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現代農業發展戰略下植物新品種的知識產權保護研究

2019-08-20 13:46:50劉惠明張雨溪
江蘇農業科學 2019年9期

劉惠明 張雨溪

摘要:我國連續多年高度聚焦“三農”問題,為加快種業要素資源依法有序流動,推動科技成果有效轉化,有必要建立完善的植物新品種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我國目前的保護模式是排除專利權,以品種權進行保護,然而在該體系下,出現了科技成果應用率低、品種同質化、育種者權益遭受侵害等現實問題。在對中外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的比較研究中,借鑒域外的成熟經驗,建議做好專利保護和品種權保護的銜接,建立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提高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DUS)審查技術和能力,提升全社會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以促進科技創新,實現現代農業發展的戰略目標。

關鍵詞:農業發展戰略;植物新品種;知識產權;品種權

中圖分類號: D923.4;F323.3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9)09-0342-05

“三農”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后院,發揮著壓艙石和穩定器的重要作用,受到國家高度重視。2019年伊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發布,這是21世紀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第16年聚焦“三農”問題,國家將“三農”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點強調要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對解決“三農”工作中出現的難點、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意義深遠。在現代農業發展戰略的指引下,種植業也積極跟進發展步伐,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在中央一號文件的基礎上,發布了《關于做好2019年農業農村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組織開展良種聯合攻關,加快培育一批高產穩產、優質專用、綠色生態、適宜機械化輕簡化新品種。在現代農業發展方針下,完善植物新品種的保護制度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1 我國植物新品種的知識產權保護現狀

科技創新所凝結的知識產權成果是提升農產品供給效率的重要推動力,加強和完善植物新品種的知識產權保護成為了農業發展戰略下的重要課題。眾所周知,植物品種的培育與創新對農業、醫藥、食品、烹飪、園藝等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關系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農作物新品種的出現更是推動現代種業發展、掌握農業發展主動權的關鍵。植物品種的概念規定于《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1991年文本)》,指已知植物最低分類單元中單一的植物群,不論授予育種者的權利的條件是否充分滿足,該植物群可以是以某一特定基因型或基因型組合表達的特征來確定,至少表現出上述的一種特性,以區別于其他任何植物群,并且作為一個分類單元其適用性經過繁殖不發生變化。植物新品種是一個法律概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將其闡述為經過人工培育的或者對發現的野生植物加以開發,具備新穎性、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并有適當命名的植物品種。

完善的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通過對育種者權益進行保障,建立合理的利益回饋機制,促進科技成果有效轉化,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我國于1999年加入《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1978年文本)》,成為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UPOV)成員國,頒布并實施了一系列直接或間接為植物新品種提供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條款,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及其相關的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指南》《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植物新品種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犯植物新品種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農業部植物新品種復審委員會審理規定》《農業植物新品種權侵權案件處理規定》以及《林木種質資源管理辦法》,并在2015年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應當強化植物新品種的知識產權保護。

我國法律與植物新品種保護有關的具體內容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植物品種不授予專利保護;第二十五條第二款規定,對植物品種的生產方法可以授予專利權。《專利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一章第4.4節規定,植物品種不能被授予專利權;第二部分第十章第9.1.2.3節規定,可以借助光合作用,以水、二氧化碳和無機鹽等無機物合成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來維系生存的植物的單個植株及其繁殖材料(如種子等),屬于本部分第一章第4.4節所述的“植物品種”的范疇,不能被授予專利權。植物的細胞、組織和器官如果不具有上述特性,則其不能被認為是“植物品種”,可以授予專利保護。此種立法設計體現了立法著重保護公共利益的價值選擇,《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立法精神是保護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但是植物品種,尤其是農作物品種較為特殊,對個人權利的絕對保護會制約社會利益的獲得,一旦植物品種受專利權保護,必然在一定的時間空間內形成壟斷,有礙公共利益,因而被排除在外。

在植物新品種難以獲得專利權保護的情況下,育種者的權利保護依賴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規定,對于符合特異性、一致性、穩定性、新穎性,并具有適當品種名稱的植物新品種,可以向農業部(現農業農村部)和國家林業局申請品種權保護。品種權的內容包括排他的獨占權,即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品種權所有人許可,不得為商業目的生產或者銷售該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不得為商業目的將該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重復使用于生產另一品種的繁殖材料。品種權的權能包括以下幾項:(1)生產權。品種權人可以生產享有權利的植物新品種,并排他地禁止他人以商業為目的生產該植物新品種;(2)銷售權。品種權人可以銷售享有權利的植物新品種,并排他地禁止他人銷售該植物新品種;(3)標記權。品種權人可以在經授權的品種上標記已授權品種的申請號、權利人姓名、授權時間與特征等;(4)許可權。品種權人除可以自己實施品種權外,還可通過簽訂許可合同的方式許可他人實施其品種權利,允許他人為商業目的生產、銷售或使用其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被許可人只能在合同所規定的范圍內生產、銷售或利用其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5)轉讓權。品種權人可轉讓植物新品種的申請權和品種權。

品種權保護有2種例外情形,即利用授權品種進行育種及其他科研活動、農民自繁自用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第1個例外是基于科學發展的需要,植物新品種運用于科學研究有利于更高效地促進種植業成果的科技轉化,對公共利益的貢獻顯著高于個人品種權的實現,且法律規定只限于科學研究,不包括商業投產,對品種權人不會造成實質性的經濟影響;第2個例外是基于保障農民利益的現實國情,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民的利益受到高度重視,保護農民在留種中的基本權利有其合理性,農民長期以來有留種、繁殖及種子交換的習慣,如果剝奪了農民這些權利,可能會增加農民負擔[1]。

綜上所述,我國的植物新品種知識產權保護模式表現為將植物新品種排除在專利權保護之外,僅對其非生物學生產方法授予專利權,對其進行有豁免例外的品種權保護。

通過對OpenLaw法律數據庫中2004—2018年的植物新品種權案件進行統計,以侵權案由為分類標準,結果顯示,以侵害植物新品種權糾紛為案由的判決共計281起,以植物新品種權屬糾紛為案由的判決共計4起,以植物新品種申請權權屬糾紛為案由的判決共計2起,以植物新品種合同糾紛為案由的生效判決共計22起。案件的主要爭議焦點包括訴訟主體是否適格、侵權行為的認定、證據的效力、損害賠償的確定等(圖1)。

2 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的不足和域外經驗

2.1 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存在的問題

我國《專利審查指南》中一概排除了與植物有關發明的可專利性,僅對非生物學生產方法授予專利權;對符合特異性、一致性、穩定性、新穎性,并具有適當品種名稱的植物新品種進行品種權保護。盡管立法初衷合乎情理,但在多年的法律實踐中仍出現了權利人科技成果轉化意愿差、品種趨向同質化、優良種質資源流失等負面情況,體現了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的不成熟,具體問題包括以下幾點。

2.1.1 植物新品種市場轉化率低 由于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不完善,高校和科研單位科研成果對接市場的機制不成熟,存在非常明顯的重研究輕推廣的現象[2]。在植物品種權的出讓過程中,由于對植物新品種保護認知水平的差異,風險創新主體與受讓方信息不對稱,對于知識產權價值理解上的不一致,是影響當前我國植物新品種出讓意愿的主要原因[3]。

2.1.2 育種同質化嚴重 我國加入的《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簡稱UPOV公約)是1978年文本,非1991年文本,沒有建立實質性派生品種(EDV)制度是誘發育種同質化的一大因素。實質性派生品種是指由原始品種實質性派生,或者由實質性派生品種再次派生出的品種,其與原始品種相比,除了因派生行為導致的性狀明顯差異外,其余性狀與原始品種的基因類型或者基因型組合決定的性狀保持一致,例如雜交水稻品種豐兩優1號和揚兩優6號,無論產量還是外觀都難以區分。實質性派生品種的泛濫,易導致杜撰育種過程的惡行,增加審查授權和品種權執法難度,助長模仿育種的不良之風,引發品種權屬糾紛。建立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實際上是把原始品種權人的權利延伸到了實質性派生品種,以激勵育種者對原始品種的創新。

2.1.3 優良種質流失至國外 知識產權在植物新品種保護領域的短板為其他國家在提供更好的知識產權保護的基礎上攫取我國的生物遺傳資源提供了機會。其他國家利用其知識產權保護優勢,誘導我國的優良種質資源流失至國外,形成了新的資源掠奪,甚至出現“種中國豆,侵美國權”的荒謬局面。

2.1.4 農民留種權的濫用 現行品種權保護范圍僅限于繁殖材料生產和銷售環節,保護客體限于授權品種繁殖材料,保護范圍未延伸到存儲、運輸等環節,也未延伸到特定條件下利用繁殖材料所獲得的收獲物。不少侵權企業委托農民進行大規模育種,但由于現行制度沒有對農民和自繁自用作出明確規定,而無法追究這些侵權行為的法律責任[4]。

2.1.5 落后的技術檢測手段 目前國內種子行業普遍采用第一代SSR法DNA檢測技術進行種子檢測。然而,此法是基于瓊脂糖凝膠電泳、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或毛細管電泳比大小進行分型,僅僅用到十幾到幾十個SSR標記,普遍存在著標記數量有限、準確度不夠、通量低、參考品種不足等缺陷,即使差異位點數為零,也不能判定是否為相同品種,仍需進行田間種植鑒定,耗時費力,根本不能解決維權打假對時效性、準確性的需求,上述問題的懸而不決將直接影響原始植物品種育成的積極性,阻礙現代種植業的創新發展[5]。

2.2 域外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

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具有不同的特點,對中外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進行比較研究有助于認識我國植物新品種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不足,并為完善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提供思路。

2.2.1 美國的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

美國植物新品種保護的特點在于植物專利在部分范圍內受到認可,以及獨特的書面審查制度。美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有2種方式:一種是通過專利保護無性繁殖的新品種,但不包括塊根、塊莖植物;另一種是通過植物新品種保護法保護有性繁殖和其他植物新品種。并且美國是所有UPOV成員國中唯一通過書面材料進行特異性、一致性、穩定性(DUS)實質審查的國家。審查員依據申請人提交的新品種描述信息和試驗數據作出是否符合授權條件的判斷,對預防虛假數據提供作出了3個層面的保障:首先,申請人必須在申請書上簽字,若發現申請人提供的信息不實,審批機關可以宣告其品種權無效;其次,如果客戶發現新品種名不符實,可以對品種權人提起訴訟,并停止購買該品種;最后,大學對一些主要作物進行獨立田間試驗,并公布這些品種性狀,如果獨立試驗數據與申請人提供的不一致,可以向申請人提出質疑。

2.2.2 英國的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

英國植物新品種保護的特點在于其DUS測試的精細化操作。英國育種者培育的品種若要得到保護,必須首先對品種進行DUS測試,其DUS測試具有公正、權威、科學的特點,從事測試的機構不進行任何育種和品種開發工作,獨立開展測試,不受外界行政和經濟的干擾,保證了測試的公正性;測試機構是由英國農業部指定的,經費主要來自政府和農場主,其工作結果獲得了充分的認可,保證了測試工作的權威性;測試機構擁有現代化的測試、分析手段和各類生態試驗田,從事測試的科技人員法律意識強,且創造性地采用生物技術等新方法進行測試研究。

在測試操作上,英國也做到了精益求精:(1)以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的指南為框架,按植物分類學的概念對作物的性狀進行測定方法和分級標準的規定,制定各類作物的DUS測試指南,并在制定指南時,聽取政府、農場主、育種者、有關行業代表的意見。(2)按性狀進行分級、分組保存,建立對照品種庫進行對照篩選。英國的植物品種對照庫包括各國受保護的、進入各國國家目錄的、已提出申請植物育種者權利或進入國家目錄的、在生產中已使用或被銷售的以及出版物上刊登的品種等,入庫前進行登記、稱質量,測定純度、發芽率、水分含量。對照品種庫的建立使申請保護的品種有對照和對比,可準確確定品種的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在進行DUS測試前,測試人員對申請者提供申請品種的各種性狀進行研究,從計算機管理的對照品種庫中選取對照品種,對照品種的篩選更加科學準確。(3)進行DUS測試前要求育種者填寫申請調查表,詳細地填寫申請品種的各種性狀、選育過程、親本來源或材料來源、發芽率、純度、凈度以及品種的質量等,甚至要求提供照片。(4)有針對性地進行試驗安排。按照品類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測試時間和測試面積,每個參試品種至少重復2次,隨機排列,且在申請品種播種前不允許進行激素和化學處理。(5)注重多元主體的參與,在測試中邀請各領域的專家,利用相應的經驗、知識,確定申請品種的特異性,同時積極和育種者保持聯系,及時交換意見[6]。

2.2.3 日本的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

日本植物新品種保護的特點包括對品種權的延伸、品種權的例外以及書面審查和DUS測試相結合的審查方式。

日本品種權可以延伸到下列品種:(1)其性狀不能與受保護品種區別的品種;(2)受保護品種的依賴性派生品種,而受保護品種本身不是依賴性派生品種;(3)需要反復利用受保護品種進行生產的品種。

日本同樣規定了品種權的例外,其例外規定與我國類似,包括科學研究和農民自留種。但是在農民特權問題上又作出了例外規定,《農業種子和種苗法》規定的農民特權的例外包括:(1)與品種權人之間有某種協議;(2)受保護品種屬于農林水產省指定的無性繁殖植物。農林水產省對屬于無性繁殖植物種和屬的品種作了相應的規定,指定了23個種和屬,其中有22種是觀賞植物,另外一種是蘑菇,這些種和屬的品種不適用農民特權。

日本采取了書面審查和DUS測試相結合的審查方式,根據品種的不同和申請者的情況,來決定采取何種方式進行審查。如果申請保護品種的相關性狀在國家品種性狀數據庫有描述,并且申請者提供的信息準確可靠,那么審查員會采取書面審查方式。除此之外的其他品種進行DUS測試,DUS測試既可能由審查機構自己來進行,也可能委托申請者來進行。如果審查員判定申請者有足夠的能力進行DUS測試,則會委托申請者按照指定的要求進行測試,審查員在適當的時機進行檢查,最大可能地提高效率,節省成本[7]。

2.2.4 俄羅斯的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

俄羅斯植物新品種保護的特點在于確立了專利持有人以及寬泛的育種(成果)保護例外。《俄羅斯聯邦民法典》規定,育種(成果)權利的主體包括育種(成果)的直接創造者(育種人)、專有使用權擁有者(專利持有人)、其繼承人和其他權利承繼者[8]。《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的第四部分引入了對育種(成果)專利形式的保護,即稱之為育種(成果)專利。專利持有人被賦予了使用育種(成果)的專有權,同時排除任何未經專利持有人許可而使用育種(成果)的第三人。對育種(成果)專利形式保護的本質性特點在于,法律規定了一個窮盡的對種子或繁殖材料可實施的行為清單,它是專利持有人專有的特權,其他任何人未經其許可不得實施這些行為。根據《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 1 421 條的規定,這些行為包括生產和再生產,在播種之前進行連續繁殖,出售和進行其他方式的民事流轉。

《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1 422條規定的申請無償利用已經取得育種(成果)專利權的情形較為寬泛,包括(1)為滿足個人、家庭或其他與經營活動無關的需要而實施的行為,且該行為不以獲取利潤為目的;(2)為科學研究和試驗目的而實施的行為;(3)為了創造另一植物品種而將其作為源材料的利用行為,但本法典第1 421條第4款規定的情形除外;(4)為在農場區域內從俄羅斯聯邦政府規定了種、屬的植物品種中培育植物品種而利用農場獲得的植物材料;(5)對專利持有人或經他同意由其他人投入民事流轉的種子、植物材料、育種材料和商用動物實施的任何行為,但下列行為除外:繼續繁殖動、植物品種。

2.2.5 歐盟的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

歐盟的植物新品種保護特點表現為信息化手段帶來的高效率審查以及建立了品種權和生物技術發明專利間的強制交叉許可制度。

根據《歐盟生物技術發明保護指令》的相關規定,當一名育種者(一項生物技術發明的專利權持有人)不侵犯一項已有的專利權(植物品種權)就無法獲得或利用一項植物品種權時,在繳納適當使用費的前提下,他可申請一項使用該專利所保護發明(受保護的植物品種)的非排他性強制許可,條件是該許可對其使用應受保護的植物品種是必要的。成員國應規定,當授予此種許可時,專利權持有人(植物品種權持有人)應有權在合理的條件下得到使用該受保護品種(發明)的交叉許可[9]。

3 完善我國植物新品種知識產權保護的建議

3.1 完善并協調法律法規

與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相比,我國法律存在滯后性、操作性差、協調性不足的缺陷,有必要對其加以完善,具體建議包括以下幾點:

3.1.1 加強專利與品種權保護之間的制度銜接

美國、俄羅斯及歐盟立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允許對植物新品種進行專利保護,專利保護有利于推動發明創造的應用,提高社會創新能力和經濟水平。我國法律在專利保護與品種權保護方面銜接不足,有3個方面的表現:其一,由于無性繁殖植物的特殊性,涉案材料定性為植物的組織、器官還是繁殖材料,界限模糊;其二,某一植物品種,尤其是轉基因的植物品種,必然涉及親本材料、雜交方法等多種技術元件,需要綜合運用專利、品種權等多種知識產權保護形式,有必要明確育種方法發明專利和基因專利的保護范圍;其三,缺失品種權和生物技術發明專利間的強制交叉許可制度。我國植物新品種已經表現出市場轉化率低、優質種植資源流失的現狀,強制交叉許可制度實屬必要。我國司法實踐在品種權的強制許可方面已經做出一定突破,在“天津天隆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與江蘇徐農種業科技有限公司互訴侵害水稻‘9優418父本和母本品種權侵權糾紛案”[10]中,明確合作選育雜交品種的,出于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必要,雙方如果沒有就后續權利及親本權利的行使進行約定,應視為合作雙方均有權使用對方親本生產雜交品種(僅限于生產和銷售合作品種,不得用于其他商業目的)。不同知識產權之間的良好銜接在推動知識產權運用和科技成果轉化的同時,也減輕了育種者的負擔,帶動了其創造積極性。

3.1.2 延伸品種權,建立派生品種制度

為應對我國育種同質化的現狀,加強對育種者權益保護,有必要考慮建立派生品種制度。UPOV公約(1991年文本)第14條(5)規定,符合下列條件時,該品種即被看作是原始品種的實質性派生品種:(1)從原始品種實質性派生,或者從其本身是該原始品種的實質性派生品種產生,同時保留了表達由原始品種基因型或基因型組合產生的基本特性;(2)與原始品種有明顯區別,并且除了派生引起的性狀差別外,在表達由原始品種基因型或基因型組合產生的基本特性方面與原始品種相同。只有建立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通過規定實質性派生品種的商業化應用需要獲得原始品種權人的授權,并向原始品種權人支付一定的使用費,承認原始育種人的辛勤勞動,才能有效遏制修飾性育種和模仿性育種現象,規范市場秩序[11]。

3.2 注重借鑒典型案例的指導經驗

一些社會影響大、所涉問題典型的案件判決為植物新品種保護中具體問題的應對提供了寶貴經驗,使我國的植物新品種知識產權保護更加完整精細,豐富了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體系,有助于處理我國植物新品種案件中的相關爭議焦點(爭議焦點統計見圖1),為證據、損害賠償等難點的解決提供了重要指導。

在證據方面,“萊州市金海種業有限公司訴張掖市富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侵害玉米‘金海5號品種權侵權糾紛案”[12]對涉及品種權侵權鑒定結論的解釋與舉證責任的轉移問題作出了指導,認為由于DNA指紋檢測的位點與特異性、一致性、穩定性(DUS)測試的性狀沒有直接對應關系,如DNA指紋檢測表明品種間差異位點為1的,應綜合考慮其他因素,此時舉證責任由被訴侵權方承擔。“敦煌種業先鋒良種有限公司訴新疆新特麗種苗有限公司、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四團侵害玉米‘先玉335品種權侵權糾紛案”[13]涉及法院證據保全程序與制止侵權合理費用的補償問題,明確邀請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參與田間取樣不是法院證據保全程序中的強制性要求,不能以未邀請有關專業技術人員協助取樣為由簡單地否定證據保全的效力。“陜西天丞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訴陜西大地種業有限公司興平分公司侵害小麥‘西農979品種權侵權糾紛案”[14]中,強調權利人應采用合法有效的證據收集程序,并使收集的證據形成完整的證據鏈,否則將無法有效證明侵權行為成立。

“河南金博士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訴北京德農種業有限公司、河南省農業科學院侵害玉米‘鄭58品種權侵權糾紛案”[15]確立了以損害賠償替代停止侵權的責任承擔方式,盡管被告的品種權侵權行為成立,但考慮到其已經支付了巨額的“鄭單958”品種權許可費,并為生產“鄭單958”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因培育“鄭單958”必須使用親本“鄭58”,若禁止被告使用親本“鄭58”將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判令以賠償費彌補其損失。法院在充分考慮涉案雜交種的市場收購均價、市場銷售均價、許可使用費數額以及行業協會關于成果收益分配指導意見等因素的基礎上,確認被控侵權人所獲利潤遠超過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數額時才會全面支持其賠償請求。

3.3 提升植物新品種審查和測試技術

我國目前已建成包括1個DUS測試中心、27個測試分中心、3個專業測試站的測試體系,基本滿足我國農業植物品種DUS測試需求。但由于我國的DUS測試體系起步晚、技術相對落后,與國際先進的測試站相比差距較大。特別是在先進設施設備及機械化、智能化工具的應用上基本還處于空白狀態,大量測試工作依賴人工。未來的測試體系建設要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提高建設標準,建成設施設備現代化、田間耕作機械化、性狀觀測智能化、數據分析自動化的DUS測試機構[16]。

此外,還需要不斷完善品種測試指南和鑒定標準,推進測試指南標準化進程。借鑒英國精細化的DUS操作標準,科學完整地制定各類作物的DUS測試指南,并聽取專家、育種者、種植者等各行業的意見。制定并執行規范化和標準化的測試流程,保證測試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3.4 加強植物品種權相關服務體系的建設

首先,推進向社會公眾及時有效提供有關品種權的公共信息服務,實現品種權申請、審查、測試、授權和信息披露的數字化。加快構建在線申請、審查辦公系統,提高審查測試質量和效率,探索建立審查員與申請人溝通交流機制,做到信息共享,公開透明,盡可能減少復審和異議比例[17]。其次,開展植物新品種保護相關政策法規的宣傳研究工作,鼓勵社會組織提供相關的法律援助及公益咨詢服務。再次,發展專業化的中介服務機構,規范其品種權申請、許可轉讓等品種權維護與應用服務的內容。最后,提升全社會的植物新品種保護意識。育種者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沒有維權的方案和止損措施,侵權者認為侵權行為無可厚非,習慣于“搭便車”快速獲取利潤,忽視了對他人權利的侵犯和對創新力量的扼殺問題,他們應加強對相關法律知識的學習。

完善的植物新品種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有利于促進科技成果的傳播和轉化,是全面推進種植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對實現我國農業增效高質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參考文獻:

[1]張 平. 論知識產權制度的“產業政策原則”[J].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9(3):121-132.

[2]馬春艷,馮中朝. 我國農業生物產業技術創新的路徑選擇[J]. 農業現代化研究,2007,28(4):476-479.

[3]王 宇,沈文星. 知識產權保護影響作物轉基因育種創新意愿的政策機制研究[J]. 生物學雜志,2017,34(2):72-76.

[4]陳 紅,楊雄年. 現代種業發展戰略下強化植物新品種保護的政策措施[J]. 知識產權,2017(11):84-88.

[5]丁禹祺. 蔬菜種子品種權保護的現狀與對策[J]. 農業科技與信息,2019(1):72.

[6]徐一力. 英國植物新品種保護的測試[J]. 世界農業,2000(6):29-31.

[7]蔣和平,孫煒琳. 日本的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及借鑒[J]. 世界農業,2002(6):20-23.

[8]黃道秀. 俄羅斯聯邦民法典(全譯本)[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509.

[9]李菊丹. 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研究[M].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212.

[10]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 蘇知民終字第0194號民事判決書[Z]. 2011.

[11]鄒婉儂,宋 敏. 我國水稻育種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分析[J]. 中國發明與專利,2018,15(7):12-17.

[12]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 甘民三終字第63號民事判決書[Z]. 2013.

[13]最高人民法院. 民提字第26號民事判決書[Z]. 2014.

[14]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 陜民三終字第00080號民事判決書[Z]. 2014

[15]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豫法知民終字第00356號民事判決書[Z]. 2015.

[16]鄧 超,韓瑞璽,楊旭紅,等. 我國農業植物品種特異性、一致性、穩定性測試體系建設[J]. 中國種業,2019(1):10.

[17]崔野韓,溫 雯,陳 紅,等. 我國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工作回顧與展望[J]. 中國種業,2019(2):9-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高清|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区二区| 91视频99|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 免费a级毛片视频|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久久黄色视频影|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国产精品女在线观看|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女人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欧美精品H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无码av免费不卡网站| 免费观看无遮挡www的小视频| 高潮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第一色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中美日韩在线网免费毛片视频| 欧美色综合网站|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天天综合网站|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综合伊人| 99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午夜国产理论| 欧美激情第一区| 伊人色天堂| 成年女人18毛片毛片免费| 亚洲综合天堂网| 四虎精品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亚洲成人在线网|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精品福利视频网| 久久久噜噜噜| 不卡色老大久久综合网| 2022国产无码在线| 天天综合色网|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亚洲美女AV免费一区|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男人总站 | 日本在线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福利导航| 色欲不卡无码一区二区|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www网站| 国产精品成| 经典三级久久|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的|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亚洲性视频网站|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性喷潮久久久久久久久| 九九热免费在线视频| 71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久久无码av三级|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国产熟女一级毛片| 伊人中文网|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尤物|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 亚洲综合九九| 欧美一区国产|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