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英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習作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直以來,習作教學重“作前指導”輕“作后講評”,然而,作后講評是習作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促進學生修改習作的能力,從而提高其寫作能力。所以,有效的習作講評能促進高段學生走向自主修改,提高寫作能力。
關鍵詞:高段學生;習作講評;自主修改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高段習作的要求有:1.懂得寫作是為了表達和與人交流。2.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根據表達需要,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想要做到這兩點,“作后講評”就顯得尤為重要。講評的主要功能是激勵與指導,重在激勵。講評習作應正確運用獎懲,使寫作能力強的孩子產生成就感,增強自信心;使寫作能力差的孩子明白不足之所在,激發其改正的需要和欲望。
一、有“備”而來,讓習作可“評”
(一)提升自身語文素養,建立一套“習作訓練系統”
葉圣陶在《文匯報》上發表的《教師下水》一文中說過:“語文教師教學習作,要是老師自己經常動動筆,就能更有效地指導和幫助學生?!币虼诵W語文教師只有親自嘗試寫作,才能知道習作的難點,才能突破習作的難點,才能設身處地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發現問題、思考問題。
(二)認真批改,對學生的習作了然于胸
習作講評課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認真研讀學生的習作,訓練本人批改學生習作的“敏感度”。當筆者批閱了越來越多的學生作品之后,就能很快地找出學生習作的妙處與不足。
(三)為習作講評備課
很多老師認為習作講評課不需要備課,無非就是挑幾本好的作文和差點作文大致讀一下,讓學生評一評好在哪里,差在哪里;或者教師本人粗枝大葉概括一下。寫作方法的指導沒有很好地實施下去,對于大多數同學來說,收效不大。學生修改的時候漫無目的,二次修改并沒有落到實處。
所以,我們有必要為習作講評課做足充分的準備,從審題、立意、選材、構思等多個角度歸納出學生習作帶有的共性問題,并根據問題確定矯正的途徑與方式。
二、有“的”放矢,讓習作可“改”
在指導習作教學的過程中,當讓學生讀自己的習作時,不論是寫得好的還是寫得差的,其余的同學都聽得很認真,這正是切中了學生習作的最近發展區;學生有很強的心理認同,不認為老師的要求是外在的附加,而是自己出現了問題,真要訓練,或者同學有了好的方式,我們要學、要練。有了修改的目標,便可有“的”放矢,學生有了“改”的動力。通常筆者會采取三個流程。
(一)佳作賞評
1.讓學生在欣賞中期待
通常筆者會挑兩三篇佳作和學生分享,采取教師示范講評或師生共評的方式。每個孩子都渴望被欣賞,書中再美的佳句也比不上來自同學的好詞好句。欣賞,是不竭的動力。
2.讓學生在欣賞中強化
一堂課上,能欣賞到這么多來自身邊同學的佳作,本身就是一種消化語言的強化,無形中讓學生有了一種模仿的動力。班級里的后進生在欣賞這些句段的同時,對怎么才能寫出那么多精彩的提示語有了一定的感悟。
(二)發現不足
同學習作中的優點已在其他學生心頭留下印記。如何把這些認識化為能力,在講評時筆者就要引導學生發現習作中的不足。
1.分類,在發現中突破
教師根據每次的習作要求,制訂不同的修改任務。如制訂了如下的修改任務:(1)錯別字以及語句的不通順。(2)標點符號使用。(3)材料不恰當,主題不明確。(4)試著用上好詞好句、修辭手法。然后將修改任務類似的同學分類。
2.對比,在發現中提升
筆者發現,在對比中學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促進了自主修改,作文能力得到了提升。
3.自評互評,在交流中進步
學生評改包括自評和互評兩類。
高段學生聽完老師對優秀、中等、差的習作的評價,他們也能根據評價目標正確地評價自己和同學的習作。只有當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和看出同學的不足時,他們的鑒賞能力才會進步。同時,教師要積極參與學生的評價,相機點撥引導,這樣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反復修改
“習作是寫出來的,但好習作是改出來的。”自主修改習作絕非一個人的本能,教師要有意識地滲透,教授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講評,學生對自己作文的優點與缺點已了如指掌,便有的放矢了。
1.分層要求,修改有彈性
寫作是極具創造性的藝術,在講評中我們要根據不同學生的水平有不同要求,因材施教,力求讓每個學生都能在修改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找到寫好作文的信心,在修改好之后還可以運用表格自評或互評。
2.給予后進生反復指導,有效修改
在農村,一個班級里總有三四個在講評后還是不能按要求寫出習作的學生,筆者有必要轉到他們身邊,再次給予指導,或者在班級里安排“師徒結對”。
習作來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當筆者批閱這幫大孩子精心修改過的習作,仿佛走入了他們的內心,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習作讓生活變得有滋有味!要真正做到讓講評促進學生的自主修改,對語文老師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愿筆者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講評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自主修改,為他們開啟一段有滋有味的寫作之旅。
參考文獻:
管建剛.管建剛習作教學系列[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編輯 李沂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