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青梅
(山西省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職業病防治院,山西 大同037003)
煤工塵肺(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CWP)是從事煤炭生產工作的人員因為長期吸入生產性粉塵,而誘發以肺組織彌漫性纖維化為典型癥狀的全身性疾病,是對煤工生命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的一類職業病。由于肺纖維化,肺功能與抵抗力同步降低,增加了繼發肺結核發生的風險,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國際勞工組織(ILO)統計[1],約有25.0%的CWP患者死于肺結核。CWP病情進展緩慢且具有不可逆性,臨床尚無根治的方法,通過終身治療可改善癥狀,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加強CWP患者治療期間的護理干預,有益于促進患者癥狀緩解,優化生命質量。本研究旨在分析常規護理干預與綜合肺康復護理在CWP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8月至2017年9月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職業病防治院康復科收治的58例煤工塵肺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為男性,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9例。對照組年齡51~76歲,平均(69.2±3.0)歲;塵肺分期:Ⅰ期8例,Ⅱ期11例,Ⅲ期
10例。觀察組年齡52~78歲,平均(70.3±3.3)歲;塵肺分期:Ⅰ期7例,Ⅱ期10例,Ⅲ期1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GBZ 70-2015塵肺病診斷標準》中診斷標準[2]: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肺彌散功能進展性降低,X線胸片檢查提示肺部存在網狀與結節狀改變等。②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認知正常。
1.3 排除標準 ①合并精神類疾病、口語交流障礙者。②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
2.1 對照組 入院后給予抗生素、止咳、平喘、祛痰、吸氧及霧化吸入等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上給予常規護理,包括健康宣教、定時監測病情、飲食與用藥指導等。
2.2 觀察組 入院后給予抗生素、止咳、平喘、祛痰、吸氧及霧化吸入等對癥治療,在對照組干預基礎上給予綜合肺康復護理,具體如下。
(1)常規康復措施 結合患者病情與飲食喜好,與患者共同制訂飲食計劃,遵照少食多餐的原則,引導患者多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類食物。囑咐患者做好保暖措施,以防感冒。鼓勵患者主動戒煙,以防吸入刺激性有害氣體對肺功能造成損傷,加重病情。
(2)物理療法 ①體位引流:結合患者病情實際情況,通過調整體位的方式并聯合胸部叩擊的方法促進痰液排出,叩擊時力度要均勻、適中,每日2次,每次20~25 min。對于病情危重者,康復護理干預期間應加強對其呼吸、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的監測,以防出現意外狀況。②翻身叩背:在翻身過程中聯合叩背的方法幫助患者排痰,翻身動作要輕緩,每隔2 h翻身1次,以防壓瘡。叩背時要輕擊,維持手呈背隆掌空的杯狀,在需要引流的肺葉部位進行叩擊,避開肋骨以下、脊柱或乳房位置,以防損傷軟組織。
(3)運動訓練 結合患者體質、運動習慣及病情等因素,有針對性地制訂運動計劃。運動訓練包括上肢訓練、下肢訓練與全身訓練,上肢訓練主要包括舉重、扔球等,有助于提升患者膈肌、肋間肌的耐力;下肢訓練包括跑步、平板運動、爬樓梯等;全身訓練包括打掃衛生、種花草及康復體操等。訓練強度、時間、頻次均要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
(4)呼吸訓練 該訓練方法主要包括阻力呼吸、縮唇呼吸-腹式呼吸、呼吸體操等,也可以結合患者主觀需求,利用肺功能鍛煉器等進行呼吸訓練,每次20 min,每日3次。
(5)心理康復 積極與患者溝通,明確其心理狀態,適時進行心理疏導,發揮社會、家庭系統的支持作用,緩解患者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以積極的心態參與康復治療,提升治療依從性。
兩組均護理3個月。
3.1 觀察指標 ①分別檢測護理前及護理3個月后兩組肺功能指標。肺功能包括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FEV1/FVC)。②采用生命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GQOLI-74)評估兩組生命質量,包括物質生活、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及社會功能4個維度。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肺功能指標比較 護理前,兩組FEV1、FEV1/FVC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FEV1、FEV1/FVC均較護理前明顯上升,且觀察組FEV1、FEV1/FVC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煤工塵肺患者護理前后肺功能指標改善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煤工塵肺患者護理前后肺功能指標改善情況比較(±s)
注:與本組護理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FEV1(L)FEV1/FVC(%)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29 1.7±0.4 2.5±0.6△▲ 68.3±4.7 98.1±4.5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29 1.7±0.5 2.0±0.6△ 68.4±4.6 75.5±5.0△
(2)GQOLI-74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GQOLI-74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GQOLI-74各維度評分除對照組物質生活評分外,均較護理前明顯改善,且觀察組GQOLI-74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煤工塵肺患者護理前后生命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煤工塵肺患者護理前后生命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護理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P<0.05
GQOLI-74評分觀察組(29例)對照組(29例)護理前 護理后物質生活 68.3±7.4 76.3±6.8△▲護理前 護理后69.9±10.2 70.8±7.6軀體健康 43.2±5.6 74.5±6.3△▲ 45.6±6.5 55.3±8.5△心理健康 37.5±6.3 68.0±7.4△▲ 37.2±6.2 48.0±7.3△社會功能 38.6±7.8 61.9±5.3△▲ 39.5±6.6 43.1±7.7△
CWP是一類常見的職業病,對患者勞動能力與生命質量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病情嚴重者可造成勞動能力降低甚至致殘。臨床研究發現,中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是本病的高發群體。目前國內外治療CWP尚無統一的方案,大量臨床研究指出肺功能損害與CWP患者病情嚴重性、生命質量有關[3]。
綜合肺康復護理干預是在常規康復措施和藥物療法等基礎上,加強體位引流、翻身叩背、呼吸肌訓練、運動鍛煉等,以改善患者肺功能癥狀,優化患者生命質量。研究表明,采用體位引流促進體內痰液排出是降低肺部感染發生率的重要措施之一[4]。痰液的黏稠性、氣管纖毛的清除能力、痰液滯留的位置及支氣管的開口情況是影響痰液排出的主要因素,患者接受霧化吸入、多飲水等常規干預有助于稀釋痰液黏稠度、增強纖毛的清除能力,這是促進痰液排出的必要條件[5]。體位引流能促使引流的支氣管開口朝下,有助于痰液在重力作用下沿體位引流至肺門經氣管咳出,再輔以空心掌輕叩背及引導患者深吸氣后用力咳嗽,在外力作用下促使痰液排出體外。運動訓練是增強患者機體免疫力、促進疾病轉歸的有效措施之一,且運動訓練還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狀態,以積極的心態參與臨床治療與護理工作[6]。現代康復醫學指出,呼吸訓練有助于提升胸廓的活動幅度,強化各種呼吸肌功能的協調性,促進肺活量與吸氧量同步提升,同時通過影響神經、消化及循環等系統功能,改善全身癥狀。此外,由于呼吸訓練為無創性訓練,且訓練流程簡單,費用較低,極大提升了患者治療的依從性。
本研究結果表明,護理前,兩組肺功能指標、GQOLI-74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FEV1、FEV1/FVC、GQOLI-74評分改善效果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綜合肺康復護理在CWP患者治療期間應用的有效性,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