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琴
摘 要:隨文識字堅持"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原則,重在為學生提供語境依托,把生字詞分散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進行教學。與集中識字"先識字,后讀書"不同,隨文識字使生字隨文出現,隨文講解,識字、學文同步教學,聽說讀寫并駕齊驅。能夠成為目前主流的教材生字編排方式和識字教學方法,隨文識字無疑具有深厚的理論依據和強大的生命力。本文針對小學低段隨文識字教學的優化策略展開了深入研究。
關鍵詞:小學低段;隨文識字教學;策略
一、小學低段隨文識字教學的優化策略
(一)區別對待各學段學情,隨文識字因生而異
小學低年級的兒童具體形象思維占據主導地位,在認識、理解事物時往往需要借助實物或形象;他們的記憶力比較強,并且主要以機械記憶為主;注意力比較不穩定,難以持久地專注于學習活動,指向性和集中性較弱,無意注意占優勢。因此,第一學段的識字教學尤其注意激發和強化學生的識字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愛上祖國的語言文字。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和教學時注意直觀形象性,盡可能采用實物、標本、模型、圖畫、卡片、情景再現、動作演示等直觀手段,強化刺激,吸引其無意注意,維持好奇心。例如某教師在講解“筆”字時,首先展示實物毛筆,讓學生觀察毛筆的構造(筆桿在上,筆毛在下),根據學生的觀察提示該字的構字理據,上部竹字頭代表筆桿,下部毛子底代表筆毛,該字上下結構順序符合毛筆的構造順序。然后再通過幻燈片帶領學生觀看自古至今書寫工具由刻刀、剞劂到毛筆再到鋼筆的演變歷程,了解毛筆長期作為中國古代主要書寫工具的原因。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充分感知象形字的象形特點,通過觀察事物,有利于學生建立漢字與實際事物或概念之間的聯系,有效鍛煉觀察能力、字形分析和聯想推理能力,同時激發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二)細讀文本,識字與理解課文結合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水平的高低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學習能力密切相關,漢字與漢文相生相伴,識字教學與閱讀教學水乳交融方能取得識字的理想效果。細讀文本,帶領學生在文本的字里行間穿梭,抓住與文本內容關系密切的并能夠產生輻射性作用的關鍵字詞細細品味,反復咀嚼,想象補白,使得生字由干癟、扁平、毫無生命活力狀態的墨印字符變成一個個立體、豐盈、鮮活、靈動的生命世界。
隨文識字即結合語境教學生字,在詞語、句子、段落和篇章中識字,這不僅是識字,更是閱讀,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細讀文本,挖掘關鍵字詞,以此輻射課文內容。細讀文本,在學文的過程中處理好生字呈現的時機,適時恰當地呈現生字詞,避免因識字而打斷學文的連貫性,在學文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完成識字任務,通過對關鍵字詞的品析加深對課文內容、情感的理解。生字何時何處呈現是靈活多樣的,需要視生字與課文內容的緊密度而定。對課文故事情節有重要預示或推進作用的生字可以安排在學文之前進行初步音、形預熱,在學文的過程中從字形著手揭示字義,并由字義本身回歸故事情節,實現“字”“文”的有效對接;而與課文內容聯系并不緊密的生字可以在學文之前集中學習,為閱讀教學掃除障礙。
(三)因聲求氣,識字與朗讀訓練結合
所謂“因聲求氣”,即強調通過反復誦讀的方式來感受語言文字的氣勢,觸摸作者的靈魂世界,把握作品的主旨內蘊。隨文識字教學注重字、詞、句、篇相互間的整體依存關系,將生字放在詞語、句子和篇章中進行教學,因此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某一語句、段落或全文反復朗讀也是鞏固識字的有效策略。反復朗讀,為學生提供了與生字多次見面的機會;熟讀成誦,深化文章情感、主旨體悟的同時,也為理解字義和復現生字提供語境作為有效憑借。在識字的課堂教學中朗讀的形式應該注重多樣性,例如在低年級,自讀、集體讀、同桌互讀、抽取單字拼讀、摘離拼音認讀、男女競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朗讀形式間隔變換,嘗試自讀培養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同桌互讀增強合作學習意識;抽取單字拼讀和摘離拼音認讀循序漸進,初識音形;男女競讀喚起競爭好勝熱情;分角色朗讀深化情感體悟。此外,低年級學生記憶力較強,對教材中的優秀篇目熟讀成誦對于記憶、積累生字詞和感受優美典范的語言文字熏陶以及培養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具有非凡的意義。例如學習《淺水洼里的小魚》一課中的“叨”字時,可以結合其出現的句子“他不停地撿魚扔魚,不停地叨念著:‘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讓學生進行情景再現,感受小男孩對擱淺的小魚兒的疼惜之情,結合這種情感要求學生朗讀。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自然體會“叨念”一詞和“叨”字的意義和情感。
二、結束語
識字與寫字教學作為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有必要明確語文教育語用觀的指導思想,明確語言文字運用的培養目標。小學低段語文教師要實實在在地教漢字,學生認認真真地學漢字,扎扎實實地用漢字,切實提高語用能力。協調好識字教學與閱讀教學兩者之間的關系應該成為小學低年級的重點,以切實提高書面語言的運用能力;同時在整個識字教學過程中穿插聽話和說話環節,進一步提高學生口頭語言運用能力,增強口語語感。在學習和運用漢字的同時實現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協調發展,為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莉.“隨文識字”:回歸閱讀的原生態[J].寫作與教學研究.2012(8).
[2].劉偉.語文識字教學科學方法建構的心理學依據[J].課程·教材·教法.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