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伯登
◆摘 要:增城區運南學校是業余體育學校,競技成績斐然,為增城體育事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但因學生文化學習時間少、整體學習能力差,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和體校的招生。本文以運南學校為例,通嘗試過SWOT分析,尋找解決提高體校文化教學質量的辦法。
◆關鍵詞:青少年運動員;文化學習;SWOT;探究
增城區運南(業余體育)學校(以下簡稱“運南學校”)創辦于上世紀80年代年,是由區文體旅游局與區教育局聯合辦學,掛兩個牌子:“增城區運南學校”表明是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學校,“增城區業余體育學校”表明是以培養體育后備人才為辦學方向的體育學校。現有學生187人,教師25人,教練員13人。設有田徑、乒乓球、柔道、游泳、賽艇、跆拳道、摔跤、籃球、舉重等運動隊14支。
近20年,學校已向國家、廣東省、廣州市輸送了劉秀華、蔣海榮、袁海峰、劉詩雯、樊振東、歐陽君玲等杰出運動員700多人;近10年,這些杰出運動員奪得世界冠軍86人次、國家冠軍161人次。學校也因此連續22年榮獲“廣東省體育突出貢獻獎”,被國家認定為“全國重點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與此同時,學生文化成績差也同樣“突出”:在每年區組織的初中、小學考試中,學校成績均為全區最后,近幾年竟沒有一個學生考入普通高中!學生文化成績差、綜合素質低,直接影響學生發展,影響社會對學校的看法和招生。面對問題和困惑,學校通過SWOT分析,努力尋找解決提升教學質量的辦法。
所謂SWOT分析,就是通過評價企業的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競爭市場上的機會(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并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用系統分析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幫助企業制定相應的發展對策。對一所學校而言,SWOT就是通過對學校的優勢、劣勢分析,幫助學校突破瓶頸,快速發展。
(一)學校優勢
第一,學校創辦以來,體育競技成績輝煌。
第二,增城區政府領導高度重視競技體育工作。
第三,辦學經費充足。既有“全國重點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經費,又有區的生均經費。
第四,體育訓練設施設備完善。學校占地110畝,建有400米環形跑道1條、大小足球場各1個,標準籃球場4個,室內游泳池1個、露天游泳池2個以及乒乓館、柔道館、摔跤館、舉重訓練館。
第五,教練隊伍強大。專職教練13人,都參加過國家以上比賽,并獲得榮譽,有些還是世界冠軍,水平高,專業性強。
第六,學生普遍重感情、講義氣。
第七,學生個性特點鮮明。有先天的運動天賦和一定的體育特長,對體育興趣深厚,身體動作(模仿)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強,有強烈的成功動機,能積極面對困難和挑戰。
(二)學校劣勢
第一,“重體輕文”、“重訓輕讀”思想傾向突出。大多數教練和家長單純的注重體育訓練,存在著“重體輕文”、“重訓輕讀”的思想;學生覺得文化學習既難又無用,對學習產生消極和厭倦心理。
第二,以體育鍛煉為主,學習時間少、興趣低。長時間、高強度、大運動量的體育競技鍛煉,使學生身心疲憊,學習力不從心。
第三,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差異性大。學生來自不同的訓練隊和自不同的地方,個性各不相同,原有的知識水平有高有低,個體差異性大。
第四,九年義務教育得不到保證。學生的主要任務是訓練和比賽,經常外出訓練和參加比賽,學習時間不能保證。
第五,教師普遍跨級,兼科嚴重。學校為九年一貫制,“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但要開齊課程、開足課時,教師任課不得不跨級、兼課。
第六,師生溝通不足,影響學習積極性。由于文化課時間少,師生交流、溝通的機會不多,學生對文化教師不如對教練般尊敬和服從。有些學生在原來學校時就因學習成績不好,受到老師責備后才來體校。
(三)主要做法
基于SWOT分析,2017年學校制定并實施《增城區運南(業余體育)學校提升辦學水平工作方案》,提出“訓練與學習并重,體育與文化齊飛”工作目標,重點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與時俱進,調整辦學理念。運南學校采取“三集中”的辦學形式,即學生集中訓練、集中上課和集中食宿。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突出追求競技比賽成績,“三集中”辦學無疑正確。但隨著社會發展,“三集中”辦學“重體輕文”、“重訓輕讀”的不足就明顯落后于時代。為此,學校調整辦學理念,提出“學訓并重”、“文體齊飛”,使辦學理念更加體現“立德樹人,一專多能”、“強體為本,以體啟智”的體育人才要求。
第二,建立良好師生關系,體校教師要求更高。“親其師,信其道”。要求教師向教練學習,想辦法在有限的上課時間里多與學生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第三,借助校外團隊力量,提高教學質量。學校與區域內的增江街第一小學和增城區第二中學合作,小學與一小結對,初中與二中結對,各老師參與二兩的教學備課、評課和教科研活動,解決“孤軍作戰”問題,提高教學水平。
第四,建立全員導師制,提高教育效果。根據學校師生比1:4.9的優勢,建立全員導師制度,對學生的學習實行全面輔導,全程跟進。
第五,加強內因,提高學習積極性。關鍵讓學生明白讀書學習與自己今后前途的緊密關系。只有學生對文化學習必要性的認識提高了,才能克服訓練疲勞等困難,認真學習。
第六,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個性和創新精神。與區教育局教研室合作編制適合體校教學內容的教材,重點是刪減一些不太重要的內容,要求教師有針對性地備課、授課,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新精神。
(四)初步成效
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學校學生榮獲增城區級以上文化比賽獎勵28人次,教師榮獲獎勵37人次;參加2018年廣州市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和小學畢業考試,學校成績進步明顯,有2名學生被廣東省示范性高中錄取。小學畢業班考試,學校成績超越了增城區8所小學,受到上級、社會和家長的肯定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