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敏
【摘要】網絡直播井噴式的增長沖擊了網絡發展的固有業態,開辟了新的發展空間,但其失真、失范、失德等亂象也暴露出隱患,制約了網絡直播行業的健康發展。應深刻分析網絡直播亂象的深層次原因,采取“德律+行律+法律”的多重約束方式,促使網絡直播行業良性發展。
【關鍵詞】網絡直播 行業監管 法律約束 【中圖分類號】D82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網絡直播產業迅猛發展。作為一種新的社交平臺,網絡直播對促進信息交流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一些網絡主播頻頻曝出丑聞,不僅給社會帶來負能量,也抹黑了整個行業。2018年,受到短視頻行業的沖擊,網絡直播行業出現分化和“頭部效應”,排名靠前的公司潛力可觀,而中小公司面臨淘汰出局的危險,行業進入轉型調整期。凈化網絡空間、維護網絡生態、整治網絡直播亂象正當其時。
失真: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傳播網絡謠言。為了吸睛、吸粉、炒作、逞能或者受不正確的價值觀等影響,有的主播惡意利用熱點新聞扭曲事實、捏造謠言,傳播不負責任的言論,增加了社會矛盾,對社會產生了消極影響。還有的主播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隨意發表言論,對心理不夠成熟的青少年觀眾產生誤導。二是推送虛假廣告信息。通過對網絡直播平臺服務協議的研究發現,幾乎每個平臺都將廣告信息推送與服務協議綁定,用戶必須先同意平臺通過郵件、短信、站內信息或者其它途徑推送廣告信息,才能進入平臺,并且平臺不對廣告信息的真實性負責。由于監管有難度,傳播虛假廣告、詐騙信息等行為仍不同程度存在。
失范:“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網絡直播作為網絡化、大眾化信息傳播媒介,屬于公共空間,具有社會責任屬性。但由于發展時間不長、進駐門檻較低、社會泛娛樂化等諸多原因,網絡直播平臺問題頻出。不但沒有起到“身正為范”的作用,還對整個社會風氣產生負面影響。網絡直播“小而眾”的特點,決定了監管部門不可能對每個主播進行實時監督,主播隨意性較大。一些低俗內容誤導觀眾審美,日益凸顯泛娛樂化傾向,不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
失德:失德是違背道德的事件。此類事件損害公眾利益,敗壞社會風氣,影響十分惡劣。一些主播打擦邊球,直播一些大尺度、低俗化的內容,以此滿足觀眾感官刺激。“直播造人”“直播換衣服”等不雅視頻通過網絡廣泛傳播,這些行為不顧價值尺度,挑戰社會公德,踐踏法律底線,成為社會關注的輿論焦點。網絡直播是圖像、語言、文字的實時傳輸,主播與觀眾之間通過大屏幕實現互動,在網絡環境的“軟約束”下,時常出現涉黃、涉暴、涉毒內容,成為凈化網絡環境的絆腳石。
僥幸心:僥幸心理是人的本能心理,當人的意志薄弱時,僥幸心理會支配人的行為。就網絡主播失范失德行為來講,僥幸心理源于較低的成本預期,對自身行為的危害性認識不足,認為網絡空間是虛擬的,網絡行為對現實生活影響不大,用出格的行為換取粉絲和經濟利益,成本低、效益大。僥幸心理源于監督的缺失,網絡直播平臺主播數量龐大,很難做到監管全覆蓋。網絡直播是新興事物,網絡空間與現實空間呈現出不同特點,現有的法律法規對網絡直播的內容規定較為模糊。同時,由于執法機構監管力量有限,對網絡違規行為查處力度有待加強,法律的威懾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功利心: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從網絡主播層面分析,網絡主播通過增加粉絲量和關注量,可以獲取更多的“鮮花”或者“打賞”,從而獲得經濟效益。網絡直播是一個競爭性平臺,在利益的驅使下,部分主播為了博取粉絲眼球,突破行業底線,提供各種新奇刺激的內容。從網絡平臺層面分析,與傳統媒體截然不同,根據市場競爭法則,網絡直播作為新興媒體,其價值體現在粉絲量和網絡流量上。個別直播平臺為了經濟利益,“打擦邊球”,縱容、默許甚至鼓動網絡主播通過傳播淫穢、色情、暴力等內容,博取關注。
獵奇心:獵奇心理表現為對外部世界充滿好奇與向往,追求新奇刺激。美國學者尼克拉斯·米爾佐夫認為,“視覺文化并不取決于圖像本身,而取決于對圖像或是視覺存在的現代偏好”。由于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日益呈現碎片化、浮躁化狀態,部分青年群體理想信念淡化、缺少夢想,對集體、社會的歸屬感不強,不追求實現人生價值,片面追求感官刺激。青年群體作為網絡直播的主要受眾,網絡直播平臺刻意迎合青年群體的“現代偏好”心理。網絡主播與觀眾本身是市場需求和供給的關系,需求催生供給,網絡直播營造的寬松、互動、趣味、實時的社交平臺,對青年觀眾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因此部分平臺選擇鋌而走險,險中取財,導致網絡直播亂象層出不窮。
道德自律是規范網絡直播的根本之策。由于網絡空間是意識形態領域的重要戰場,所以要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力,營造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正能量多了,負能量就少了,比如,高校教師直播授課、資深醫師直播健康知識、文化專家直播講解文物、基層干部直播講黨課等,這些方式都取得了良好效果。有關部門要引導直播平臺強化核心競爭力理念,讓平臺深刻認識到聲譽在產業轉型調整時期的敏感性和重要性,敦促平臺自覺建立完善主播準入制度,明確規定主播準入條件,嚴格把關主播身份,將素質低下、影響惡劣的低俗主播列入黑名單、終身禁播,通過優勝劣汰提升主播的整體素質。網絡直播平臺要鼓勵主播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的學識,走出低俗文化的怪圈。
行業自律是規范網絡直播的重要舉措。網絡直播行業正處于調整轉型的關鍵時期,部分公司依托資本優勢產生一些爭議性的競爭行為,導致行業陷入惡性循環。行業自律是先于法律監督的自我規范行為,政府部門應整合力量,牽頭成立行業協會,發揮協會對行業的引領作用,完善協會規則、制度、標準,規范協會運行。同時,嚴把直播內容審核關,探索建立網絡直播編輯制度,對直播內容負責,保證個體向公眾傳播健康向上的內容。行業協會要通過技術手段強化監督,鼓勵企業加強技術研發,通過技術手段監督過濾涉黃、涉暴、涉毒等低俗內容,組織開展行業交流活動,共同探討網絡直播未來發展方向,促進行業穩步發展。
法律約束是規范網絡直播的基礎保障。由于網絡空間的特殊性,制定完善相關法律迫在眉睫。比如,在對網絡直播“灰色地帶”的界定上要進一步細化,堅決防止“打擦邊球”現象。依靠完善的法律、強有力的執行,強化行業規范意識。強化網警經常性巡邏,發現有傳播違法違規信息的直播平臺,立即采取相應的處置措施。在法律框架內,政府可結合地方實際,建立規則制度,構建全方位的監督體系,促進網絡直播行業健康發展。
(作者為銅陵學院文學與藝術傳媒學院講師)
【注:本文系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安徽高校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控制與引導研究”(項目編號:AHSKQ2016D85)成果】
【參考文獻】
①劉瓊、黃世威:《網絡視頻直播平臺管理規章的取向——基于8個移動直播平臺用戶協議的文本分析》,《當代傳播》,2019年第2期。
②祝華、陳力峰、陳昶潔:《當代網絡直播中的道德失范之困及對策》,《視聽》,2017年第1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