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梅
(昆明市兒童醫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呼吸暫停是目前臨床常見的早產兒并發癥,主要是指患兒呼吸道氣流停止超過20秒,或者呼吸停止未超過15~20秒,但伴有心跳減慢、皮膚青紫或者長白以及肌肉張力低下等臨床表現,具有極高的發病率,胎齡越小發病率也就越高[1]。對于呼吸暫?;純?,如果處理不及時,患兒缺氧時間多于1分鐘便可能引起腦損傷等嚴重并發癥,為患兒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影響。因此,尋求一種科學、有效的護理手段是目前臨床探討的熱點問題之一。故本次實驗嘗試采用簡易水床和體位護理的方法護理呼吸暫停早產兒,取得了顯著的護理效果?,F作出如下報道。
選擇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間在我院進行診治的呼吸暫停早產兒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共收集病例8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上述病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組40例。其中對照組:男性患兒21例,女性患兒19例,胎齡28~37周,平均胎齡為(34.70±1.25)周,日齡1~7天,平均日齡為(4.01±1.02)天;觀察組:男性患兒22例,女性患兒18例,胎齡27~37周,平均胎齡為(34.69±1.23)周,日齡1~8天,平均日齡為(4.03±0.99)天。兩組患兒在性別、胎齡以及日齡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組間資料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經X 片檢查未見肺部疾?。唬?)經CT 檢查未見缺氧缺血性腦部疾?。唬?)無宮內窘迫;(4)征得患兒家屬同意。
排除標準:(1)排除電解質紊亂疾病患兒;(2)排除低糖血癥和低鈣血癥患兒。
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護理:低流量吸氧,放于溫箱內保暖,并通過多功能監護儀對患兒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等情況進行監測。觀察組患兒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以簡易水床和體位護理干預,具體操作方法如下:(1)將包裹患兒的斗篷卷成圓筒狀,根據患兒體重大小調整,使得斗篷四周包圍患兒,形成橢圓狀鳥巢;(2)在300ml 的一次性靜脈營養輸液袋內注入200ml 溫水,排空輸液袋內的空氣,并將營養袋兩端延長部分打結,隨后用棉布包裹,將其放在溫箱內鳥巢下,并根據患兒體重大小選擇合適的水袋個數;(3)將護理墊平鋪在水袋和鳥巢上并塑形;(4)將患者放于水床上,注意選擇俯臥位,使其頭偏向一側,抬高頭部,除去皮膚護理和喂奶等時間,應保證患兒每天的俯臥時間長于16小時,連續治療10天。
密切觀察兩組患兒每天呼吸暫停發作頻率和呼吸暫停消失時間,并予以記錄,對比護理效果。
本次實驗數據應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數據t 檢驗;當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兒呼吸暫停消失時間更長,每天呼吸暫停發作頻率更低,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呼吸暫停消失時間和每天呼吸暫停發作頻率比較
早產兒呼吸暫停的發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具體如下:(1)由于早產兒中樞神經和呼吸系統尚未發育完全,未能及時準確的傳遞有效生理信息,繼而在存在外界干擾時,便會出現呼吸調節障礙;(2)早產兒呼吸系統發育的不成熟使得其存在較低的潮氣量和肺泡通氣量,肺代償能力較為低下,故而在增加呼吸負荷時便無法延長吸氣時間;(3)缺氧是引起早產兒呼吸暫停的最為常見的因素,由于早產兒處于缺氧狀態時,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呼吸中樞的生理功能,減少患兒對二氧化碳的反應能力,并且缺氧狀況和對二氧化碳的反應程度呈正比。因呼吸暫停早產兒會伴有心率減慢的表現,少數患兒還會出現血流量和腦灌流減少的現象,繼而容易引發腦損傷,嚴重者會出現死亡現象。因此,臨床選取有效的護理方法十分重要。
簡易水床是治療呼吸暫停早產兒的常用方法,主要是因患兒俯臥于水床內,其機體呼吸會在一定程度上引發水動蕩,出現規律性水波,繼而刺激患兒內耳前庭的位覺,使呼吸中樞處于興奮狀態,提高神經傳導,以此達到誘導患兒呼吸的目的;與此同時,該種方法有助于減短患兒屏氣時間,減少患兒呼吸暫停次數。而體位護理有助于改善患兒潮氣量及動態肺順應性,減少氣道阻力,加強膈肌運動,最終達到減少呼吸暫停次數的目的。另外,觀察組抬高患兒頭部,采用鳥巢狀圍住患兒有助于防止患兒下滑,減少胃腸道返流現象,保證患兒呼吸,同時將患兒頭部偏向一側能夠有效防止患兒因口鼻朝下帶來的缺氧窒息死亡。
在本次實驗中,觀察組患兒每天呼吸暫停發作頻率低于對照組,且呼吸暫停消失時間長于對照組,足以說明簡易水床和體位護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呼吸狀況,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簡易水床及體位護理對早產兒呼吸暫停的干預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