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
摘 要:在中國已經較為龐大的經濟體量中,旅游是其中貢獻率較高和發展的較快的產業之一。各種已有的旅游專科職業學院紛紛升格為大學,許多著名大學也紛紛創辦了旅游學院。升格為大學的旅游專業院校無一例外都設置了外國語學院。但這些外國語學院的教學甚至科研的各個環節和各項考核指標卻基本上還與非旅游職業院校的普通外語院校的教學和科研相同或相似,嚴重影響旅游外語大學生的外語學習與就業能力的培養。本文擬就如何改革旅游專業院校外語學生面臨的困境和如和擺脫這些困境做一些思考,提出相應的改革建議。
關鍵詞:旅游外語困境;旅游外語教學改革;就業能力
一、問題的提出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游專業院校的規模和數量均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如升格為大學本科院校的桂林旅游學院、南京旅游職業學院、山東旅游職業學院、浙江旅游職業學院、上海旅游高等專科學院、鄭州旅游專科學校等國內較為著名的旅游專業院校。此外,由于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娛樂休閑方面的社會需求也逐步增大,旅游成為了既滿足我國人民的娛樂文化需求,又能為國家第三產業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產業。為了適應這種社會發展的需求,不但專業旅游院校得到較大的發展,而且在許多國內著名的大學,其中包括一些211大學和985大學,都先后創辦了旅游學院或者旅游管理學院,學習旅游專業的學生越來越多。但是這些辦在各類重點大學里的旅游學院并沒有專門的外語學院,他們的學生學習的外語基本只是和學習其他專業的學生一樣,學的是所謂"公共外語"。而在旅游專業院校則開辦了具有旅游專業院校特色的外語學院,其教學目的就是為畢業生就業(從事旅游行業工作)提高專業的外語水平。
然而,由于我國外語教學的大規模發展是在改革開放后才起步的,而且當時學習外語的目的主要是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需要,因此所謂商業外語和科技外語的教學被置于至關重要的地位,而在各種外國語學院則把重點放在基礎語言和文學的教學上,各種外語語言的專業考級標準相繼出臺,幾乎成為各種外語院校學生的獨木橋,全國千百萬大學生為此苦心積慮,爭先恐后,廢寢忘食……這似乎看起來是件令人欣慰的事情。但是我們必須指出,這樣的外語教學和學習動機是十分令人擔憂的。因為首先,這種狀況已經且還在過度占用我們的外語教學資源和學生的學習精力的合理分配;其次,這種教學理念和模式與學生就業后外語實際運用嚴重脫節。大多數畢業生反映,他們走上工作崗位以后,基本上還要重新學習一套相關職業的專業外語才能適應工作,嚴重影響青年就業者適應職業要求的進度。因此,筆者認為,我們必須對現有的外語教學,特別是專業院校的外語教學進行系統的改革。
二、旅游專業院校外語教學面臨的困境
由于筆者本人所從事的教學工作,本文主要思考旅游專業外語院校外語教學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一些改革建議。
目前,無論是各類重點或非重點綜合性大學,還是各種專業院校的外語教學,仍然是大致統一的基礎外語教學模式,而且是1-4年級一貫到底的模式,學生從語音(小語種)、語法的學習貫穿始終,對于學生,尤其是專業院校類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特別是入職后迅速適應工作和發展并無太大的助益。雖然其中也有一些外語院校開始進行跨學科分級教學,但大多數相關院校似乎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或者限于傳統外語教學意識和模式的慣性,造成了師資配置、相應的教材建設、相關跨學科專業的協調機制、和教學硬件等條件的限制,尚無法開展或盡快開展有利于學生專業外語能力,也就是學生從業后職業外語工作能力的培養工作。
旅游專業院校也不例外(筆者所在的桂林旅游學院已經在著手進行改革),我們開設的多數外語課程仍然是語音(小語種)語法為主的教學模式,雖然其中也有如聽力課、口語課、閱讀課、寫作課等課程設置,但這些課程所涉及的內容除了作為語音語法的輔助教學手段以外,對于學生就業后盡快適應工作能力提高的效果有限;其次,外語的級次考試在我們旅游專業院校的外語學院也是必考的,而且是作為學校整體考核評估的重要指標之一,這樣的考級雖然的確對旅游專業院校外語學院學生外語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但是它占了大量的教學時間和教學資源,擠占了旅游專業學生學習旅游職業技能這個未來就業職業基本技能的學習時間。
此外,國內目前旅游職業學院外語教師的專業結構也令人堪憂,因為這些外語學院的大部分教師并沒有旅游專業的知識儲備,換句話說,這些外語教師絕大部分畢業于純外語或外國語言文學專業,在其教學過程中,涉及的承載外語語音語法的知識點大多與旅游職業無關(開設了旅游外語的外語學院除外),這些教師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就可能使旅游職業學生的外語離旅游職業要求相去甚遠,導致學生就業后要經過相當一段再學習過程才能適應工作的需要。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特別是"一帶一路"戰略行動的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文化與旅游"正在蓬勃開展起來,各種旅游外語人才的需求會大幅度增長,對在這些領域就業的畢業生的專業外語要求會進一步提高。因此,筆者提出一些旅游職業院校外語專業教學改革的一些思考和建議,以促進本專業外語教學適應新的就業形勢。
三、對旅游專業外語院校教學改革的建議
(一)主課教學內容改革
目前旅游專業院校外語學院學生使用的教材絕大多數是國內純外語院校專家編寫的純外語(或外國語言文學)教材,不足之處如前所述。因此筆者建議,在保留基本語音語法知識體系教學的前提下,將四年全程語音語法等基礎外語教學改為一、二年級將基礎語音語法課程基本完成,到三年級至四年級,仍保留百分之60左右的教學時間用于"高級外語"(包括相關用語國的國情和歷史文化的學習)外,其余百分之40的教學時間用于與旅游相關的專業外語知識的學習,也就是說,能用外語表達旅游職業所涉及的工作內容,這在筆者所在的桂林旅游學院已經在開始嘗試,已經分別有英語和法語專業學位的教師開設了《旅游學概論》,使學生將外語和旅游專業知識結合起來學習,起到了初步的好效果,學生反映普遍良好,對未來的就業有了更大的信心。但是在三、四年級的語言教材中,尚嚴重缺乏旅游知識與外語相結合教學內容。因此筆者建議,在適當時機由教育部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牽頭組織旅游職業學院和其他設置旅游學院的相關外語教師,在公認權威的原外語教材的基礎上增改,在保持語音語法必習體系完整的前提下,增加一些旅游職業所需的常用知識點和詞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