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到聲樂藝術活動中,這不僅大大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善了民眾的生活質量,還提高了群眾的文化藝術素養。聲樂藝術演唱形式多樣,除了有美聲、民族、通俗等唱法外,形式上還有獨唱、對唱、合唱等。聲樂藝術輔導在推動聲樂藝術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正是有了政府部門的支持,廣大文藝工作者的聲樂藝術輔導,人民群眾才能了解更多的聲樂知識,才能更好地參與到聲樂藝術活動中。本文首先論述了聲樂藝術在豐富群眾文化活動中的重要性,闡述了當前的聲樂輔導現狀,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改進聲樂輔導的建議。
【關鍵詞】群眾文化活動;聲樂藝術;輔導
【中圖分類號】J616?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聲樂藝術輔導是群眾文化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聲樂演唱沒有良好的聲樂指導,那么演唱人員很難準確把握聲樂作品風格,甚至可能會在理解聲樂作品時出現偏差,而“琴瑟和鳴”的和諧表演就會難以實現,聲樂藝術表達的效果就會受到影響。由此可見,群眾文化的活動,一定要重視聲樂藝術方面的輔導。
一、聲樂藝術對群眾文化活動的意義
群眾文化是隨著歷史進程逐漸形成和發展的,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開始對精神文化產生更高的需求,從而大大推動了群眾文化活動的發展。聲樂藝術是一種獨特的文化藝術,聲樂藝術普遍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在群眾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合唱、對唱、獨唱、齊唱等聲樂藝術表現形式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這些藝術表現形式十分淳樸、自然,不僅能夠滿足人們的視覺需求和聽覺需求,而且還有助于培養群眾的審美觀念。在新的社會條件下,全國各地文化館、群眾藝術館等紛紛舉辦各種聲樂藝術活動,而且不斷有更多的群眾加入到聲樂演唱的隊伍中,不僅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大大提高了群眾的藝術素養。群眾文化演出活動中出現聲樂演唱的頻率越來越高,為群眾文化活動增添了藝術氣息,也提高了對群眾的感召力,有助于培養人民群眾愛黨、愛國之情,增強民族凝聚力。聲樂藝術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發展也促進了我國精神文化建設快速向前發展,為把我國由文化大國發展成文化強國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
二、當前群眾文化活動中聲樂藝術存在的問題
(一)聲樂藝術活動無法滿足群眾文化活動需求
文化部門之所以組織各種各樣的文化藝術活動,主要是為了使人民群眾的業余生活更加豐富,將充滿正能量的文化傳播給更多的老百姓,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水平。可是畢竟一些群眾的思想認識不夠,學習能力差別很大,再加上參與者的聲樂水平各不相同,因而有些地方組織聲樂藝術活動時出現一些針對性不夠強的現象,沒有從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出發,受限于已有的認識開展聲樂指導活動,而且很多時候所選擇的曲目缺乏普適性,導致聲樂藝術的表達和傳播受到諸多限制。
(二)聲樂理論性輔導不夠
聲樂藝術只有在正確聲樂理論的引導下,才會更具審美性和藝術性,聲樂藝術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如果缺乏良好的聲樂理論指導,那么聲樂活動就會缺乏根基,如同空中樓閣一般,無法有組織、有系統的傳承藝術內涵,難以發揮它在培養大眾藝術文化素養中的真正作用。從當前來看,一些文化場館的聲樂藝術教學偏重于實踐教學,注重實際操作,卻不夠重視理論教學,群眾不了解聲樂藝術的規律,難做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使課程學習缺乏扎實的理論根基,從而影響聲樂藝術的傳播。
三、基于群眾文化活動背景下聲樂藝術輔導策略
(一)由專業人士進行聲樂輔導
群眾文化活動中的聲樂藝術表演離不開一支掌握聲樂藝術理論的聲樂教學隊伍。文化館、群藝館可以結合自身條件,針對不同人群,不定期開設聲樂培訓班,由聲樂專業人士培訓群眾的聲樂理論并結合實踐,從而促進群眾聲樂藝術水平的提升。2018年,福州市群眾藝術館舉辦了基層文藝骨干聲樂培訓班,來自基層的文藝工作者和文化志愿者200多人參加了此次培訓,格魯吉亞著名音樂家諾娜·碧蘭澤老師首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為眾人講授了聲樂理論技巧,而后以示范演唱等方式系統全面的展示了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演繹技巧。 隨后,四位來自基層的業務骨干依次上臺演唱,每位學員演唱后,老師均結合學員各自特色,從發音方法和發聲部位、演奏者配合度等傾囊點評,耐心指導,從而使學員收獲成長。在福州市群眾藝術館常年開設的藝術公益課堂聲樂培訓中,群眾藝術館的聲樂專業干部從正確的呼吸方法、自然圓潤的發聲等方面訓練學員,根據每個學員的不同條件和發聲特點,因材施教,讓學員們打下良好的聲樂基礎,并將所學知識自然地運用到歌曲演唱當中。
(二)聲樂表現形式多樣化
聲樂演唱的表現形式多樣,為了使群眾積極參與到聲樂藝術表演中,一定要根據群眾的實際情況以及當地文化特色選擇合理的聲樂表演形式,這樣才能彰顯藝術特色,被當地群眾所認可。我國云南大理等地集聚著很多少數民族,群眾通過積極參加文化藝術活動,可以加深民族友情,除了傳統的通俗唱法、民族唱法、美聲唱法外,還有原生態唱法,這些都是優秀的聲樂演唱方式。在美聲演唱中,演唱者通過結合胸腔、口咽腔和顱腔,產生共鳴,使中低音出現雄渾有力的狀態,而高音更加嘹亮;在民族唱法中,演唱者將美聲演唱和民族潤聲技巧相結合,使音質更加純美動人;在通俗唱法中,演唱者借鑒了流行歌曲的演唱技巧,突出表現了音樂作品的內心感受;而在少數民族地區原生態唱法更是需要發揚,各民族獨有的發聲演唱技巧都應傳承下來。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館通過選擇多種聲樂演唱方法,不僅提高了群眾參與聲樂演唱活動的積極性,而且突出表現了文化聲樂演唱活動的藝術性和民族性。
(三)把握聲樂藝術表情術語
聲樂歌曲的表情術語是每個聲樂演唱者需讀懂參透的關鍵,同樣一首歌曲注入不同的表情術語,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聲樂的表情術語大致可以從表情上、速度上、變化速度術語上、力度上分類。就聲樂的表情術語演唱速度不同,所表達出的感情也不同,緩慢的旋律能使聽者沉浸在柔美的音樂之中;中速演唱能表達平穩直抒的感情表達,而快速演唱能體現出力量與奮進的情緒,因此聲樂演唱者要正確認識不同表情術語帶來的不同感受,以真情實感帶出的聲音,才能感染和帶動觀眾。舉例來說,由福州市群眾藝術館舉辦的公益講座,來自中央歌劇院青年歌唱家阮余群老師就“高雅的歌劇藝術如何走進百姓中”這一話題進行探討,詳細講解了聲樂演唱中的姿態、表情、速度等注意事項,賦予了歌聲更大的感染力,為福州市人民群眾帶來了試聽享受。第十九屆新福州人歌手大賽導師培訓,邀請了福建省內知名的專家為選手們進行賽前培訓,導師們對每位選手的不同唱法、歌曲的表達技巧等都進行了詳細指導,并有針對性指導選手們如何把歌曲所表達的感情更好地演繹出來,打動聽眾的心。
四、結語
隨著新時期的到來,越來越多的群眾加入到聲樂演唱的隊伍中,正是有了他們的積極參與,聲樂藝術與人民群眾才能緊密結合在一起。聲樂藝術在群眾中的普及,離不開文藝工作者對群眾的聲樂輔導教育,同時也能增強群眾的音樂文化素養,提升群眾的精神文化水平。廣大文藝工作者在識譜、歌唱表演等方面開展教學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挖掘了人民群眾在聲樂表演領域的潛能,增加了群眾對聲樂藝術的了解,也提高了群眾的學習積極性,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魏曉云.聲樂藝術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發展[J].戲劇之家,2018(14):85.
作者簡介:林菲(1984—),女,福建福州,本科,福州市群眾藝術館,群文館員,研究方向:文化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