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敏
舉世矚目的黨的“十九大”是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歷史時期召開的一次重大會議,它繪就了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宏偉藍圖,標定了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吹響了勝利前進的時代號角。這次會議最大的亮點就是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綱領、旗幟和靈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切實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貫徹到貴州改革發展全過程和社會建設各方面,是我們當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以來便在不斷地進行理論創新,無論是毛澤東思想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都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各個時期的中國國情和具體實際相結合做出的社會主義理論創新,并用產生的新的理論創新成果來武裝全黨和全體黨員干部。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包含了八個明確內容,也包含了十四條基本方略。“八個明確”揭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理論層面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時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內涵的集中體現;“十四個堅持”基本方略揭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實踐層面回答新時代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它既是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的基本方針方略,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各個方面的具體理論政策具有更為直接的指導作用。
通過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容分析,我們明確了其理論的科學性和完整性。其中,社會主義事業的總布局當中,提出了“五位一體”,即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這一新發展理念對于社會建設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五位一體”的提出,著眼于解決“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么發展”這一有戰略性意義的重大問題,為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實際應用指明了發展方向。
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成果,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就生態文明建設密集地發表講話和作出批示,重視程度之高、決心之大、要求之嚴,前所未有,充分體現了濃厚的憂患意識和強烈的責任擔當。2014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貴州代表團審議,在肯定貴州省工作取得成績的同時指出,經過這么多年一屆接著一屆持續努力,貴州已經進入后發趕超、加快全面小康建設的重要階段。要創新發展思路,發揮后發優勢。正確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的關系,因地制宜選擇好發展產業,讓綠水青山充分發揮經濟社會效益,切實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
安順市是貴州省最早的一批地級市之一,同時也是貴州有名城市之一。但是,安順市屬于滇黔桂石漠化片區,全市9267平方千米,喀斯特面積就占了71.52%,石漠化面積達32.04%,森林覆蓋率僅為44%。石漠化地區,往往是貧困程度比較深的地區,越墾越窮、越窮越墾的石漠化惡性循環嚴重制約著安順經濟社會的發展,安順又是長江、珠江兩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黔中經濟區重要組成部分和貴州生態旅游龍頭地區。因此,加強林業生態建設、保護生態,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十八大以來,安順市掀起了林業生態建設系列活動高潮,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動形成生產、生態、生活“三生共融”局面。綠色是生命的顏色,也蘊藏著財富。五年來,以“念好山字經,種好搖錢樹”為目標,全市特色林果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探索出了“石漠化治理治窮拔窮根,退耕還林還富還產業”等多種特色經濟型治理模式。建成了以金刺梨為主,果子(桃、李)、橡子、花椒子、無患子、山蒼子“五子登科”的特色經濟林,安順市經濟林面積已達143萬畝,涉及林農25萬人;林下經濟經營面積60萬畝以上,產值達到25億元,涉及農戶6000余戶。西秀區雙堡鎮大壩村無疑是經果林發展的最大受益者,自2008年發展金刺梨種植以來,大壩村又先后發展了李子、桃子等精品水果種植,現在的大壩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此外,把森林城市建設作為建設新型城鎮化示范區和全域旅游圈核心城市的重大戰略舉措,把“宜居安順·綠色家園”作為構建現代宜居城市的重要抓手。依山造景,打造山體公園群,集中完成中心城區30座山體公園(小游園)和136座生態保護類山體公園的建設,把每座具有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山體都打造成一道別具一格的城市盆景,使其成為安順最別致的風景,全市新增森林景觀綠地達800萬平方米以上,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當前,生態環境治理問題日趨嚴峻,只有把制度建設作為重中之重,著力破除制約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障礙,才能走向建設美麗安順生態文明新時代。近年來,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堅決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嚴格依法推進安順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按照“一二四”攻堅戰的部署,以“2651”工程為準則,以“綠色貴州”三年行動計劃契機,以《中共安順市委安順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造林綠化步伐推進生態文明發展的意見》《安順綠化管理暫行辦法》和《安順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規為主要抓手,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毅力集中人力、集中財力、集中物力打好生態文明建設的“增容”戰。一是在全市范圍內實行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退耕還林,擴大森林、濕地、草地面積,減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保護地質生物多樣性。二是積極發動全民參與造林綠化。關嶺自治縣克服困難,自加壓力,創造了造林綠化的“關嶺模式”,平壩縣創新造林綠化模式,根據群眾意愿,免費發放苗木,使群眾由“要我種”變為“我要種”,有效調動了群眾造林綠化的主動性、積極性。三是加大造林綠化的宣傳力度,營造全市人民共同建設美麗安順生態文明城市的濃厚氛圍,使“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使之成為一種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2017年以來,全市大力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植被恢復項目、縣鄉村造林綠化等重點工程,共完成營造林建設任務123.26萬畝。其中:人工造林77.12萬畝,封山育林19.08萬畝,人工促進封山育林27.06萬畝,截至2017年,全市森林覆蓋率已達51.86%。
充分利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安順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的首要重點是強調經濟建設,但是,經濟建設的道路上,更要注重生態文明建設,從客觀的角度上看,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說,脫離生態文明建設去抓經濟建設是不切實際的,生產力的發展只有與生態文明建設密切聯系起來,才更容易實現經濟大發展,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在不脫離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上,進行經濟建設,再把經濟建設取得的成果應用到生態建設中去,二者相輔相成,共同實現發展,這也是科學發展經濟的必由之路。
(作者單位:中共安順市西秀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