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宇欣 趙婉莉 何豫涵 楊 程 李澤典 張 藝 朱豆豆 何萬領
(河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河南洛陽 471000)
2016年10月,聯合國世界糧食安全委員會通過了一項旨在改善全球農場動物福利的建議,建議要求各國政府在設計國家養殖體系時應當優先考慮動物福利,從而掀起了全球動物福利養殖的高潮。目前,世界上已經有100多個國家頒布了《動物福利法》,我國自十九大召開以來,更加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保護動物福利,保障食品安全,順應動物福利的潮流。而就蛋雞養殖行業來說,養殖戶為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依舊大規模的采用高密度籠養模式,動物福利和雞蛋營養都得不到充分的保證。其對福利養殖了解甚少,本文就針對傳統養殖向福利化養殖模式轉變的可行性進行分析。
當前,我國是國際上最大的雞蛋生產國,90%的雞蛋來源于籠養蛋雞。而蛋雞一般是從18周到20周開始進籠的,到72周齡才會完成一個生產周期就會被淘汰出籠。在整個生產周期內,蛋雞將會被一直束縛在高密度的籠子里。使蛋雞生活環境、衛生、心理、行為都處于壓抑的狀態。
籠養方式雖然有益于生產,但對蛋雞自身來說,狹小的雞籠,使它們的自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由于長期束縛在籠里,它們不能走動,不能拍打翅膀,不能正常的表現它們的本能行為。另外,長時間在擁擠的生活環境中處于站立的狀態,會使蛋雞骨骼脆性增加,甚至導致骨骼斷裂,患上產蛋疲勞癥和骨質疏松癥。除此以外,基于目前我國在傳統蛋雞養殖上還是采取粗放型的大棚式的飼養加上養殖戶管理不當,蛋雞也會面臨過冷或過熱的環境,以及饑渴和疾病發生的威脅。
由于蛋雞福利得不到保證,它們的身心受到束縛,飼料轉化率較低,料蛋比高,導致雞蛋的口感和營養價值也大不如從前。經過走訪調查,很多老一輩的爺爺奶奶都表示,現在的雞蛋沒有以前散養的雞蛋好吃了,以前的雞蛋吃起來特別的香。越來越追求食品健康的消費者更傾向于購買“土雞蛋”。
經過走訪調查,我們發現大部分的養殖戶對于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污染處理不當。糞污大多沒有經過專業的無害化設備處理,導致糞便堆積致使周圍生活區環境臭氣熏天,難以靠近,同時廢棄的過剩飼料致使周圍的水流也發黑變臭。養殖場周邊的環境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當前,動物福利成為我國養殖業的熱門話題之一,動物福利,簡而言之就是動物與其生存的外界環境相協調一致,能夠使動物在生理和精神需求上都達到健康狀態[1]。福利養殖是指在常規飼養的基礎上使用相應的畜禽福利養殖技術,讓畜禽在舒適的養殖環境中,在更科學合理的技術指導下健康生長,從而獲得更好的生產性能并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產品。關于蛋雞福利化養殖,西方一些國家已經制定了一些替代蛋雞籠養的養殖模式,如自由散養、大籠飼養、有機飼養和地面平養等養殖模式[2]。其中,大籠養殖是指對雞籠進行改造,讓每只雞至少占地750cm2,在雞籠里搭建產蛋窩和棲息架,盡可能的讓雞在籠子里自由活動。其對于傳統籠養養殖場進行福利化改造來說是最切實際的一種方式。
無論雞舍規模有多大,都可引進福利大籠養殖,實現福利化養殖不再是可望不可及。改造后的雞籠既可以滿足蛋雞福利要求,又能夠幫助農戶追求養殖最大利益。
可利用原有雞籠進行技術改造,將雞籠升級改造成立體空間更大、產蛋窩、棲息架的新一代網架雞籠。有關形狀參考圖1。

圖1 為采用歐盟2012年實施保護蛋雞法規之動物福利籠養設備
該設備創造了一個能在舍內運行的較大程度上模仿自然散養條件的人工環境,既能滿足雞的行為表達需要,使雞能夠自由棲息,在產蛋巢產蛋;磨爪區是用于蛋雞磨爪,改善蛋雞趾部長度及銳度,降低群體互斗的傷害性;棲息架又能使雞在一個較大的空間內進行水平和垂直活動,增強了雞體健康和抵抗力,提高生產率;同時還能保持傳統籠養中離地飼養的優點,盡量避免雞體與糞便接觸,減少舍內粉塵,減少疾病發生。同時,該成果全過程采用舍內飼養,可以完全人工控制飼養環境,與自然散養條件相比減少了環境的復雜性,從而改善了雞體健康,降低散養蛋的臟蛋、破蛋率。雙層食槽的使用還能減少飼料浪費,提高飼料利用率。此外,該系統采用自動喂料,自動給水,半自動撿蛋,自動清糞,養殖人員勞動強度較小,可望實現較大規模的系統化生產。
成本相對于傳統籠養略有提高。傳統養殖模式的蛋雞養殖籠結構單一,無其他多余結構,占地面積小且蛋雞飼養密度較大,可容納雞只較多,福利養殖模式的大籠則需要更高的建筑空間以及更多的福利設施,且容納雞只數量比傳統雞籠少,在相同數量的養殖規模下,福利化養殖模式的成本略要高于傳統養殖。
蛋雞容易產生啄癖,發生受傷或死亡。蛋雞在相對自由狀態的下占領意識較強,容易發生競爭,引起互喙戰斗;由于籠養飼養密度過大導致水槽、料槽不足,雞群爭搶水料,使有些雞只體內營養缺乏,其蛋白含量不足或氨基酸不平衡,進而引起蛋雞之間啄蛋、啄羽、啄肛等,均會導致蛋雞受傷率或死亡率升高。
未來10年,我國養殖業將實現重大戰略轉型,在農業中率先實現現代化,成為保障食品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成為促進國民經濟協調發展的基礎性產業。養殖業是農業經濟結構的重要核心,應積極順應社會發展趨勢,利用標準化、規模化、福利化突破行業養殖發展瓶頸,為社會提供健康、安全、快捷、便利的食品。福利養殖將是養殖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雞蛋品質得到提升。開發福利化蛋雞養殖設施以提高雞體健康和福利以抵抗疾病,減少用藥;同時促進舍內環境良好,創造適應現代雞群的生存條件。在相對自由的狀態下,雞的飼料轉化率高,料蛋比低,雞蛋外殼色澤鮮艷,蛋黃液色金黃,蛋形均勻,口感更加細膩柔軟,是福利雞籠里產出的“土雞蛋”。
養殖設施的管理更加方便。升級以后的雞籠一體化,采用現代科技,自動喂料,自動給水,半自動撿蛋,自動清糞,養殖人員勞動強度較小。
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先進的設備,科學的養殖管理,讓養雞的人力、物力及時間成本大大降低。為蛋雞養殖業經濟的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帶動周邊的農戶發展養殖產業,為農戶提供技術,還有就是無論是養殖的雞還是產出的雞蛋,都可以統一銷售產品,保證了市場,促進更多農戶增收。
隨著養殖技術的不斷發展,蛋雞養殖的集約化與規?;絹碓匠蔀橹髁?,福利養殖逐漸順應時代潮流。福利養殖會根據不同品種蛋雞的健康情況、產蛋率、存活率等,制定與其配套的、科學有效的技術和模式;其次,根據每種雞品的不同,制定與其相符合的飼養方式以及飼料的配置;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與我國蛋雞養殖技術相融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建立我國蛋雞健康養殖新型模式。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我們積極向農村養殖戶介紹福利籠養模式,引起養殖戶們對蛋雞福利化養殖的重視,能在思想上有更深的認知,同時更加積極進取學習和落實福利養殖。真正能通過建立蛋雞福利化養殖,有效地提升雞蛋價值、以及養殖場生產率較低的問題,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益,讓農民走上致富之路,讓鄉村走上富強之路。希望福利化養殖能為農村養殖業帶來新的活力,促進養殖業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