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摘要】音樂創作是音樂藝術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項任務及內容,也是音樂藝術研究的一個重要目標。創作高質量的音樂作品可使人們對音樂藝術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有利于實現音樂藝術的更好發展。在音樂創作過程中,為了提升作品質量,需要對各個方面因素加強注意,而心理特質就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方面,會對音樂創作產生直接影響,需要創作人員對其準確把握,在此基礎上更好地進行音樂創作。
【關鍵詞】音樂藝術;音樂創作;心理特質
【中圖分類號】J605?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目前,隨著音樂藝術的不斷發展,音樂創作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很多高質量的音樂作品得以出現,為人們提供良好的聽覺體驗及精神享受。在目前音樂創作過程中,為能夠使創作的音樂作品更好地滿足人們的追求及需求,使音樂作品質量實現有效提升,作為音樂創作人員及音樂藝術研究人員,應當對音樂創作中的心理特質加強認知及把握,在此基礎上更科學合理地進行音樂創作,使音樂作品質量得到更好的保障。
一、音樂創作中內心聽覺
音樂藝術屬于一種聲音藝術,需要人們通過聽覺感官進行感知,對于音樂創作人員而言,需要通過進行音樂訓練及實踐,對以往感知的有關音樂要素的相關表象記憶,對于相關的聲音進行感受及體驗,這種心理能力在音樂創作中被稱為內心聽覺。內心聽覺是在對音樂藝術逐漸認知中得以不斷形成并發展的,并不依賴于客觀實體,需要依據在內心構建聲音概念,進行內在音響處理,屬于比較復雜的一種心理活動。在音樂藝術感知方面,內心聽覺屬于十分重要的內容及組成部分,其不但屬于心理活動方式,更重要的一點是其屬于一種能力表現,對于音樂創作及音樂藝術研究人員而言,內心聽覺屬于必不可少的內容。在實際進行音樂創作過程中,音樂創作人員可對內心聽覺隨意進行提取、分解及組合,在創作人員的創作思維及形象活動中,其屬于重要材料及核心,若缺乏充足的音樂經驗記憶,無法通過音樂聽覺使音樂效果得以再現,則很難有效開展創作活動。對于缺乏經驗的音樂創作人員,其所創作作品在實際進行演奏時與想象效果有很大差異,內心聽覺能力是音樂創作人員應當具備的十分重要的心理能力,也是音樂創作過程中的重要心理基礎。
對于音樂創作活動而言,其實際上就是創作人員對內心體驗進行改造,使其成為音響的一種創造性活動,而在這一活動中,內心聽覺始終貫穿。在進行創作構思過程中,對于特定感受及體驗,創作人員需要先將其構想成為音樂框架,在此基礎上利用具體音樂形式將這種音樂框架準確地表現出來,在搭配音程、選擇和弦以及設計曲式等各個方面,均需要具備較強的內心聽覺能力,從而使創造人員依據自身意圖進行音樂創作,保證整個作品能夠實現有序完成。而對于已經形成樂譜的有關音樂作品,在實際進行檢驗及評估中,即音樂作品形成實體音響前,創作人員需要對整個作品進行連綴,從而使完整內心音響形成。所以,對于音樂藝術研究人員而言,內心聽覺不但屬于比較要具備的一種,并且也是必須要不斷發展的一種能力。[1,2]
二、音樂創作中想象力
在目前藝術作品實際創作過程中,相比于其他音樂藝術表現而言,在音樂藝術創作中,想象具有更突出表現,這與其想象方式之間存在密切關系。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就是由于其他藝術形式在現實生活中均具備原型,而音樂藝術不具備現實原型,音樂藝術創作人員在實際開展創作過程中,為能夠使現實與音樂藝術之間構建聯系,只能通過想象,音樂想象在創作人員與音樂作品實現聯系方面屬于重要途徑,在創作人員進行創作過程中也是必須要具備的一種能力。在實際進行音樂創作過程中,由于在實際生活中無法找到相對應實物,作為音樂作品創作人員,需要通過自身豐富創作想象,對自身在生活及情感中所體驗的相關心理因素,使其轉變成為不同于現實生活,且具備較高審美價值的相關音響形態及藝術意象,從而使音樂創作能夠達到更理想的效果。
對于音樂想象而言,其主要是通過樂音進行,為了實現這種想象,創作人員必須要對樂音運動規律熟悉,并且要將其較好掌握,并且能夠運用樂音進行形象塑造,實現藝術表現。在整個音樂作品創作過程中,想象始終貫穿其中,想象始終貫穿,在創作構思過程中,其能夠激發創作靈感,有利于創作人員更好地融入特定情景,從而更好地形成樂思。在實際開展音樂創造過程中,通過想象可將樂曲情緒特點及內涵作為核心,有效調動所積累的相關知識,對于這些素材依據音樂美規律進行組織及發展,使其能夠依據構思實現發展,促使相應動機、主題及音調得以實現,促使樂音動態結構越來越完整,越來越豐富。此外,在實際開展音樂創作過程中,需要想象音樂表現及意境,并且通過這種想象指導,依據聯覺對應關系,想象能夠使這種意境及情境實現較好地表現音樂音響,通過這種方式,也能夠實現更加理想的音樂創作,使音樂創作過程中能夠得到更加理想的作品。[2,3]
三、音樂創作中情感因素
對于音樂這一藝術形式而言,其本質是將聲音作為物質媒介,由于聲音具有流動性及時間性特點,并且只對人聽覺感受產生作用,這種特點也就是其表現對象受到較大程度限定,也就是說,其表現對象并非特定情景及事物,只能在時間流動過程中,通過特定音響變化,與人們情感預應力直接產生交合與共鳴,而音樂屬于感情表現的最理想藝術。在實際進行音樂創作過程中,情感因素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而言,對于音樂創作人員,在實際生活中所獲得情感體驗,可有效激發其創作熱情以及創作欲望,使其能夠產生強烈要求,能夠通過音樂表達這些情感;另一方面而言,情感因素能夠融入作品內涵,可作為音樂創作中的重要材料,在創作思維開展中屬于核心內容,情感因素能夠確定作品情態基調,對于情緒發展邏輯具有規定作用,且能夠有效激發創作人員聯想及想象,使其得到最理想的音樂情態結構。
作為音樂創作人員,應當通過情感真正表現出自然情感與真實情感,而并非在外部因素影響下進行情感表達,若創作人員在理性支配下對音樂情感進行安排,則會導致在音樂作品中有與情感自然發展及變化規律相違背情況出現,也就很難體現出自然性及真實性,在這種情況下所創作的音樂作品很難使受眾在心理上產生共鳴,導致作品審美價值有所降低。音樂創作人員需要具備較強的洞察力,對外部事物較好的感知,對自身及他人內心活動需要有較好把握,在此基礎上才能夠更好地在音樂創造過程中表達自身情感,使音樂創作展示出理想的情感體驗,確保音樂創作能達到更理想的效果,使所創作的音樂作品能夠使人們產生情感共鳴,滿足人們的需求。[3,4]
四、結語
隨著音樂藝術的不斷發展及人們審美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音樂作品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因而有效進行音樂創作,使音樂作品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的要求也就十分必要。在實際進行音樂創作過程中,創作人員應當對心理特質加強重視,對心理特質中的各個方面因素充分把握,在此基礎上更好進行音樂創作,使創作的音樂作品質量能夠實現有效提升,保證人們能夠得到更好的體驗及感受,實現音樂藝術的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大峰,姜楠.近現代音樂作品創作的發展與現狀[J].北方音樂,2018,38(23):4-5.
[2]馬波.聯想思維與音樂創作[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2018(3):89-91,8.
[3]韓旭.音樂創作無意識心理現象管窺[J].當代音樂,2018(7):26-27.
[4]江暉.想象思維在音樂創作中的應用初探[J].戲劇之家,2018(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