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麗麗 王茂祥 黨宏斌
危險化學品登記是我國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的一項基礎工作,通過危險化學品登記可以掌握我國危險化學品生產、進口企業情況,了解相關化學品的危險性及安全信息資料,建立國家危險化學品信息庫,為安全管理和事故應急救援提供信息支持。本文分析了近年來安徽省危險化學品登記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

圖1 安徽省危險化學品登記中心培訓相關單位
危險化學品實行登記是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和有效手段,是對危險化學品采取的一種全生命周期的戶籍式管理,通過實行“一書一簽”制度,對化學品的危險性、事故預防以及事故發生后如何進行處置,作了嚴格規定和要求,使得危險化學品無論銷往何地、何處,用戶都能對該產品性能、可能造成的危害、預防措施和事故應急處理得到及時了解并獲得有效服務。
根據《危險化學品登記管理辦法》(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53號令)規定,國家安監總局化學品登記中心(現應急管理部化學品登記中心)承辦全國危險化學品登記的具體工作和技術管理工作,省級登記中心承辦本行政區域內危險化學品登記的具體工作和技術管理工作。
安徽省危險化學品登記中心(以下簡稱“安徽省登記中心”),其前身為安徽省危險化學品登記辦公室,于2000年11月成立,2017年成立安徽省危險化學品登記中心,掛靠于安徽省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內,現有專職工作人員4名。自安徽省登記中心成立以來,危險化學品登記工作從未間斷,登記的范圍為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和進口企業。2015年以來,在原有登記工作的基礎上,安徽省相繼開展了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現場核查和農藥乳油類、醇基燃料類、0#柴油三類物質的分類鑒定工作。
從目前掌握的數據,安徽省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約420家,主要從事煤化工、石油化工、精細化工、合成氨、氯堿、空分制氣、農藥、涂料、油墨、丙烯腈、氰化鈉(鉀)、酒精、硫酸、甲醛、溶解乙炔、醋酸乙烯、醋酸甲酯、工業乙酸酐、工業冰乙酸等行業或產品生產。生產企業分布見圖2。
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中,具有重大危險源的企業126家,占登記生產企業總數的29.3%。其中,涉及重大危險源230處,一、二、三、四級重大危險源數量分別為45處、18處、91處、76處。
生產企業一級重大危險源主要分布在石油化工、合成氨工業、煤化工等行業,涉及煉油新區儲運罐區、丙烯腈聯合裝置、液氨儲罐裝置、離子膜燒堿生產裝置等;二級重大危險源主要分布在空氣化產品制造、金屬冶煉、有機化學原料制造等行業,涉及空分、冷凍裝置、煤氣柜、液化氣儲罐等;三級重大危險源主要分布在乙炔工業、電石工業、無機酸、光氣工業等行業,涉及電石單元、氯乙烯單體單元、光氣及光氣化產品項目等;四級重大危險源主要分布在有機化學原料制造、電子化學品和信息材料制造、氣體制造或充裝等行業,涉及甲醇罐區、高純磷烷生產裝置、溶解乙炔生產系統及其他氣體分裝項目等。
另外,根據全國危險化學品登記信息數據庫統計,截至2019年4月底,全省涉及氧化工藝生產企業53 家,占12.6%,是目前安徽省占比最高的一種危險工藝。企業分布在全省13個地市,企業數量排在前列的地市有阜陽(6家)、安慶(6家)、宿州(6家)、滁州(5家)、馬鞍山(5家)等,上述五地市占比46.7%。
根據統計,安徽省涉及氧化工藝的生產企業中,大型企業6家,占比11.3%,主要分布在阜陽(2家);中型企業6家,占比11.3%,主要分布在蕪湖(1家)、馬鞍山(1家)、銅陵(1家);小微企業41家,占比77.4%。

圖2 2019年安徽省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分布圖
還有,涉及氧化工藝的內資企業有49家,占比92.5%;港澳臺投資企業2家,占比3.8%;其他類型企業2家,占比3.8%。內資企業中,國有全資企業有1家,占總數的2.0%;股份有限公司7家,占總數的14.3%;私有企業3家,均為小微企業,占總數的6.1%。
根據統計,全省已登記的生產兼進口型企業9家,主要分布在合肥(3家)、蕪湖(2家);使用型進口企業5家,主要分布在合肥(4家)。生產兼進口型企業主要分布在涂料制造、電子化學品和信息材料制造、涂料制造等行業;使用型進口企業主要分布在其他行業。
一是登記機構問題,從全國登記機構情況來看,大多數登記機構為無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不能很好地推動該項工作。
二是部分企業危險化學品登記工作主體意識不強,對登記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存在填報材料不認真、錯報漏報頻繁、“一書一簽”不符合標準等情況。
三是重大危險源信息填報不準確,在審核企業申報材料時,多次發現企業不知如何填報重大危險源信息,對于企業涉及的重大危險源仍然按照過期標準進行辨識,導致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信息與省應急管理廳相關部門掌握的數據對應不上,嚴重影響了安徽省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信息的數據統計。
四是《危險化學品目錄》(以下簡稱《目錄》)外化學品的鑒定分類與登記工作不夠重視。目前,登記的危險化學品企業當中,都是按照《目錄》(2015版)中列出的危險化學品進行登記。《目錄》外的危險化學品,安徽省只對農藥乳油類、醇基燃料類、0#柴油三類物質進行了化學品物理危險性鑒定,對于其他《目錄》外化學品的鑒定分類與登記工作不夠重視。
五是進口危險化學品登記工作推進緩慢。安徽省登記中心無法獲取全省危險化學品進口企業清單,不能及時督促危險化學品進口企業進行登記,導致進口企業危險化學品登記工作推進緩慢。
六是登記信息統計分析結果沒有得到有效應用。危險化學品登記系統具有信息查詢、較強大的統計分析以及GIS定位等功能,應急管理部化學品登記中心也開發了《基于電子地理信息的危險化學品數據應用系統(移動端)》,但從目前安徽省各級應急(原安監)部門使用情況看,登記數據還沒有完全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登記數據庫應用有待進一步加強。
危險化學品登記是國家為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而確立的重要制度之一,是一項行政性很強的工作。登記機構本身不具備行政職能,因此,希望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加強對登記工作的組織和領導,進行登記工作中的監督檢查,確保登記工作順利開展。現在正值事業單位機構改革的關鍵時期,在做好機構改革過渡期各項工作的前提下,建議從源頭做起,強化危險化學品登記機構的行政職能,以機構改革為契機,提升登記工作的法律地位,以便更好地開展該項工作。
常態化開展危險化學品登記現場核查工作,加大登記現場核查企業的覆蓋面,范圍擴大到新建企業、進口企業、經鑒定機構確認后需辦理登記的危險化學品企業。通過現場核查,使企業充分認識危險化學品登記的重要性。定期舉辦危險化學品登記培訓班,宣貫最新的法律法規及標準,要求企業相關人員熟悉危險化學品登記的最新要求,強化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推動企業履行化學品登記職責。
嚴格把關危險化學品登記審核質量,加快登記審核和發證進度,嚴守“企業數量準確、品種登記準確、重大危險源和危險工藝填報準確”四個準確底線;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的規范性、準確性審核,對于重大危險源辨識錯誤或不規范的企業,督促其參照GB 18218-2018《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新標準重新進行辨識和登記。
對于《免于物理危險性鑒定與分類的化學品目錄(第一批)》中50種已明確具有物理危險性的化學品,督促生產、進口企業及時進行登記。嚴格落實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印發危險化學品目錄(2015版)實施指南試行的通知》(安監總廳管三〔2015〕80號),督促企業對主要成分均未列入《目錄》的危險化學品、主要成分質量比或體積比之和不小于70%的混合物進行登記;對小于70%的混合物進行鑒定分類,屬于危險化學品確定原則的進行登記。
針對進口企業特點,規范登記具體事項,如進口企業、進口危險化學品需要登記的范圍等。大力推動進口企業危險化學品登記工作,加強工作主動性,主動與當地海關、商務、港航等部門進行信息溝通;積極通過網站、公眾號、宣傳單頁等多種手段,宣傳進口企業登記工作的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督促指導進口企業辦理登記。聯系各市、縣級應急管理部門,給予協助。
積極與當地應急管理部門溝通協作,以GIS系統(地理信息系統)應用為結合點,補充完善本地危險化學品儲存、經營企業數據信息,核實生產企業信息,配合省(區、市)應急廳(局)做好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企業安全風險“一張圖一張表”工作,落實精準管控要求,充分發揮登記數據的作用,為應急管理提供技術、信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