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凱
【中圖分類號】R81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8-03--01
隨著廣大群眾健康意識的提高,每年定期體檢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胸部薄層CT檢查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人被發現患有肺部結節,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甚至恐慌情緒。實際上,肺部結節并不等同于肺癌,據統計,超過90%的肺部結節為良性,不需要積極干預或僅需要定期隨訪。在此,對發現肺部結節后的應對策略以及肺部結節的管理方案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首先,我們要明白肺部結節的定義,根據《肺結節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8年版)》的規定,肺部結節的定義為:影像學表現為直徑≤3 cm的局灶性、類圓形、密度增高的實性或亞實性肺部陰影,可為孤立性或多發性,不伴肺不張、肺門淋巴結腫大和胸腔積液[1]。 根據肺部結節的大小可分為:微小結節(直徑<5 毫米)、小結節(直徑5毫米-10 毫米)、結節(直徑10毫米-30毫米)。根據肺部結節的密度可分為實性肺結節、亞實性肺結節,后者又包含純磨玻璃結節和部分實性結節:(1)實性肺結節:肺內圓形或類圓形密度增高影,病變密度足以掩蓋其中走行的血管和支氣管影;(2)亞實性肺結節:所有含磨玻璃密度的肺結節均稱為亞實性肺結節,其中磨玻璃病變指CT顯示邊界清楚或不清楚的肺內密度增高影,但病變密度不足以掩蓋其中走行的血管和支氣管影[2]。亞實性肺結節中又包括純磨玻璃結節(pGGN)、磨玻璃密度和實性密度均有的混雜性結節(mGGN)。
對于肺部結節的管理,還有一個概念我們也必須有所認識,即“高危人群”,即使大小相近、形態和密度相似的肺部結節,是否屬于“高危人群”,也有不同的管理措施,而通常我們所說的“高危人群”包含:1、年齡在50到75歲;2、至少合并下列一項危險因素:(1)吸煙≥20包/年(曾經戒煙,吸煙不足15年者);(2)被動吸煙者;(3)有職業暴露史(石油、鈹、鈾、氡等接觸者);(4)有惡性腫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5)有慢阻肺或者彌散性肺纖維化病史。
根據2017 Fleischner學會(一個成立于1969年致力于診斷胸部疾病的國際權威學會組織)指南:CT檢出肺部偶發性結節的管理,我們對肺部結節的管理作出以下建議:
一 單個實性非鈣化肺結節:
1 直徑<6毫米者:低危人群和高危人群都無需隨訪,但如果形態可疑、位于上葉或兩者兼具的高危人群者,可12個月復查CT 1次。
2 直徑6-8毫米者:對于6-8 毫米的孤立性實性非鈣化結節的低危人群,根據結節體積、形態和患者偏好,可在6-12個月進行初始隨訪檢查;對于6-8 毫米的孤立性實性非鈣化結節的高危人群,建議在6-12個月進行初始隨訪檢查,在18-24個月再進行隨訪檢查。
3 直徑>8毫米者:對于>8 毫米的孤立性實性非鈣化結節,無論是低危人群還是高危人群,都建議每3個月復查一次CT,并盡可能使用PET-CT、組織活檢進一步檢查。
二 多個實性非鈣化結節:
1 最大結節直徑<6毫米者:低危人群無需常規CT隨訪;高危人群可以考慮12個月復查1次CT,前提為無已知或可疑原發腫瘤病灶。
2 至少有其中1個結節直徑≥6毫米者:建議在3-6個月時進行復查CT,然后根據風險在18-24個月考慮是否進行第2次復查CT。
三 單個純磨玻璃樣結節:
1 結節直徑<6毫米者:對于直徑<6 毫米的孤立性純磨玻璃結節,不建議進行常規隨訪,但如果存在可疑形態或其他危險因素,分別在2年、4年時進行復查。
2 結節直徑≥6毫米者:建議在6-12個月進行隨訪,之后每2年進行隨訪,直至5年。
四 單個亞實性結節:
1 結節直徑<6毫米者:對于直徑<6 毫米的孤立性亞實性結節,不推薦進行常規隨訪。
2 結節直徑≥6毫米、但實性成分<6毫米者:3-6個月時復查CT,之后每年復查1次CT,直至5年。
3 實性成分≥6毫米者:在3-6個月進行短期隨訪以觀察結節是否持續存在,對形態可疑的結節(如分葉邊緣或囊性成分)、實性成分增長、或實性成分>8 毫米者,建議進行PET/CT、活檢進一步明確性質或手術切除。
五 多發亞實性結節:
1 最大結節直徑<6毫米者:對于結節<6 毫米的多發亞實性結節,需要考慮感染性病因,若在3-6個月進行初始復查CT時病灶仍存在,應在2年和4年時各復查CT以觀察結節的穩定性
2 至少有1個結節直徑>6 毫米者:對于至少有1個結節直徑>6 毫米的多發性亞實性結節者,治療方案應根據最可疑的結節而定,并需要考慮感染性病因。如3-6個月后復查仍然存在,考慮多發原發性腺癌。
由此可見,根據肺部結節的大小、形態、密度的不同,以及是否具有高危因素,我們管理肺部結節的方案也大相徑庭。除此之外,我們在對肺部結節隨訪的過程中,CT掃描也有很多講究,主要應注意以下方面:1、應對肺結節進行薄層CT掃描,要求層厚≤1.5毫米(通常1.0毫米),且均進行重建;2、CT隨訪時盡可能采用低劑量螺旋CT掃描,在保證CT圖像質量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患者的輻射劑量;3、盡可能選擇在同一醫院、同一設備、同一技術參數下進行CT隨訪復查,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設備誤差。面對肺部結節,廣大患者不必過于恐慌,選擇科學的管理、治療方案是關鍵。
參考文獻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肺癌學組 中國肺癌防治聯盟專家組 肺結節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8年版),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8,41(10) : 763-771。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肺癌學組 中國肺癌防治聯盟專家組 肺結節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8年版),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8,41(10) : 763-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