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林
◆摘 要: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高中物理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師積極轉變傳統教學方式,將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滲透到課程日常教學中,讓學生除了學習到課本上的知識,同時還要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物理問題的能力。基于此,本文首先簡要介紹了核心素養的概念,然后對高中物理教學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現狀和必要性進行了進一步的闡述,最后重點基于物理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提出如何開展高中物理教學的對策建議,旨在為高中物理學科教學帶來一定的理論幫助。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物理;概念;途徑
一、核心素養相關理論概述
(一)核心素養的概念
2014年,我國教育部門首次提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概念,旨在為學生接受不同學段學習時,能夠相應的形成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和滿足個人成長需要的關鍵能力、品質等。核心素養要求發展學生的關鍵能力和必須的品質,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能夠讓學生在滿足成長需要的同時又能很好的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自核心概念的概念提出以來,上到高等教育下到幼兒教育,我國教育體系內迅速掀起了一股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主的教學改革,旨在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
(二)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根據上面核心素養的基礎概念不難得知,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就是指學生在接受物理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個人成長發展需要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對于物理學科來說,學生形成的能力和品格與學科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組織并鼓勵學生對物理開展科學的探究,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物理思維和良好的物理觀念,進而促使學生對物理學科和物理科學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這也是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大基本組成內容,反應了物理學科的內涵。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組成內容要求學生具有深刻的知識儲備和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和品質,這就需要學生掌握物理學習的基礎方法,并且能夠靈活運用理論知識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教師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將學生的分數作為學習評價的唯一判斷標準,而忽視了對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這些都離不開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引導訓練,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真正形成成長發展所需的物理素養。
二、當前我國高中生物理核心素養的現狀分析
在科學的教學理論引導下,當前我國高中物理教學逐漸意識到了傳統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逐漸摒棄傳統教學中主要以老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實現了教學方法的多元化和科學化轉變。但是,總體上來說,由于當前教學改革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效率還比較低下,主要表現為:學生能夠掌握基礎的物理知識,但是物理觀念和意識不強;在物理實驗教學中,雖然常常涉及科學探究的概念,但是對于實驗設計和定量驗證等過程往往缺乏進行科學探究的實際過程;教師平時向學生布置了大量的習題練習,學生通過練習雖然能夠掌握一定的物理邏輯思維,但是缺乏對某一問題進行靈活、深刻的思考和探究能力;由于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教師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的要求還是停留在能做題、考高分這個層面,但是對學生進行興趣培養和科學態度的培養方面卻沒有過多的涉及,導致學生在物理學習時,缺乏興趣的引導,難以真正落實科學品質的培養和形成。
三、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物理學科教學的對策建議
(一)將物理觀念滲透到基礎概念中進行教學
在物理教材中,涉及了很多基礎概念需要學生掌握,這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物理觀念滲透教育的有力途徑,學生通過掌握基礎的物理概念,進而在物理概念中形成正確的物理觀念,對促進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恰恰忽略的基礎概念形成和過程的教學,僅僅將教學目標放在學生對概念的記憶上,十分不利于開展核心素養教學。教師在物理基礎概念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對概念形成背景、過程及方法的教學,切實增強學生的物理觀念的形成。例如,在學習“功”這個概念時,教師如果只要求學生按照文字敘述進行機械化的記憶,即使學生在短時間內記住了這個概念,但是時間一久很容易將該知識點淡忘。學生沒有經歷過程和體驗對這個概念進行理解記憶,就難以將知識內化的能力,筆者在進行這個板塊的教學時,就非常注重對學生的概念形成的經歷和過程體驗,促進學生理解記憶功的含義:在課堂上,我先做了分別向下用力壓課桌、用力向右推課桌但課桌沒有移動、用力將課桌向右移動了一段位移三個演示,然后再引入了“功”的概念:我向右用力和課桌向右移動這兩個動作加在一起,才能形成做“功”。將概念中的專業性物理語言用實際過程及“非專業”的語言表述一遍,讓學生體驗做功的要素而真正理解功的概念。長此以往,當學生面對某一新的物理概念的時候,能夠自主對概念與實際過程或經歷聯系起來,提升對概念的深刻理解,這個時候就能說學生形成了比較科學的物理觀念,在今后的物理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基礎物理概念能更加的游刃有余。
(二)以課堂有效提問引導學生科學思維的形成
在理科的學習中,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對提升學生科學思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有效提問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反過來學生通過回答問題也能訓練科學探究和科學思維的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比如,在《加速度》的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深刻的理解什么是加速度,筆者在學生大致掌握了加速度的理論概念后,引導學生將加速度與速度進行比較,提問學生“加速度與速度含義一樣嗎?加速度大是不是就是速度快?”。在學生思考討論的基礎上再結合實際生活中有關對快慢的描述讓學生進行辨析:短跑運動員起跑快和沖刺快含義一樣嗎?分別指物理中的什么概念?通過將新舊知識有效的串聯,能同時讓同學們明白速度和加速度兩個概念的聯系和區別,并且形成一個立體的知識體系,讓學生的科學思維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
(三)在物理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高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通過物理實驗,有利于學生將抽象的物理知識轉化為更加直觀、更容易理解的物理現象,幫助學生牢牢的掌握知識。另外,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學生還能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刺激科學探索欲望,提升學生的物理探究能力。比如,在進行《探究加速度與力和質量關系》實驗時,筆者首先根據學習能力、學習動機、學習需求等不同對學生進行了小組劃分,然后引導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根據科學探究的一般思路:①提出問題;②猜想和假設;③制定探究方案;④進行觀察和實驗數據采集;⑤分析實驗結果;⑥得出結論;⑦進行評估和交流(對實驗結果和得出的結論)自己獲得正確的結論。同學們在探究的過程中能夠自己決定分工,每一位同學都十分積極,并且參與度也實現了全覆蓋,在實踐的過程中,同學們通過自己探究得來的結論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并且將這種科學探究素養根植于心。
(四)挖掘教材內容,促進學生形成科學的物理態度
物理教學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學生能夠運用課本中的理論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也是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工作提出的根本要求。因此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不能一味地只是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更要對學生的情感態度進行教育,要充分挖掘物理教材中的因素,向學生滲透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的核心素養,進而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例如,在學習《電磁波及其應用》時,我向學生介紹了很多我們生活中的電磁波技術,比如微波爐、雷達、無線通訊、X光透視等都運用了電磁波技術,讓學生意識到只要我們好好學習物理,在將來才能有效運用物理知識來造福人類社會,給人類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捷。此外,我還組織學生對電磁污染進行了討論:隨著人類經濟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新技術的應用給人類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很多的危機,比如電磁污染,這已經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威脅,借助課堂教學向學生傳遞環境保護理念,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學生科學的物理態度。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以發展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的高中物理教學改革成為高中物理教學的必然趨勢。在圍繞核心素養的教學改革下,要求教師積極轉變觀念,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從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和責任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形成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學生今后的成長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鄭作毅.基于高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物理教學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4):69+76.
[2]孫子彪.高中物理教學核心素養:演示實驗創新[J].學周刊,2018(15):108-109.
[3]李海濱.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培養[J].華夏教師,2018(10):22.
[4]杜放.高中物理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培養策略[J].華夏教師,2018(08):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