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雯雯
◆摘 要:有效教學,是指在一般情形下,教學效果高于平均水準的教學?!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倡導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傳統的過于接受的學習轉向學生自主發現的學習,突出學習過程中發現、探究和研究等探究性學習過程?!弊鳛橐幻痪€小學教師,更深刻的體會到有效教學的重要性。因此,自己根據參加工作累積的一些教學經驗,談談幾點想法。
一、備好一節新鮮的課
原來備課的做法是,先研究教材及大綱,再進行備課。寫出每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過程以及關鍵點難點等等。在做好這些工作的基礎上,我覺得關鍵是,我們應了解學生的特性及學生感興趣的方面,備出能讓大部分學生都喜歡的課。當然要做到這些還需要細致的觀察與設計準備。
第一,先以教材為基礎。對于教材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應做到心中有數。明確好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合理安排好教學內容,能做到知識的遷移就更好。這樣有助于學生接受新知識,為上好整節課打好基礎。
第二,應以學生為主。歸根結底上好一節成功的數學課,就要真正的以學生為主體,培養適應當今社會的人材。因此,在備課的時候,應根據班上的實際情況,針對不同特性的學生準備多種問題,做到體現個體差異性,對不同的學生都能有所幫助。
二、有效教學的體現——上課
光準備好備課還不行,最終還得要上課來實現它,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去體會。我總結了以下六個方面。
1.設計一個有趣的問題情境。以往的教學設計一般都是先復習,把一些與新課相關聯的知識提出來,自然而然銜接到新課當中。雖然這樣做保證了知識的連貫性,但是卻忽略了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性。如果在正式上課之前,為學生創設一個結合了課文內容又具有趣味性的問題情境,我想這更能使學生產生興趣點,從而不由自主的進入到學習中來。就像我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同學們,老師有一個特殊的能力,不論誰任意說出一個數字,我能很快斷定能否被3整除,誰愿意來試試?”學生們躍躍欲試,一個個的準備著怎樣能難倒老師。從數位少的二、三位一直進行到了十幾位數,我都能準確的說出是否被3整除。大家真的以為老師有什么特殊能力,一個個的強烈想要知道我是怎么辦到的。對于問題的求知欲會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2.教授的知識必須從易入難。相同的知識點,各人有各人的教學方法。但是在教學難點、關鍵點時一定要掌握好由易到難的尺度。比如在教學“如何找到一個數的倒數”時,先教授找分數倒數的方法:分子與分母互換位置就行了。再教授整數及假分數的倒數就比較容易了,最后再提出特殊的數字1和0有沒有倒數,讓學生主動思考結果。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比較易于接受,也能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
3.教學時應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適當使用多媒體教學,不光能使那些靜態的內容轉為動態呈現在學生面前,更能把圖形的變化直觀的展示出來。例如:在“正方形的周長”教學時,通過對多媒體教學軟件的應用,在屏幕上顯示出把一個正方形的周長展開來,使學生馬上明白正方形的周長就是4條邊長的總和。通過這樣動態顯示正方形周長的形成,讓學生獲得深刻而又正確的理解。
4.將學生的操作、探索、分析、討論結合起來。學生的心理大都比較好奇、好動、好玩,我們設計一個實踐操作的部分,讓學生動手操作,就能發現并找到規律。例如:我們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時,可以讓學生運用割補法剪一剪,補一補,將它轉化成一個長方形,再利用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出面積計算方法。聽到的有可能忘記,而做的過程往往記憶會很深。
還有,在教學中課堂討論也必不可少,如何正確、合理地運用這一教學手段?比如在教“比的基本性質”時,我們可以這么提問。
(1)比和除法、分數有什么關系?
(2)除法有什么重要性質?分數呢?根據商不變性質可否推出比有什么性質?
(3)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能不能推出比的基本性質?將這些問題依次提出,讓學生有效的理解比的基本性質,并與除法和分數產生聯系。
5.有效的課堂問題。有效的提問應該獲得明確的目的和要求,我提的問題是為引出新課?還是為聯系前后知識?盡可能保留目標明確、有實際意義的提問。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設置和學生的正確作答,讓學生逐漸領悟并深化所學內容。這是激起學生學習欲望和探究欲望的關鍵所在。
6.有效的賞識是學習的動力。通過老師的表揚,使學生有意或無意的強化、鞏固這些優點,從而營造出良好的師生氛圍。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試驗:有人把16個學習成績相當的同學分成兩組,稱其中有4人非常非常出色,結果這4人受到了老師的青睞,最終確實發展成了非常優異的學生,這就是賞識的力量。
三、針對課文內容,進行練習
在數學教學中,適當的鞏固練習必不可少。如何做到有效練習,具體做好下面幾個方面。
1.要有明確的目的及針對性的基礎性練習。
2.要有通過畫、剪、拼等操作性練習,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3.要有相應的鞏固性練習,為了讓學生在知識的理解基礎上,轉化成解題的技能技巧。
4.要有比較性的練習,讓學生分辨不同點及共同點,在比較中加深理解,達到知識的鞏固。
5.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習可以針對他們設計開拓性練習。
總之,對于練習的設計要做到難易適中,兼有層次性和趣味性的特點,鞏固知識的同時,又能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以上做法也許并不完善,也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是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我們都應該大膽的嘗試,本著積極探索和創新的精神,不斷努力以更好的方法去提高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