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 胡建軍

胡建軍 (本刊編委會委員)天元陸兵汽車科技有限總工程師,著名汽修專家。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會員,中國資深汽車維修工程師(SAE)。教育部汽車維修職業教育改革國家級課題組組長、專家委員;交通運輸部專業技能認證中心專家委員;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應用與服務分會汽車維修職業教育委員會專家委員。
這個課題是我在一次國際汽車再制造研討會上,聽到很多科學家、院士和專家共同提出的一個實踐性的觀點。“清潔工程”這個觀點和認識,深深地觸動了我多年苦苦追求與推行的理念,醍醐灌頂,我終于明白了我們汽車維修行業為什么長時間以來沒有解決“臟、亂、差”,就是因為我們始終為了清潔而清潔,并不認為清潔工作是科學技術含量很高的技術工作,沒有將其提高到系統工程層面來看待。由于版面的限制,該文章是一個四小時課件的概括,在2019年3月的AMR 2019北京國際汽保汽配展上,我就此內容做了一個半小時的演講,反響出乎意料的好。本文所刊登的雖然只是一些概念性的東西,但希望能夠引起維修人員的關注。
機械行業中清潔技術與清潔度控制最早應用于航天工業,20世紀初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和美國航天工業協會開始合作,并全面地將這兩個概念應用于汽車行業。
世界各主要發達國家對機械類再制造、維修保養過程中污染控制、清潔度控制一直給與高度重視,一些國家的行業組織和標準化機構都設有污染控制和清潔度控制技術委員會,負責相關控制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以及有關標準的制定、應用和實施。我國在這方面還是有一定差距的,汽車維修行業的差距更為突出。
清潔度表示在清洗以及換油后零部件表面或內部通道殘留的污物量,包括種類、形狀、尺寸、數量、重量等衡量指標,具體指標根據污物對零部件質量和整體機械功能的影響程度而定。
清潔度是指零部件、總成和整機特定部位(包括加工與不加工內腔)被雜質污染的程度。特定部位是指危及可靠性的特征部位;雜質是指使用、維修過程中本身殘留的、外界混入的和系統生成的全部雜質。
清潔度標準是用來回答“怎樣的清潔才是足夠清潔”的。通過清潔度檢測并規定限值,可減少顆粒磨損。對濾芯的堵塞、破損、失效,對回路中沉淀物造成的流量減小;對摩擦導致工作不良,密封材料異常磨損;積存的水垢;電磁轉換閥的工作不可靠或燒損等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隨著汽車制造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汽車零部件的清潔度要求越來越高,許多關鍵零部件的清潔度不僅影響系統和總成的作業效率,甚至直接影響和制約著汽車功能的實現。汽車產品清潔度是質量控制的重要指標之一,清潔度直接影響汽車的使用壽命和可靠性。因此,汽車的保養和維修過程中清潔技術和清潔度控制技術是清潔度控制的基礎,成為近年來備受關注的一個研究領域。清洗技術包括清洗劑、清洗劑的合理選用,清洗工藝條件的確定,清洗效果的確認,清潔度的檢測等。隨著汽車高端智能制造的發展,其制造過程中動力系統和傳動系統顯得尤為重要,為避免關鍵和重要零部件早期磨損和失效,一些關鍵和重要零部件都要經過多次反復清洗,才能達到標準清潔度。
長期以來,“臟、亂、差”成為汽修行業很多企業的代名詞。這里有幾個原因,一是從業人員素質不夠高,入門門檻較低;二是行業以經驗技術為主;三是維修保養流程、標準具有經驗型、預防性指導思想;四是對企業性質定位缺乏“工業”性服務意識,個體意識強,標準意識弱;五是近年來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加,人才需求倍增,汽車維修職業教育發展迅速,但教育內容缺乏對維修和保養技術從科學技術層面的理解和認識,講方法多,講為什么少。
在職業教育中,對于清潔工作,只是簡單介紹一些基本知識和方法,幾乎不會講清潔度標準和理論,因此在實踐中,技術人員缺乏對清潔度的認識。三十年前,從特約維修站到4S店,維修保養環境的改善帶動了行業整體環境意識和硬件投入的提升。但是到今天,大多數企業對于維修、保養過程中環境以及養護維修對象的清潔,也只是停留在外在形象和物件表面清潔工作(這種清潔度的認定也完全依據的是個人主觀的臆斷評定)的層面上。即便對于一些簡單的工藝要求和設備要求,大多數維修企業也都是參考機械行業的標準,企業或執行者都是以主觀判斷為標準。俗話說“心里有桿秤”,可這種心里的“秤”,每個人的標準都是不一樣的。
這里還有一點尤為重要,在汽車維修行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很多企業的確重視了“服務”的提升,遺憾的是,維修更加關注對人的“服務”,而往往忽視了對“技術服務”認識的提升,尤其是對工業技術服務認識的提升。工業強調的是體系、流程,也就是規范化、標準化,所以其實我們對“服務”的認識進入了一個誤區,過分強化對人的經驗的依賴。由于傳統維修以經驗為主,而這種經驗又是以個體經驗為主的,很難進行規范、統一和標準化,即便企業建立了相應的檢驗制度,也根本保證不了質量可靠的普遍性,更何況在目前狀況下,維修質量檢驗也是建立在以經驗為主導的檢驗基礎之上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傳統的維修環境基本上都是因地制宜,幾乎不考慮環境因素(溫度變化對裝配精度的影響、環境污染度、空氣污染度、維修過程媒介殘留)等對維修對象的影響,很難達到基礎件、零部件以及組裝過程清潔的徹底性。更深層的原因是認識,是國人重實踐輕理論的實用主義意識,從舊石器時代到500年前我們的發明創造都基于實用技術。
以汽車為例,從1880年戴姆勒、邁巴赫生產第一輛汽車到1981年,100年間,600多項發明,沒有一樣是中國人的,有名有姓的全是外國人。重實用輕理論的結果導致看問題只看表面,很少去探究緣由,提倡工匠精神,而忽略工匠技藝,隨著技術的發展與變革的轉變,在后工業時代,反而不利于工匠精神發展和傳承。在現代大企業,規模化生產環境下,要辯證地看待工匠文化,形而上學的工匠意識與現代汽車維修技術服務的要求是對立的。圖1所示為現代汽車養護的特點。
從科學技術角度分析,汽車上的能量系統因為不同的功能、運動形式、工作環境、溫度以及制造材料、加工過程、使用情況的差異對清洗過程和標準有著不同的評判和衡量要求。另外,隨著整車技術以及動力總成如發動機、變速器(自動變速器)制造精度的提高,清洗過程后,殘留物在一些死角、細縫、金屬和非金屬接觸面滯留(電腐蝕),以及微量的酸性、堿性殘留物也會對整機的裝配精度和后期的潤滑油功效產生極大的影響,圖2所示為放大100倍后被腐蝕的發動機缸壁。尤其很多運動部件,如活塞、缸套、軸類、齒輪、摩擦片等的表面,為了減少摩擦都經過鍍膜處理,在清洗過程中稍不注意,鍍膜就會脫落,后果很嚴重。對于現代汽車以及重點動力總成而言,清潔工作應由過去的傳統經驗型—只做某個零部件表面的清洗,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不考慮其功能、材料、加工以及熱工作狀態的變化,逐漸提升到系統工程層面上考慮,從科學實驗和科學理論出發,實施科學的清洗以達到恢復甚至于提升系統功能的清洗工程。這是一個質的變化過程,是一個由經驗技術向技術理論的變化過程,是由被動清潔向主動清潔的變化,是由表面清潔向系統清潔的變化,是由只考慮局部清潔到大環境清潔的變化。

圖1 現代汽車養護的特點

圖2 放大100倍后被腐蝕的發動機缸壁
汽車重要總成系統的清潔絕對是一項至關重要的環節,汽車的維修保養作業從本質上來說,幾乎都是在做清潔工作,汽車發動機、自動變速器、空調泵等都是高精尖產品,它們都有著很高或特殊的清潔度要求。現代科學養護的關鍵就是使清潔工作更精致、更精準、更精細、更完整、更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