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德明
(清遠市清城區石角鎮動物衛生防疫站,廣東清遠 511545)
(1)養殖場的場址選擇必須符合動物防疫條件要求。且地勢高燥、逼瘋向陽、環境安靜、水源充足衛生,如采用放養方式的應有適宜牧養的經濟林如竹林、果園、稀疏灌木林地等的坡地、山坳地方,距離干線公路、村鎮居民聚居點至少1000m。
(2)生產場地嚴格執行生產區和生活區相分離。場內應建有獸醫室、消毒室、隔離舍,并應距離雞場的主風向下風口50m以上。
(3)場地按飼養規模大小和飼養方式用網欄分隔,采用圈養方式的一般一個群體數量不超過2000只,放養的一般一個群體數量不超過3000只,以便進行有效的集中免疫、消毒和管理。如采用放牧養殖的飼養場地應采取輪牧方式,實行全進全出制,輪牧時間在3個月以上。
(4)環境要求。肉雞飲用水標準按NY 5027(無公害食品--畜禽飲用水水質)的標準執行。雞舍的污水、污物的排放應符合國家環保要求,防止污染環境[1]。
圍欄以1333.33~2000m2為一個放牧單元為宜,欄高1.5m,密度為700~800只/667m2。圍欄材料可用塑料網片或竹籬笆、樹條等。欄內備足自動飲水器或飲水槽,有條件的可把自來水或清潔水源引入欄內。
肉雞舍棚寬一般5~6m,棚中間高度2.2~2.5m,長度依據養雞量而定,一般掌握在容雞15~20只/m2為宜;禽舍力求簡易實用,易于通風、保溫、清潔。放養的雞舍主要是提供雞休息、避風之用,所以可以相對簡單,可建成草棚、塑料帳篷或蓋石棉瓦,四周開排水溝。內搭離地0.2~0.3m棲架,架間隔0.1m。
育雛室的建設。育雛室按40只/m2雛雞的規模進行建造,育雛室要求保溫性能好,又必須有換氣的窗口,使其能利用新鮮空氣的進入使育雛室內的二氧化碳、氨氣等有害氣體得以排出。地面平整且易于清潔,育雛時再墊上消過毒的稻殼或木糠等墊料。
保溫設備。育雛的保溫方式可采用保溫傘、地下坑道等。保溫傘一般以二層纖維板釘裝,夾層裝谷殼或玻璃纖維隔熱,傘內設二組電熱絲,或用紅外線燈、電燈泡、電熱板等作熱源。保溫傘安裝高度以下沿離地面15~20cm為宜,懸掛房頂或加矮腳落地均可。
3.1.1 育雛方式及飼養密度:育雛可采用平地育雛或網上育雛等方式。各日齡飼養密度見表2。

表1 日齡飼養密度表
3.1.2 溫度、濕度的要求:入雛前1d應對育雛舍加溫預熱,育雛期間,第一周溫度控制在30~33℃之間,室內相對濕度60~65%,以后每周下降2~3℃,相對濕度下降2~3%。各階段室溫、溫度要求見表2。

表2 不同日齡室內溫、濕度
3.1.3 光照要求:舍內離地2m高設置燈光,2~3W/m2,雛雞入室5d內,保持24h連續光照,從第6日齡至育雛完成期間保持16h的人工光照和自然光照。
3.1.4 日采食量及次數:雛雞的喂飼應采用少量勤添的方法,每天喂料5~8次,喂料量以10~15min吃完為準。

表3 雛雞日采食量及喂養次數表
3.1.5 喂水:喂水量隨季節、天氣、飼料干濕程度和質地而改變,水質要求良好整潔,冬溫夏涼,晝夜不斷。育雛第1~2d可喂些糖水,3~7d內也可在水中添加多種維生素或強力霉素等,這樣可減少早期的雛雞死亡,預防雛雞白痢等病。
清遠麻雞以敞欄放養為主,育雛完成后,可把中雞轉移到半開放式的中大雞舍,轉舍時應選擇晴天進行,冬季晚上還應做好防風保溫工作。遇上大風雨,還應把雞只趕回舍內。放養場地不準外人和畜禽進入,以防帶入傳染病,果園林地施用農藥時禁止放雞,停放時間按農藥安全期而定,以防止雞發生農藥中毒。同時要防止蛇、獸、鳥等有害動物的危害。
清遠麻雞在山地放養至出售,后期應減少或不用魚粉等有腥味或異味重的飼料而制成的顆粒料,以提高商品肉雞的品質。
(1)疫苗來源:選購的疫苗必須來自國家認可的廠家,有相關的批準文號、執行標準、制造日期、有效期、使用范圍和用法用量等。(2)疫苗的保存和運輸:疫苗應嚴格按照要求分類保存,避免混淆。疫苗在運輸過程中應有冷藏箱或保溫箱,嚴防日光曝曬。(3)疫苗的使用:使用疫苗時按使用說明書使用,注意使用范圍、用法用量、注意事項等,化開的疫苗在規定時間內用完。嚴禁使用已經過期的、來源不明的、非法單位生產、標簽脫落不能認定或者保存不當的疫苗。(4)免疫程序:雞場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規的要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有選擇地進行疫病的預防接種工作,并注意選擇適宜的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根據放養雞的特點,白天難以集中的可在早上或晚間進行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