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筱 珠

如果說有誰的一生,貫穿了近代中國政治、文化、思想、改革,那想必唯任公一人耳。解璽璋著的《梁啟超傳》,沒有按年譜來,而是以梁的交往人物為綱,勾勒其一生的活動。以人物為中心敘述歷史,其實最難的就是如何保持客觀,本書分別結合梁與同時代前后諸人物來寫的體例,以梁啟超的生平經歷為縱軸,以梁啟超與康有為、袁世凱、孫中山等人的交往橫向鋪展開來,以點帶面、以人帶史,重新評估了梁啟超及其思想的歷史價值與當代意義;并以寬廣的視野和宏大的格局,以梁啟超為中心展示了晚清民國大變局中一代知識分子的痛苦、彷徨及艱難求索的歷程。
清朝末年,有兩個廣東人叱咤當時中國的歷史舞臺,一個是康有為,一個是他的徒弟梁啟超。他倆領導的“公車上書”運動和后來的“維新變法”運動,震動了整個中國,給當時貧窮落后的清政府發出圖存救亡,振興中華的時代強音。從公車上書到1929年辭世,梁啟超在中國近代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對內的革命,對外的宣傳,既支持革命,又不反對專制;對近代文學界的種種貢獻;與康有為、徐志摩、袁世凱之間莫測的關系等等,一切的一切都反映了他的多面性和糾結性。
梁啟超一生致力于中國社會的改造,為了民族強盛和國家繁榮,竭力吶喊,四處奔走,付出了幾乎全部的心血。然而他的政治主張卻又因時而異,不斷變化,前后矛盾,以致難以令人信服。在維新運動期間,梁啟超隨康有為亦步亦趨,無論辦報或教學,都注意并且用力闡述康有為的改良思想和變法理論。他以公羊三世說和西方進化論為依據,鼓吹變法,講求維新,宣傳西方科學文化,充分顯露了年輕愛國志士的朝氣和銳氣。
從擁袁到反袁,從護國到擁段。一變再變,終于技窮。有人說,他是悲劇人生,喜劇性格。的確,梁在政治上的作為無一成功,但他的一生依然自在。我最敬佩他之處在于,他是個性情中人,富于人情味,卻又不失理性和智慧。對子女的教育非常成功,無疑是個好父親。對糠糟之妻關懷坦誠,也是好丈夫。
梁啟超百科全書式的研究以及他在重大歷史關頭的表現,就是高揚革命的民族精神,是希望國家富強、走向振興。這也是他一生從事學術、從事政治最重要的一個動力。比如著名的《少年中國說》,梁啟超以其富有感染力的筆觸,將他振興國家的追求吶喊出來,讀完后讓人有血脈賁張的感受:“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這一篇激情飛揚的文章,激勵了無數有為的年輕人走上報效國家的道路。我們也許可以說,梁啟超的影響超過同時代的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