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薇伊 陳勝國
【摘要】智能鋼琴誕生以來正改變著鋼琴教育的現狀。智能鋼琴真正使用的時間不長,目前教學應用主要是集體課多媒體智能系統輔助示范、競賽式練習與互聯網線上觀摩,存在著智能鋼琴教學“速成”觀點和智能鋼琴教學與智能鋼琴特性還不適應的問題,需要從智能鋼琴教學組織形式與教學方法創新、智能鋼琴教學“人”與“器”的更加融合、智能鋼琴和傳統鋼琴兩種教學形成新業態等方面把握智能鋼琴教學未來的趨勢。
【關鍵詞】智能鋼琴;傳統鋼琴;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智能鋼琴教學應用現狀
(一)多媒體智能系統輔助示范
鋼琴教學示范能讓學生獲得直觀感性的課堂體驗,在傳統鋼琴教學中,運用示范法的作用主要是增強學生對練習動作和作品表達的理解;雖然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師的課堂示范增加了難度,但也提高了教師工作的效率;智能鋼琴集體課課堂示范有了很大改變,顯著特征是利用人工智能與網絡技術打破時空限制,讓學生隨時能觀看到正確的示范。智能鋼琴課堂示范主要是指教師可在異地通過網絡給學生進行實時示范,再就是教師采用錄課軟件錄制示范并在課堂播放、課后回放。智能鋼琴教學的課堂實現了遠程傳輸與互動,教師進行講解與示范改變了傳統課堂的時空界限。
(二)競賽式練習
智能鋼琴課堂練習能充分利用其系統所攜帶的的彈奏打分功能,由教師課前編排設計,課中組織學生進行競賽式即時練習,通過打分功能給出每個學生的練習成績,達到課堂練習的競爭性和有效檢驗。教師主導課堂練習過程,把握學生課堂上的注意力并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讓課堂變為彈奏競技場,相比其他鋼琴課的課堂練習來說極大提高了練習效率。
(三)互聯網線上觀摩
智能鋼琴教學有效開展課堂觀摩是其教學方法上的突出特點。傳統鋼琴課教學一般不會組織觀摩,數碼鋼琴出現后,采用集體課形式教學則需要現場觀摩使教學環節任務得以完成,這種形式的觀摩是最基本的,而智能鋼琴集體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實施多層面教學觀摩。主要表現一是打破了時空限制,同一樂曲學生在課堂上可以選擇不同形式的觀摩,如智能系統自帶內容、教師錄制的示范、屏幕顯示的其他課堂學生的演奏等;二是學生不僅隨時可以觀看智能鋼琴多媒體系統自帶的演奏,還可以利用所帶的伴奏系統,在自己彈奏時配上相應的伴奏,把自己的演奏變成可觀摩的內容。教師可以進行觀摩前引導,在觀摩后進行總結,掌控課堂并發揮出觀摩的作用。
二、智能鋼琴教學的現存問題
(一)智能鋼琴教學“速成”的觀點
智能鋼琴通過運用智能技術為學生提供了理解復雜音樂符號的工具,也能使學生從感性層面很快融入音樂世界。如果單從人工智能技術層面看,鋼琴學習變得簡單了,似乎不需要漫長而枯燥堅持,鋼琴教師教學工作也不再繁瑣復雜了,這會給人們造成“鋼琴學習可以速成的”的錯覺。但從鋼琴教學特性來看,這種錯覺是不成立的。教學實踐顯示,要掌握識譜能力、手指跑動能力、音樂表現力更好,學生必須經過大量練習,智能技術替代不了,并不是參加智能鋼琴學習就走了捷徑。智能鋼琴教學有其局限,面對技能和知識精細化、個性化需求的高程度學習者,它難以滿足,對音樂作品的深刻理解、細膩表達及情感投入方面存有引領困難。由此可以說,智能鋼琴教學有新優勢,但還沒有使鋼琴教學達到速成的地步。
(二)智能鋼琴教學與智能鋼琴特性還不適應
在傳統鋼琴教學中,教師一般是針對學生個體進行備課,智能鋼琴教學則是教師在單位時間內面對多個學生的問題,教師做到因材施教的難度大。時下智能鋼琴的技術研發與社會普及發展很快,與之相伴的問題是,采用智能鋼琴開展教學的是廣大社會音樂教育機構,他們需要的懂智能技術又具備良好教學能力和較高演奏水平的師資從何而來。綜合性大學音樂院系和音樂藝術院校培養的優秀人才就業首選不在社會機構,這就導致了智能鋼琴教學的合格師資缺口大,尤其在中小城市更突出,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加之高等院校在培養鋼琴師資上還沒有關注到智能鋼琴技術問題,沒有把智能化條件下的教學創新和智能技術能力培養納入教學計劃,使得智能鋼琴教師或多或少的達不到智能條件下的教學要求,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沒有按照智能鋼琴課堂特性來組織教學,沒有體現出智能技術功能的應有價值。
三、智能鋼琴教學應用發展趨勢
(一)智能鋼琴教學組織形式與教學方法創新
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提出了“應該在教學中強調觀念的直覺理解以及這些基本觀念的運用”的觀點。鋼琴學習具有精密細膩的特點,學生在智能鋼琴集體課學習中的手型、讀譜等方面能力偏弱,是因為智能鋼琴課一般只有一名教師,往往很難顧忌到每位學生的練習動作是否標準,所以實施“主助教師配置”將是智能鋼琴課堂教學的選擇。鋼琴教學回課是檢驗學生練習效果的重要手段,智能鋼琴課堂回課需要改進,如果教師把回課用成了大齊奏,造成形式單一的局面,肯定不會有好效果,因而需要運用多種方式強化群體效應,如個人獨奏、編組輪奏、分組PK、小組接力等。運用智能鋼琴輔助系統進行情境教學是其優勢,把學生觀看生動鏡像和融入感人情景變成豐富的教學活動,但不是“表演式施壓”。
(二)智能鋼琴教學“人”與“器”的更加融合
由于智能鋼琴多媒體輔助系統能代替教師完成很多工作,一些教師會完全依賴設備將自己本來應該做的事情交給了“器”,而現在的人工智能水平還沒有達到把智能鋼琴變為精密細膩“技術人”的程度,如果教師完全依賴智能系統直接示范與講解,對于低齡或程度淺的學習者來說,理解一些技術動作和樂理知識是有困難的,保證不了課堂教學效果。教師要在躬行的基礎上再借助智能系統觀摩線上講解與示范,做到“人”與“器”的結合。以The ONE智能鋼琴為例,其智能系統的示范與講解是一個較好的教學輔助,畫面效果、動作指向清晰明確,有利于加深理解與印象,雖然不夠完美,但已是精細化的輔助軟件。目前很多教師也在探索智能鋼琴教學更高效的方法與形式,在可預見的未來,更智能的技術出現并廣泛運用到鋼琴教學上,“人”與“器”的融合也會日益推動鋼琴教育的升級發展。
(三)智能鋼琴和傳統鋼琴兩種教學形成新業態
智能鋼琴教學應用正在逐步擴大,技術功能凸顯,而傳統鋼琴教學依然占據著主導地位,二者在多層面比較看,應該說各自有優勢,存在互補的空間。從鋼琴學習者的目標取向和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前景觀察,未來鋼琴教學會是兩種教學形式并存,以滿足不同需求的學習者。假設一名五歲孩子學鋼琴,由于家庭條件和學習條件局限,初期選擇智能鋼琴學習,當他學業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后,就不能停止在智能鋼琴教學形式上了;又如成年人特別是中老年人基于興趣學鋼琴,在更加智能化的條件下,首選智能鋼琴學習應該不足為奇。未來智能鋼琴教學將會加速鋼琴教育的普及,不僅是相對低廉的學習成本,而是被智能系統創設的情景以及學習過程產生的樂趣吸引,讓鋼琴教育開創“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局面。中央音樂學院周海宏教授所做調查顯示,98%的琴童家長沒有計劃讓孩子走專業化道路,大多數家長讓孩子學習鋼琴的目的集中在“培養興趣,陶冶情操”上,這或許看出時下家長在教育問題上更為客觀和實際,也可推斷智能鋼琴教學應用前景廣闊,將來應該是智能鋼琴與傳統鋼琴兩種教學形式構成新業態。
參考文獻
[1]朱曉菲,李帥.淺談智能鋼琴對鋼琴教育的影響[J].藝術教育,2018.
[2]陳銳.智能鋼琴的發展衍變及普適度研究[J].音樂創作,2017.
[3]周海宏.器樂學習與兒童智力發展研究報告[J].中國音樂學,2002.
作者簡介:陳薇伊(1998—)女,漢族,湖南長沙人,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專業2016級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實踐教育;陳勝國(1966—),男,漢族,湖南常德人,碩士,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