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在歌唱時喉頭是否穩定對音色、音量以及音質都有很大的影響,它可以拓寬人的音域,保護人的聲帶,并且它關系到人能否進行持久的歌唱,關系到人的歌唱水平是否能夠達到高潮。所以,喉頭的相對穩定對人的歌唱水平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本文將從在歌唱時保持喉頭穩定的必要性及重要作用入手,從而對在歌唱時保持喉頭相對穩定提出具體措施。
【關鍵詞】喉頭的相對穩定;歌唱;喉頭位置
【中圖分類號】J616.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喉頭是人聲的聲源體,但是我們在說話時不會考慮喉頭的位置,人們在面對面交談時并不需要刻意的放大人體內的共鳴腔體,自身的音量就足以讓人清楚地聽到你說的話。然而,在歌唱時我們必須要考慮喉頭的位置,因為喉頭的位置決定共腔體的打開程度,這完全關系到你的歌聲能不能被在場的所有人都聽得清清楚楚。雖然喉頭的具體位置因人而異,但是,在歌唱時保證喉頭的相對穩定是每個歌唱者都應注意的。
一、歌唱時保持喉頭穩定的必要性
歌唱時保持喉頭的穩定可以使歌唱者獲得優美動聽的天籟之音,能夠使歌唱者獲得最佳的歌唱狀態。想要正確地唱歌,需要保持喉頭的穩定性,還需要長久的鍛煉與其他方面的配合,沒有人天生就像華晨宇一樣有那么高的歌唱水平,都需要后期不斷的努力。但是,如果不能保證喉頭穩定這一歌唱基礎,是無論如何都不能發出好聲音的。
(一)不能保持喉頭的穩定性會使氣息上浮
唱歌時,人的嗓子會發出聲音,氣息能夠對聲音進行支持,喉頭中的聲帶就相當于氣息的“門戶”,要是“門戶”過于往下,那么氣息的支持點相對也就比較低,因此,在歌唱發出聲音時支點也比較牢固,假若“聲門”過于往上,則會使氣息隨之上浮,進而使得聲音飄忽,歌唱者氣息不夠,從而使發聲時間相對變短。
(二)不能保持喉頭的穩定性會令歌唱者脖頸前伸,儀態不美觀
在歌唱時,如果喉頭不穩定會令演唱者不自覺地向上將脖子吊起,就是我們通常所說把脖子不自覺地向前伸。尤其是在進行高音演唱時,如果“門戶”往上,使得氣息上浮,會令演唱者不自覺地養成往前伸脖子的習慣。
(三)不能保持喉頭的穩定性會令演唱者聲音出現卡頓的現象
在歌唱時,喉頭上提會使舌骨和甲狀骨不自覺地擠靠在一起,從而造成聲音卡頓,歌唱時也會不自覺地將自己本身的喊叫發出來。另外,喉頭上提,會讓演唱者喉管不斷地縮小,咽腔共鳴區也會有不同程度的縮小,演唱者的舌肌會不自覺上提。在這種情況下,舌根不斷的上提,會造成舌根僵硬,從而給歌唱者來帶來十分不好的影響。
(四)不能保持喉頭的穩定性會使歌者聲音沒有深度,缺乏專業性
有些歌唱者在演唱時音域相對比較寬泛,但是那種聲音都是靠甲狀骨與舌骨之間的擠卡發出來的聲音,缺乏飽滿度與專業性。這主要是因為喉頭上提形成到咽腔共鳴體上了,即使還有咽腔以及胸腔之間的共鳴,但是這種共鳴相對減少了。
二、歌唱時保持喉頭的相對穩定所應采取的具體措施
(一)保持喉頭的相對穩定需要歌唱者對自己的聲音有客觀的了解
在演唱前應該了解自己的聲音所屬的聲部,在唱歌前要對與自己聲部相似的歌曲進行模仿與超越。同時,在模仿的過程中要學會結合所學的聲樂理論知識來體驗和領會。掌握模仿歌曲的要領,避免盲目模仿,進而在模仿中得出自己的技能與感想。另外,要用相對自在輕松的狀態進行演唱,無論什么類型的聲部都不能僅憑感覺強撐著唱,不能對音量方面進行強求,要量力而行,遵從自己的實力進行曲目的選擇,對自己不能勝任的曲目要敬而遠之。
(二)保持喉頭的相對穩定需要用正確的呼吸的方式進行歌唱
用呼吸的節奏進行發聲和歌唱可以有效增強藝術的表現力。要調節唱歌時的呼吸節奏,使歌曲具有感染力、活力和生命力。具體的做法可以參考如下幾點。在對唱歌時的呼吸節奏進行鍛煉時,可以采用快速吸氣,緩慢呼氣的方法,另外,我們在嗅花香時都會采用會令自己沉醉其中的深呼吸方式,這種方式同樣可以用于鍛煉歌唱時的呼吸節奏。采用正確高效的呼吸節奏進行演唱可以有效的保持喉頭的相對穩定。
(三)保持喉頭相對穩定可以借助打呵欠的方式進行練習
在進行喉頭相對穩定練習時,運用打呵欠的方式不僅能自然而然地讓學習聲樂的人降低喉頭的位置,提高喉頭的相對穩定性,從另一方面來說,它對咽腔在發聲時的空間形態也有很大的改善功能。這對唱歌時聲音效果的改善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于初學者和喉頭較高的人來說,用打哈欠的方式進行練習是很有用的。人在打哈欠時的狀態其實與唱歌發聲時的狀態是非常相似的。
(四)保持喉頭的相對穩定可以采取“哼鳴”的方式進行
不少聲樂教師向學生推薦“哼鳴練習”訓練喉頭的穩定性,但這里的“哼鳴”不是我們平常生活簡單的聲帶發出聲音即可,它需要正確的“哼”對才會對練習起到作用。首先,在進行練習時需要使自己的心態與身體都處于一種十分放松的狀態,這種狀態是指練習者的身體始終處于一種開放而下沉的放松狀態。使自己的腰背盡可能的打開,然后使自己的氣息下沉,用一種放松的姿態從自己的丹田自然而然地發出“嗯”的聲音。人在說話時喉頭的狀態是下放的,因此,在進行音高變化練習時,應該在像說話時的那種狀態下尋找開放和下沉感覺。要用最低音時候發聲的感覺進行音級的變化,通過調整口腔大小和口腔上顎的力量適應升高的音高。在演唱到高音部分時,我們可以盡量拖長一些,張開嘴,用閉嘴與張嘴時聲音是否相同的方式檢驗自己所發出的聲音是否正確。
(五)保持喉頭的相對穩定可以借助“U”字母的發音進行練習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在咳嗽時,鎖骨上方喉頭的下兩側肌肉會有相應的膨脹性的動作,這個動作與我們在說或者唱“U”時的動作是一樣的。而這個動作,就是促使喉頭下降的動力。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鍛煉它,使這兩塊肌肉更加發達,從而充滿力量。而這里所說的鍛煉就是不停地說和唱“U”。我們在發“U”音時,應該使自己的下巴始終處于放松的狀態,不需刻意拉長自己的下巴,要學會用氣息來發聲,每說一次都要格外注意與體會喉頭下側的那兩塊肌肉膨脹的感覺,還有喉嚨被松開的感覺。在歌唱時,要學會有意識地讓那兩塊肌肉膨脹,這樣對歌唱時喉頭的相對穩定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在發聲練習時,要多多借助“U”字發音來進行練習。
三、結語
綜上所述,唱歌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豐富人的精神世界。但是大多數的人其實并不會唱歌,更不能做到專業的歌唱。要想進行專業歌唱,就必須要保持喉頭的相對穩定。喉頭的相對穩定可以讓歌唱者發出優美動人的旋律,而無法保證喉頭的相對穩定則會令歌唱者的氣息上浮,會影響歌唱者的音質與唱歌水平。因此,保持喉頭的相對穩定至關重要。首先,歌唱者要正視自己的音域水平,對自己有一個客觀清晰的認識;其次,唱歌應該像平時呼吸一樣,不用刻意地改變自己的發聲方式,要學會“吸著唱”,即使在演唱高音時也不能使自己的喉結亂動,要有相對穩定的一種歌唱感覺。通過采取“哼鳴“和“U”型發音的方式鍛煉發聲技巧。要保持喉頭的相對穩定,不應該想著尋求外力的幫助,需要歌唱者對自己的氣息以及氣息的拉動力進行調整與鍛煉。這樣才能形成屬于自己的歌唱技巧,讓自己的歌唱水平更加專業,從而擁有靈活動聽的天籟之音。
參考文獻
[1]徐顯輝.談歌唱中喉頭相對穩定的重要性[J].大眾文藝,2009(24):52.
作者簡介:曾思(1988—),女,福建省順昌縣人,助教,學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