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迪爾 陳文媛 蘇洋
摘要: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衛生事業飛速發展,醫療服務供給側存在的問題逐漸凸顯,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衛生經濟改革勢在必行,有助于構建完善的醫療服務系統,推動衛生事業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 衛生經濟改革 研究
引言:供給側改革,可以刺激經濟增長,平衡需求和供給,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舉措。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開展衛生經濟改革,能推動衛生事業發展,解決醫療服務供給側存在的問題,有利于實現醫療服務供給與需求平衡。因此,研究供給側改革背景下衛生經濟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醫療服務供給側存在的問題
(一)財政優惠政策問題。政府作為衛生經濟改革的重要推動力量,應當投入大量資源建設衛生事業。但在實際生活中,政府出臺的財政優惠政策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財政優惠政策適用性不足。我國醫療服務供給主體,主要以公立醫療機構為主,而政府制定的政策只適用于這些醫療服務機構,無法促進民營醫療機構發展。適用性不高的財政政策,無法給民營醫療機構提供幫助,同時也加大了公立醫療機構的醫患壓力。第二,財政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落實政策是政策發揮作用的保障。從實際情況來看,政府雖然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但政策落實情況不容樂觀。例如相關部門在審核醫療用地時,審批速度慢,延誤醫療服務機構建設,影響衛生事業發展。
(二)醫療產品問題。銷售醫療產品是醫療服務機構盈利的主要方式。在現階段,醫療產品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醫療藥品價格高。醫療產品,主要滿足社會公眾的醫療需求,需要和大部分社會公眾的消費水平相適應。許多醫療服務機構私自抬高藥價,影響自身和其他醫療服務機構的發展。同時醫療服務機構使用的藥品成本過高,進一步增加醫療成本價格,使社會公眾面臨經濟壓力,無法提供質優價廉的藥品。第二,醫療藥品針對性不足。醫療服務機構只有提供針對性藥品,才能實現長期發展目標。許多醫療服務機構無法提供針對性藥品,而且提供的藥品質量差,無法滿足社會公眾需求,降低社會公眾對衛生事業發展的支持率。
(三)醫療服務問題。醫療服務是醫療服務機構提供的主要服務形式。在實際生活中,醫療服務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醫療服務方式落后。當今時代是信息化時代,傳統醫療服務方式,無法滿足現代人需求,不符合現代人生活方式,逐漸被信息化方式取代。部分醫療服務機構沒有意識到信息化時代已經到來,忽視信息技術作用,阻礙衛生事業現代化發展。第二,醫療服務人員素質缺失。部分醫療服務機構忽視服務人員素質和服務質量之間的聯系,也沒有做好培訓工作,無法提升服務水平,流失大批支持者。素質缺失的醫療服務人員,不能建立良好醫患關系,難以提供高質量服務,致使醫療服務機構損失大量經濟利益。
二、供給側改革背景下衛生經濟改革
(一)制定與落實適用性財政優惠政策。政府應意識到適用性優惠政策的作用,制定、落實優惠政策,促進衛生事業發展。第一,提高財政優惠政策適用性。政府需要明確民營醫療機構和公立醫療機構之間的關系,在保障公立醫療機構發展基礎上,促進民營醫療機構發展,同時滿足兩者發展需求,制定出高適用性財政優惠政策。政府需要建立衛生事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醫療服務機構,搭建公私合營平臺,吸引大量社會資本,加快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第二,落實財政優惠政策。政府應利用政策鼓勵醫療服務機構發展,結合市場運作機制,適當利用財政政策。政府需要增加衛生事業投入,增加醫療衛生服務總供給,使公立醫療機構和民營醫療機構協調發展,促進基層衛生和公共衛生共同發展,實現衛生事業發展目標。
(二)提供質優價廉藥品,提升醫療藥品針對性。醫療服務機構需要明白,提供質優價廉藥品,提升醫療藥品針對性,才是穩定發展的重要舉措。第一,醫療服務機構應降低藥品價格,提高藥品質量,讓人們買高質藥、吃放心藥,減輕人們的經濟壓力。政府需要放寬管制,將部分藥品的定價權下放給醫療服務機構。同時監督定價過程,保證適合競爭公平性,讓衛生事業更好地發展,實現衛生經濟改革目標。另外,政府需要利用相關法規,約束非法定價行為,懲處非法醫療服務機構。第二,醫療服務機構應做好市場調查工作,了解社會公眾的個性化需求,提供針對性藥品。
(三)轉變醫療服務方式,提升醫療服務人員素質。醫療服務機構應轉變醫療服務方式,提升醫療服務人員素質,從而獲取更多經濟利益。第一,使用信息化技術。醫療服務機構需要把信息技術和醫療服務結合在一起,提供信息化醫療服務,讓人們利用手機就可查看檢測報告、健康狀況,促進衛生事業現代化發展。同時,可以開設網絡問診,讓人們在網絡咨詢病情、預約掛號,節約人們的時間,提高服務效率。第二,做好招聘、培訓工作。在招聘時,應優先招收素質高的應聘者,通過考核檢測應聘者素質、能力是否達標。在招聘完成后,針對應聘者實際水平,開展培訓活動,將其培訓為高素質醫療服務人員。醫療服務機構需要將培訓和考核相連接,檢測培訓效果,提升培訓有效性。另外,需要利用薪資制度和激勵機制,提高服務人員工作積極性,從而提高服務質量。
結語: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通過衛生經濟改革,可以保障醫療服務機構健康發展,有助于衛生事業轉型發展。政府需要加強支持力度,為醫療服務機構構建良好發展環境。醫療服務機構應做好內部管理工作,提供優質服務和高質量藥品,培養高素質醫療服務人員,實現長期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