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斐
浙江省中醫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CU)患者由于存在病情危重及抵抗力差的問題,細菌非常容易由皮膚滋生,入侵體內而致院內感染[1]。筆者通過多年的臨床實踐,采用中藥加味黃連解毒湯擦浴,發現對ICU患者抑菌作用明顯。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ICU住院的患者8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34~65歲,平均49.31歲;腦外傷19例,胸部外傷11例,腹部外傷10例。觀察組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38~69歲,平均50.17歲;腦外傷17例,胸部外傷14例,腹部外傷9例。兩組一般資料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已存在全身或局部感染患者;存在皮膚破損或皮膚過敏性疾病患者;家屬已放棄治療,即將死亡的患者。
2.1 對照組:自來水煮沸后降溫至約45℃,對患者進行全身擦浴,每日3次。
2.2 觀察組:加味黃連解毒湯(黃連、黃芩、黃柏、金銀花、蒲公英、梔子各30g)擦浴,將藥物加至1000ml浸泡30min,水煎10min,等溫度降至約45℃,對患者進行全身擦浴,每日3次。
兩組連續治療7天。
3.1 兩組患者菌落生長情況比較:治療第3、第5、第7天,完成當日最后1次擦浴后1h,于腋窩及第一二足趾趾蹼間取皮膚表面組織送細菌培養檢查。結果顯示第3天兩組的菌落生長情況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第5、第7天觀察組菌落數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菌落生長情況比較(±s,CFU/cm2)

表1 兩組患者菌落生長情況比較(±s,CFU/cm2)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趾蹼23.17±4.13*82.24±9.49第3天腋窩99.23±12.31 100.57±12.06趾蹼112.36±13.57 114.18±13.86第5天腋窩46.14±5.56*89.31±8.43趾蹼49.28±5.51*93.36±13.5第7天腋窩21.09±3.84*78.98±7.25
3.2 兩組患者院內感染率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發生院內感染情況比較
筆者采用中醫特色療法,以加味黃連解毒湯對ICU患者進行擦浴,黃連解毒湯為清熱劑,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主治三焦火毒證[2]。患者可見大熱煩躁,口燥咽干,錯語不眠;或熱病吐血、衄血;或熱甚發斑,或身熱下利,或濕熱黃疸;或外科癰瘍疔毒。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數有力。臨床常見于敗血癥、膿毒血癥、痢疾、肺炎、泌尿系感染、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等病屬熱毒為患者。臨證之際,筆者還常于上述基礎上加入金銀花與蒲公英兩味清熱解毒要藥。現代藥理學證實,黃芩、黃連、黃柏、金銀花、蒲公英、梔子均具有抗炎作用,對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埃希菌等有抑制作用[3]。
目前臨床上對于黃連解毒湯多以內服為主,筆者通過多年臨床觀察總結,創新性地將加味黃連解毒湯進行外用,通過研究證明能夠有效抑制人體表面菌落生長,并有效降低了院內感染的風險,在臨床上值得進一步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