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龐德立

在現今生活中,由于工作、生活的節奏加快,人們的身心往往都處于緊張的狀態之中。長期煩躁、焦慮緊張、失眠等是目前許多人面臨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導致許多心理和身體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中華武術,源遠流長,品種繁多。太極拳這株武術百花園中的奇葩,以其技擊和健身等多方面的作用,深受人們的喜愛,成為世界上習練人數最多的一項運動。太極拳除了有非常高的健身價值外,在調節心理健康狀態方面也有其獨特的作用。
陳式太極拳的練習要求是在松靜自然、剛柔相濟的基礎上以螺旋纏繞的運動方式,在意識的調控下做有氧運動,這種運動方式和要求對心理狀態的調節有良好的作用。松靜自然是指在思想與情緒安靜的前提下,使精神和肢體兩方面都能得到舒適隨和的自然放松,從而可以有效地減輕精神和情緒方面的壓力,改善緊張焦慮的狀態,對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調節作用,使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處于最佳狀態。如“渾圓樁”,通過周身的松靜自然,思想的清靜平和,心理的安靜釋然,呼吸的深、長、細、勻、自然放松,最終正是要進入一種虛無淡泊狀態。而這種看似一無所有的“虛無淡泊”狀態,就能給練習者帶來最佳感受。虛無淡泊,是一種虛懷若谷、恬靜無欲的平和心境,而這種心境借助于一種拳術活動來實現是頗有情趣的。這種狀態,恰是陳式太極拳習練過程中所追求的一種極高境界。
同時,陳式太極拳通過外三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以及內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的練習方法,使練習者全神貫注地沉浸在練拳過程之中。通過這種舒緩而放松的運動方式,首先可以把許多負面情緒排除在意念之外,在拋開負面情緒的致病因素后,一些心理疾病即可緩解,其次可以調節習練者的情緒和情感。練習陳式太極拳時要求“心氣下降”的意念狀態,把雜亂的心情暫時放松,把意念納入到太極拳的動作里面,可以使其將負面的心情“拋諸腦后”。此時各種刺激和雜亂的感覺會慢慢減少,心情和思維會慢慢恢復正常,意識也會回歸到清醒的狀態。
另外,陳式太極拳要求動作螺旋纏繞、松柔圓活、松而不懈、立身中正、含胸塌腰、氣沉丹田、節節貫穿等,達到導引經絡、通暢氣血的效果。所謂“心靜方能體松”,這樣才能有意識地調控中樞神經系統。這些基本的練習要領,可以緩解神經過度緊張,減輕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負面的情緒也會逐漸消失。長時間練習陳式太極拳,可有效地減少負面情緒的產生,培養積極進步、性格謙遜隨和的良好情緒,從而延緩生理與心理衰老的速度,改善人際關系,使社會安定和諧。另外,陳式太極拳對因失眠造成的心理功能障礙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并能延緩記憶力、注意力的衰退,改善和調節各種因失眠引起的心理狀態和癥狀。
人體的各種活動依賴于大腦皮層神經細胞的興奮與抑制的調節,而人體動作的變化、協調及平衡則全由中樞神經系統來指揮。陳式太極拳習練過程中,要求全神貫注,沉心靜氣,意守丹田,排除一切思想上的干擾,在意念的支配下進行。在陳式太極拳里,像基本功的纏絲勁練習以及各種樁功、采氣法、抓氣法等內容,由于動作簡單,因此就更加講究與呼吸的配合和意念的引導。習練者真能做到上述要求,就能有效地保持大腦皮質神經興奮和抑制的平衡,調節神經系統的正常運轉,對那些由神經系統障礙而引起的疾病有顯著的療效。
在日常生活中,直覺領悟往往是短暫的,而練習陳式太極拳卻可以將直覺延長為一種持久的意識。在陳式太極拳的理論之中,有很多可與人生實踐相合之處。比如,身法上強調要始終保持“立身中正”“不偏不倚”,習練日久,自然會感悟做人的基本原則;動作運行上講究“不丟不頂”“無過不及”等原則,讓你領悟中庸之道;在“含胸塌腰”“屈膝松胯”中感悟謙卑之心;在“剛柔相濟”“快慢相間”中聚集正能量等。太極拳非一日之功,人的道德修養更是一個長期的陶冶過程。只要堅持練習,理論上就會漸通,人生修為就會漸悟。
在擺脫了激烈競爭、緊張節奏的工作后,通過練習陳式太極拳而進入一種無干擾、無欲念的寧靜之中,可以獲得清心悅目的最佳情感,可以感知人生的另一面。對于浮躁焦慮的現代人來說,忙碌之余練習太極拳,體會到這種空靈寧靜的心境,會給人生帶來新的情趣。陳式太極拳對人的修身養性來說,是不可多得的“清心劑”。正因為陳式太極拳特殊的運動形式和學習方法,才會成為人們喜愛和追求的修身養性的運動方式。也正是太極拳擁有這樣特殊的運動形式和學習方法,才能讓練習者最終達到內外兼修、德藝兼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