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
英語是一門外語,更是一門交流工具?!俺珜W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是新目標總要求。對于學生來說,要想接受一門對自己毫無興趣的外語來說是一種痛苦。所以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
一、初一階段我校英語學科首先以興趣為主要突破口
在作業布置上突破了單一的抄寫單詞。具體內容:
首先,學生總是能從創造設計中找到樂趣和自信,七年級的學生愛動手涂涂畫畫,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在剛開學不久,我們通過集體備課,叫每個學生畫好自己的自畫像作自我介紹,并在下面配上介紹自己的短文,附上自己的電話號碼及愿望,交由各班英語課代表和學習委員在后黑板上張貼。我們還階段性地給學生布置辦英文小報,每次都要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其次,七年級還屬于初中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語音語調的純正、地道極為重要。僅靠課堂45分鐘的練習是遠遠不夠的,需要課后花大量時間。但單調機械地重復聽讀容易使學生厭倦,且個別學生自覺性欠缺。于是,我們就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了不同難度的聽、讀作業。利用各種英語學習app進行跟讀,然后進行語音發送至學習群,進行軟件自動打分來評出每天的語音小明星。這樣先從說來突破,增強興趣,而且也形成了一定的語感,突破語法,提高背誦,進而提高寫作。再次,通過造句來鞏固一些所學的重點詞匯、句型和語法知識。在學生有了一定的詞匯量后,我們就讓學生用課文中的一些重點的單詞、詞組和句型結合當前所學重點語法知識進行造句,并在班級分別評選出最有意義的、最有趣的、最有創造性的句子。
二、初二階段是兩極分化最嚴重的階段
興趣仍然是主打,但是能力的提升更關鍵。因此,收集信息,資源共享是初二主要作業體現。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其學習過程離不開思維和創造。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有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和創新意識,是我校英語學習的主旨。我們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創造地設計了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同時為了調動學生課外英語學習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獨立或合作能力,教師還根據所授課文內容,設計的課外作業形式為收集資料、處理信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信息的整合和再利用,為學生提供實際運用英語的機會。我們備課組在每學期新課結束后都會指導部分優秀學生通過相互協作,以小組為單位,以知識板塊為主線制作出科學、實用的復習課件并配以典型的習題。這樣既引導學生對全冊書的重點知識結構進行了有效的整理和復習,同時又相互得到了促進和提高。老師通過集體備課對初選出來的優秀課件再次聯評選出最為高效實用的作品在復習課中加以整理和應用,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給老師和同學的工作和學習帶來了方便,更增強了參與的信心,激發了學習的熱情。同時,對其他的學生也是一種無形的激勵。具體做法:
我們進行話題展示。教師根據每個單元話題,提前布置一些背景知識來進行學生搜集,并以豐富多彩的形式進行課前展示。展示進行分層設計。學困生,搜集相關圖片,漢語介紹其含義。中等生,進行話題PPT呈現,并進行英語解釋說明。優等生,進行閱讀寫作匯報。這樣的分層設計體現了各類學生的的價值,也豐富了所有學生的背景文化知識。最關鍵是,課本知識變得豐富多彩,學生的互動讓教師的教學變得有趣而飽滿。考卷上無論基礎的單選,還是能力的閱讀,或是精彩的寫作都步步提升。
三、初三年級是最關鍵的階段,也是能力體現的階段
我們主要通過豐富背景和提升閱讀為主。天天進行相關話題閱讀,同時進行背景知識介紹,和精美句型分享背誦。這樣讓更多的學生提升閱讀和寫作能力進而適應中考。其次,適時、適度地加入倡議演說及話題辯論。到八年級下學期、九年級上學期,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辨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這時給他們布置一些辯論型的作業,能使他們體驗用英語表達觀點、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從而進一步增強學好英語的動力。當學到九年級課文Being a volunteer is great!時,同學們興致很高,于是,我向他們倡導“Being a volunteer today!”并布置作業:為自己的志愿項目寫宣傳詞。同學們的宣傳詞涉及幫助老人、幫助失學兒童、保護環境、保護動物等方面。這樣的作業為學生提供了實際應用英語的機會,讓他們自覺地投入到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當中。
這些比起傳統的英語作業天天抄寫單詞,背單詞,做閱讀等枯燥無味的無效勞動讓學生更有學習動力,既省時又省力,而且興趣不減,為中考大量的閱讀做好了鋪墊。
總之,新課程改革下的各位英語教師要重視這所謂的“不起眼”的作業,精心設計能體現學習的探索性、開放性、科學性和發展性,要讓學生的知識在完成作業中得以升華,技能在經營作業中得以培養,能力在享受作業中得以提升,思維在創作作業中得以發展。使得學生通過完成有形的作業,在潛移默化中提高無形的英語綜合能力,發展個性,培養創新思維習慣和能力,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