷。
③搬遷后生活無保障
許多高山偏遠群眾文化程度偏低,沒有就業技能,擔心不能融入新環境,經濟來源無保障。
④人員管理難
農戶搬遷后戶口仍在原籍,造成“看得見人的管不著,管得著人的看不見”的尷尬局面。搬遷農戶的選舉、計生服務等都需要回原籍,造成較大的不便。
2、對策與建議
針對易地搬遷面臨的問題,應認真分析研究,逐個破解,重點抓好加強政策保障、明晰原居住地山林田地權屬、加大就業扶持、創新管理,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讓更多的農戶選擇易地脫貧,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共享發展成果。
①加強政策扶持
根據不同的安置地點和安置方式,制定分類補助政策,相比以往易地轉移政策要有較大提高,對原住宅拆除和整村搬遷的,補助力度逐級加大,以優惠的政策吸引人搬遷。
②提升安置條件
以最佳的安置地段和靈活的安置方式吸引搬遷。鼓勵群眾向縣城、重點集鎮集聚、工業園區附近等地安置,以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較強的產業支撐、較大的升值空間等優惠條件,吸引更多的農戶選擇易地安置。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的方式,其中集中安置包括公寓安置、遷建安置和兜底安置,分散安置有自購商品房、投親靠友、零星遷建等方式,多種安置方式供農戶靈活選擇,以滿足群眾多樣化的需求。
③明晰原居住地山林田地權屬
明晰原居住地山林田地權屬。針對部分農戶擔心搬遷后失去山林、土地等生產資料的情況,明確山林田地承包權屬不變,鼓勵流轉經營,解決農戶的思想顧慮。
④促進轉移就業
加強培訓促進轉移就業。充分考慮產業支撐,鼓勵和引導企業用工向異地轉移農民傾斜。將小區建設與生態工業發展有機融合,產城結合提升公共基礎設施的共享率,如考慮在工業園區邊規劃安置小區,既可以為安置群眾解決就業問題,也可以為企業解決招工難問題,實現雙贏。注重異地搬遷農戶職業培訓,重點的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培訓和轉移就業培訓,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方便從事來料加工、工廠務工、經商運輸、鄉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子商務等方面就業,從而實現持續穩定增收。
⑤創新管理模式
完善安置小區綠化、消防、健身、環衛等配套設施,引進小區物業管理,讓小區內的安置戶享受商品房業主同等服務待遇。針對易地搬遷“人戶分離”造成“管得著人的看不見,看得見人的管不著”現狀,采取“參照城市社區管理、委托城市社區管理、村民自治管理、安置地協助管理”等管理模式,保障安置人員的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權益,加快融入遷入地生活。將縣城安置小區納入社區服務管理,安置農民享受縣城居民同等的教育、醫療、社保等服務,切實享受發展成果。
綜上所述,易地搬遷是精準脫貧直接而有效的途徑,也是一項長遠的民生工程。政府部門通過加大搬遷補助、保障搬遷農戶生產資料、加強搬遷農民創業就業的幫扶、創新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真正讓易地搬遷農民實現“搬得下、穩得住、富得起”的目標,對于鞏固精準扶貧成果,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具有重大意義。
(作者單位:323300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