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山
“十二五”以來,網絡技術、數字技術發展很快,知識服務受到廣泛重視,2015年國務院印發了《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明確提出要建立國家知識服務平臺與知識資源服務中心。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字出版司、規劃發展司、財務司等與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積極溝通,采取“化整為零”的方式,對專業數字內容加工、知識服務標準研制、知識服務平臺建設、大數據處理等分別立項,逐步推進工程建設。在此思路之下,做了五個方面工作。
一是從2015年開始,在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字出版司的指導下,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先后開展了三批“專業數字內容資源知識服務模式試點”工作,總共遴選出110家出版單位、科研單位等進入試點;二是組織了28家首批試點單位開展了知識服務標準研制工作,確定了24項知識服務領域的標準,2015年11月,首批8項標準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準頒布,有7項標準納入2017年國家標準制訂計劃;三是財政部2015年批準了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申報的“知識服務平臺建設”項目,并給予資助,知識服務中心平臺建設啟動;四是2016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也正式批準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籌建知識資源服務中心;五是2017年國家發改委批準立項新聞出版大數據應用工程——國家知識服務平臺項目,圍繞知識服務領域的大數據應用研究開始啟動。
可以看出,“國家知識資源數據庫”工程雖然沒有整體立項,但是工程的實質性工作卻一直在有序進行當中。為了做好知識服務中心建設及相關工程的研發工作,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組建了專業的團隊,由張立副院長負責,聯合有關出版單位和科研單位等,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國家知識資源數據庫”工程建設的總體構想,國家知識服務建設工作已全面啟動。現在網站初期建成,可在線訪問的知識服務產品也有100多款,未來會有更多的知識服務產品向社會提供服務。
知識服務是互聯網時代出版服務的重要方式,出版單位有獨特的優勢,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互聯網時代,知識的生產、傳播、利用等已經和正在發生巨大的改變,知識生產多元化、知識傳播網絡化、知識獲取便捷化,特別是在資本的推動下,互聯網知識服務風生水起,讀者對知識服務的需求大增,知識服務前景光明,知識服務將會有更大的發展,各種知識服務參與者都將迎來新的增長生機。美國學者弗里茨·馬克盧普在《美國的知識生產與分配》一書提出,教育、研究、傳媒是知識生產與傳播的主要領域。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這一觀點是沒有異議的。但是在互聯網時代,許多傳統的觀念正在被顛覆,許多產業正在被重構,互聯網正在成為知識生產與傳播的主陣地。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傳統出版單位如何在知識服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在互聯網知識服務的浪潮中不被邊緣化,成為關注的發展重點。傳統出版機構不僅有多年積累下來的專業優質內容資源,更有一批高素質、專業的知識加工人才,能夠為讀者提供高質量的知識服務,但是出版單位的市場意識比較弱,特別是互聯網思維缺乏,許多出版單位盡管已經研發了不錯的產品,但是還沒有真正走向互聯網。搭建國家知識資源服務平臺,開展專業知識服務模式試點,是推動傳統出版單位轉向互聯網服務的措施之一。我們期待著擁有人才、資源、管理等優勢的出版單位,在互聯網知識服務時代,仍然發揮主力軍、主陣地的作用,為用戶提供真正的、優質的專業知識,不負人民對高質量知識服務的期待。
(作者系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